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勇 裴茗 任重 杨晨】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透露了一系列关于关税的“一手消息”。据美国彭博社等外媒报道,特朗普称,计划对150多个国家征收10%或15%关税,与此同时,预计美国将维持对日本25%的关税,与印度可能很快达成协议。报道形容,临近8月1日最后期限,美国的贸易伙伴在进行“紧张忙乱的冲刺”。本周,欧盟、印度等都派出官员前往华盛顿谈判。协议能否谈成?舆论对于美印的谈判成果相对乐观,并披露印方正在寻求低于印尼(19%)的税率。至于美欧谈判的前景,美国《时代》周刊引述专家的话称,由于美国一再增添不确定性,在欧盟眼中,谈判的可信度降低,从而导致他们更不愿意让步,达成协议就更难。这些未能与美国谈妥的经济体的境况受到了高度关注,已经“谈成”的国家亦持续引发热议,尤其是越南与印尼。它们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会在东南亚地区产生“示范效应”吗?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尽管越南与印尼的相关经验不会被忽视,但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具体行动主要取决于各自对美市场的依赖程度。
美媒:印度寻求低于印尼的税率
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16日在白宫告诉记者,将向150多个国家发送“付款通知”,这些贸易伙伴“不是大国”,与美国没有很多商业往来。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朗普表示,针对这些国家征收的关税“可能是10%或者15%,我们还没有决定”。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西特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说,特朗普设定的8月1日最后期限促成“一连串新的谈判活动”,包括一些先前未与美国接触的国家。
特朗普16日还表示,可能很快与印度达成贸易协议。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报道,印度面临的税率为26%,其代表团本周一抵达华盛顿展开谈判。《印度快报》称,这是两国就双边贸易协定进行的第五轮谈判。
美国“政治新闻网”称,特朗普上周向20多个经济体发送“关税信函”,这意味着,一些没有收到信函的国家可能更接近与美国达成“真正的协议”,包括印度。它是最早开始与美国展开贸易谈判的国家之一。“印度已经作出诸多让步,尤其在关税方面。”美国前谈判代表林斯科特说。
彭博社16日引述印度官员的话称,印方正在寻求比印尼(19%)更低的税率,使其比地区其他国家更具有竞争优势。知情人士说,印度认为,它并不像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那样被美国视为转运中心。印度国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总理经济咨询委员会成员戈什表示,谈判团队希望将税率降至10%以下。根据他的说法,印度不愿意开放农业和乳制品行业,但可能在工业领域作出让步。《印度时报》16日说,新德里提出了一项取消美国工业产品关税的方案,前提是美国也作出同样举措。不过“政治新闻网”说,无论此次印度与美国宣布什么内容,预计这只是达成贸易协议的第一阶段,更全面的协议将在秋季出台。
关于日本,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引述特朗普16日的话称,“我认为可能会按照信函内容进行”。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将从8月1日起对来自日本的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在此背景下,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17日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进行约45分钟的电话会谈,双方重申了各自立场。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15日在冈山县仓敷市发表演讲时称,对美关税谈判“一定成功”。不过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社长今村卓16日撰文称,在关税谈判中,日本手中的牌所剩无几。即便继续谈,日本也不太可能拿出任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额外的谈判筹码。
对欧盟而言,“白宫的最新表态没有带来多少安慰”
据美国《纽约时报》16日报道,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当天前往华盛顿,与美官员谈判。“当欧盟官员希望特朗普最新的关税威胁更像是一个谈判策略,而并非严肃的可能性时,白宫的最新表态没有带来多少安慰。”报道说,美财长贝森特接受采访时表示,总统“并不在意我们是征收30%关税,还是欧洲人会带来更好的协议”。
谢夫乔维奇本周表示,与美国之间仍然存在“相当大分歧”,按照30%的税率,“几乎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继续进行贸易”。如果贸易谈判失败,欧盟准备对价值720亿欧元的输欧美国商品征收额外反制关税。据欧洲新闻台17日报道,如果欧盟决定采取反制措施,那么爱尔兰、德国和荷兰是受冲击最大的欧盟国家。
据彭博社16日报道,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希望,如果8月1日前未能与美国达成可接受的协议,那么欧盟应当启动其最强大的贸易工具。知情人士透露,由法国带头推动的启用欧盟所谓“反胁迫工具”倡议已获得至少6个成员国支持。
《联合早报》称,“反胁迫工具”赋予布鲁塞尔广泛的权力,对贸易伙伴采取报复行动,相关措施可能包括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新税、对美国在欧盟投资实施有针对性的限制,或者涉及对一部分欧盟市场实施准入限制。彭博社称,如果欧盟首次使用“反胁迫工具”,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跨大西洋贸易战。“在这场谈判中,需要展现实力、力量、团结与决心。”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部长级代表阿达德说。不过彭博社称,整体而言,更多欧盟成员国及欧盟官员希望继续进行谈判,打破僵局,同时维持采取反制措施的威胁。
马来西亚学者:作为贸易伙伴的美国已失去可信赖性
当地时间15日,美国宣布与印尼达成重要协议。美将对所有进口的印尼商品征收19%关税,而美对印尼的出口将享受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待遇。香港《亚洲时报》16日称,这种不对称的举措凸显美政府贸易策略的交易性质,并使印尼陷入外交上的微妙境地。19%不如最初32%的税率那么高,但带来的缓解也有限。这反映出在这场高压博弈中,筹码凌驾于协商公平之上。
“在‘对等关税’压力下,东南亚国家开始与美国签署协议,越南和印尼成为走在最前面的国家。”英国广播公司(BBC)17日称,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教授林福炎表示,大多数马来西亚人认为该协议对越南不公平。越南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也会要求获得零关税。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份协议对越南有利,原因是后者享有比其他东盟国家更低的美国进口关税,获得了“先发优势”。
报道还提及在美越贸易谈判中,令越南舆论震惊的一个细节。“政治新闻网”日前披露,在实际谈判期间,越南代表团争取的目标关税水平为11%左右,并未同意20%的税率。但美国在最后阶段突然宣布税率为20%。报道称,此举让越南方面“感到惊讶、失望和愤怒”。
接受BBC采访的专家表示,越南和印尼在关税谈判方面的经验不会被其他东盟国家忽视,但各国的具体反应和行动取决于各自对美市场的依赖度,比如泰国正在提出新一轮让步,而马来西亚则不会接受类似的关税安排。此外,谈及所谓“转运”问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越南裔学者林武表示,美越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并不具备示范效应,即便有也不是正面的。“来自中国的市场和投资同样重要,甚至比美国更重要。”林福炎表示,此外美国作为贸易伙伴已经失去可信赖性,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变得很高。
据美国CNBC网站16日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成本和中断。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警告说,若美国实施其最大力度的关税政策,将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造成连锁效应,“影响就业,也影响许多国家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