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截至7月28日午间休盘,华熙生物(688363.SH)收报52.43元/股,下跌2.6%,总市值252.54亿元。拉长时间线观察,该公司股价自2021年7月达到314.99元/股的历史峰值后,便进入震荡下跌通道。今年以来更是在50元/股附近徘徊,总市值约为250亿元。
消息面上,日前,自称曾担任华熙资本市场部总经理、华熙生物首席执行官特别助理兼全球投资者负责人的李振(David),在社交平台发布《玻尿酸女王那些事儿》,称其于2018年发现华熙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债券的行为。该消息迅速在医美圈掀起波澜,再次将华熙生物推向风口浪尖。
针对此事,华熙生物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指出,上述信息发布于境外网站,内容纯属捏造,恶意歪曲事实。同时澄清,信息发布者李某曾任华熙昕宇投资市场部总监,在华熙工作18个月。2018年,李某通过个人注册的第三方公司,骗取本应支付给券商的900万元。事情暴露后,华熙昕宇向公安机关报案。而李某为减轻罪责,曾向公司写下《道歉信》。
华熙生物方面强调,相关信息是毫无道德底线的编造,涉嫌诽谤犯罪,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对此,李振也在社交平台作出回应,称看到华熙生物的最新声明并不意外,认为声明中的每一个词汇、每一项指控都是精心设计、充满暗示,是精准的升级版威胁,并表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故事才刚刚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华熙生物近年来首次遭到内部人士举报。在医美行业竞争不断升级的当下,华熙生物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举报与争议频发
公开资料显示,《玻尿酸女王那些事儿》共包含8卷58章,总计45万字,每章内含有声书、短句短视频等。该网络作品宣称“不仅是一部关于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债券的记录,更是资本、政商利益交换与司法体系被操纵的现实写照,揭露了华熙内幕造假、权力勾结、庄股操盘的完整链条”。
从财务层面来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9年9月,华熙生物在回复上交所关于发行注册环节反馈意见落实函的回复报告中,曾提及外部监查的情况,指出“发行人先后接受财政部就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美国FDA有关cGMP现场检查、国家药监局有关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检查等”。
其中,在会计核算及收入、成本、费用的真实性、准确性等方面,华熙生物表示不存在虚增收入、虚构成本费用、不存在通过关联方等代为支付市场推广费、不存在“两票制”下医药行业市场推广费的合规性、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经过本次检查,发行人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情形。
债券方面,华熙生物在2019年10月30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华熙昕宇于 2017 年 5 月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简称“可交换债”),并于 2017 年 12 月完成发行。
不过,2020年2月,北京证监局对华熙昕宇出具警示函,指出其在《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说明书》披露的2017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中,成本费用披露不准确,违反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第四条的相关规定。
天眼查信息显示,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持股66.8%;其余股份由第二大股东华熙汇美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穿透后显示该公司是华熙国际集团(赵燕持有其80%股份)子公司。
对于李振方面的指控,尚需更进一步的调查与核实,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华熙生物首次遭到内部人士的举报。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底,有举报称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以生计为要挟,在公司IPO前后以2亿元价格强制低价回收员工价值8.8亿元股票。此外,赵燕的创业伙伴、华熙集团联合创始人之一崔广平也称,自己多年分红未能兑现。
彼时针对此事,有华熙生物高层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审查结果,没有处罚说明公司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2024年6月16日,华熙生物旗下高端院线品牌夸迪的前主理人枝繁繁(程菲)通过小红书和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视频,表示因夸迪官方客服号在所有夸迪经销商群里公然“造谣”——称代理商交了货款但品牌不给发货是因为所有货款都在自己手里,已起诉华熙生物,并要求其公开道歉。
2024年6月26日,华熙生物通过官微发布声明回应,“因为高速发展的历史原因,华熙生物在人员引入时出现过鱼龙混杂,个别行为作风有待商榷的社会人员被招聘到相关岗位,相关人员很快显示出无原则无理想、做一吹十、炒作个人IP、毫无守法合规意识等个人作风。”
内外承压
内部治理问题频发的华熙生物,在2024年启动了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指标与绩效体系变革等多个变革项目,刀刃向内推进治理革新。
2025年初,赵燕在内部讲话时直言,“华熙生物近两年有较大的业绩调整,一部分是市场导致,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意识到公司组织、人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主动‘踩了刹车’。目前华熙生物依然没有走出危机,这种危机并不是因为业绩的下滑,而在于现有组织的熵增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允许的速度,已经到了必须出重手整顿的时候。”
随着管理架构调整,在2024年年报发布前,三位副总经理刘爱华、徐桂欣、栾依峥被调整出管理层。其中,刘爱华在该公司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而徐桂欣与栾依峥转任业务副总裁,但不再属于高级管理人员序列。此外,今年年初,华熙生物公告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退休离任。
对于调整及变革带来的影响,华熙生物方面称,公司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逐步解决多项关键运营管理问题,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管理变革和战略升级虽然带来了短期的业绩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举措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推进内部变革的同时,华熙生物亦需直面外部竞争。其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也承认公司产品线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在玻尿酸赛道上尤为激烈。在此背景下,华熙生物也设立了“竞争情报部”,旨在“全面追踪并有效应对任何与科学常识和科研趋势背离的竞争性传播活动”。
今年5月,华熙生物在官微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直指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玻尿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对比研究”。
一时间,有关“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华熙生物‘炮轰’券商”的讨论持续发酵。华熙生物方面称这并非为了“炮轰”券商,“只是在遍体鳞伤后,用这种不得已的方式提醒这些机构:大家都是生态的建设者,没有一个好的生态,没有谁会是最终的成功者,也不会有属于这个国家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
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我国求美者的自我认同和个性审美日渐成熟,近年来,美学需求日趋增长,从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到再生制剂等产品密集上市,医美行业正经历着技术升级带来的深刻变革。
正如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的,“当前行业环境中,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倘若各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的泥沼,竞争将难以持续,生存空间必将受到严重挤压,经营之路举步维艰。反之,只有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即便在同质化严重的行业,也依然可以生存得很好。”
业绩暗线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之下,华熙生物的业绩变化也形成了一条不容忽视的起伏暗线。
2024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这一表现延续了自 2022 年以来的双降态势,且亏损幅度逐年加剧。对比来看,华熙生物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跌幅分别为4.45%、38.97%。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31.62%,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分别同比增长9.47%、32.03%。由此看来,公司业绩下滑与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销售下跌有着极大的关联。
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华熙生物具体披露了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四大核心品牌的营收情况。其中,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202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23亿元、6.49亿元、2.9亿元、2.7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大核心品牌的营收连续两年同比下滑,润百颜、夸迪的销售收入跌破10亿。据青眼情报数据,2023年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的营收同比下滑13.86%、18.64%、29.75%、35.19%;2024年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的营收同比下滑22.63%、41.69%、31.76%、52.06%。
对于业绩表现及未来发展,华熙生物方面称2024年是公司组织变革元年。2025年,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中,BM肌活与米蓓尔已率先进行组织结构优化,以建立“更扁平、更敏捷”的团队架构,以期更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与挑战,2025年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有望触底回升。
业绩涨跌的背后,也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变化。据多位行业内人士观察,医美市场从早年的玻尿酸主导到如今基本以再生和胶原类产品为主流。市场风向的转变,无疑让华熙生物面临更严峻的业绩考验。进入2025年一季度,其营收同比下滑20.77%至10.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58.13%至1.02亿元。
当前,李振举报事件的后续走向尚待观察,管理变革的成效仍需时间检验,业绩能否触底反弹也取决于战略落地与市场反馈。对于华熙生物而言,当下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轨迹。如此,也警示着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需平衡创新与合规。
上一篇:靠争议出圈!内娱最火的女人,让多少男性破防? 娱乐圈最受争议的女明星 娱乐圈最有争议的女艺人
下一篇: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0月召开,特别策划“驻华大使团走进汽车产业”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