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独立焦虑:成为一个成熟大人为什么这么难?
创始人
2025-07-29 21:43:42

毕业季,本应是充满喜悦与期待的时刻,然而却常常被独立焦虑所笼罩。曾经在校园的庇护下,生活简单而纯粹。可如今,要独自面对社会的种种挑战,那种不安与迷茫如影随形。成为一个成熟大人,意味着要扛起生活的重担,做出无数艰难的抉择。从经济独立到情感处理,每一步都仿佛在跨越未知的沟壑。我们疑惑,为何成长的道路如此艰难,为何那些曾经看似简单的事情,如今却变得如此棘手。但正是这种焦虑,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去探索成熟的真谛,去迎接未来的种种可能。


每年夏天,都有一批毕业生踏出校门。他们第一次把人生的主权攥在自己手里,焦虑又茫然。


有人说:“毕业后,我不太适应没有主线任务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处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通的心理现实——在独立与依赖之间徘徊,在渴望自我实现的同时,又对失去庇护感到不安。


心理学家将 18 ~ 29 岁称为“成年初显期”,这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心理“断乳”期——需要从依赖家庭和学校,逐渐转向独立的自我和社会身份。


今天推荐一篇心理咨询师邱敏老师的文章,他和我们聊了聊:在离开熟悉的支持系统之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位自我,与世界建立新的连接。


大学生的独立焦虑


大学环境在精神结构上常被视为一种“抱持环境”,类似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提供结构、支持和反馈。当这一环境突然消失,个体的内在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时,便容易触发情绪不稳、焦虑和自我功能的波动。


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常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期望自己尽快成长、成熟、独立;另一方面却也感受到强烈的无力感、孤独感与退缩冲动。


在此阶段,我们经常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摇摆,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独立”与“依赖”是一对持续互动的心理动力,是每个个体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必要张力。


马勒指出,若“早期分离-个体化过程”在婴幼儿期遭遇挫折,那么个体在青年期将更容易陷入对独立的恐惧或对依赖的固着。


我们小时候与照顾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建立起的依恋关系,会深深影响我们成年后处理亲密关系和面对分别的方式。


简单来说,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如果经常感受到父母稳定的爱与回应,他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安全型依恋者”——这样的人在面对独立时不会过度焦虑,也能在需要时自然地寻求帮助。


但如果早期照顾关系存在忽视、反复无常或过度依赖的情况,那么这个人可能形成“焦虑型”或“回避型”的依恋模式。


焦虑型的人往往担心被忽视、被抛弃,因此在面对毕业后的不确定时,容易变得特别依赖他人,希望获得更多安慰与确认。


回避型的人则倾向于不表达需要,甚至刻意表现出“我谁都不需要”,因为他们可能曾经习得依赖是危险的,依赖会带来失望。


离开校园、搬离宿舍、寻找工作或重新安排生活方式,这些剧烈的变化,很容易唤起我们早年与依恋有关的心理“脚本”。


虽然这些反应是无意识的,但却真实地影响了我们如何做选择、如何处理焦虑,甚至影响我们对未来的看法与信心。


毕业后的三种不同选择


1. “继续备考”


选择继续深造,对于部分毕业生而言,可能包含着更隐秘、情感性的心理动因。


他们可能还未准备好迎接快速的社会节奏,因此选择通过“考研”“考公”“考证”的方式,继续留在熟悉的学校系统或学习轨道上。


表面上这是前进,实则也可能是一种“延迟分离”


在精神分析中,这种现象可视为升华式的防御机制:个体将对依赖、庇护和安全感的渴望,转化为追求知识、成就与努力目标。


这种转化并非负面,它往往是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成熟形式。


一个对未来职场生活充满不安的学生,可能并未明确意识到自己的焦虑,但通过设定“再考三年”的路径,ta 便获得了一个可以暂缓决定、保持希望的空间。


“继续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或更强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过渡行为,是让自己有机会在不被社会“直接考核”的状态下,慢慢积蓄面对世界的能量。


2. “开始求职”


“求职族”主动投递简历、准备面试、拓展人脉,看上去是最独立、现实、积极的一群人。但在精神层面,他们的内心往往也承受着极大的张力,既来自社会的现实考验,也来自内在的理想标准。


很多人从小就内化了“要出人头地”“毕业就该经济独立”的信念,当这些看似合理的社会期待被过度认同时,便可能转化为强迫性的超我要求。


这类毕业生可能在还未建立起稳定的内在自我支撑结构时,就被迫进入了“社会战场”。


一旦现实遭遇挫折,如失业、薪资不符、职业方向模糊等,他们的内心就容易陷入自责、自我否定,甚至出现“我是不是不够好”的深层质疑。


在这些努力和焦虑的背后,不仅仅是追求职位和收入,更有一份深深的对“被看见”和“被接纳”的渴望。


他们努力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同时,也在试图确认一个问题:我,是否值得被需要?


3. “在家躺平”


近年来,“躺平”逐渐成为部分毕业生的选择,他们选择在家中或私人空间中维持低速的生活状态。这种选择常被误解为“懒惰”或“逃避”。


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中提到,当个体面临过度的现实压力时,可能会退回到更早期的“分裂性认知位置”。


比如,把社会视为一个只会压迫与剥削的“坏客体”,而把自己的躺平选择理想化为“自我保护”或“忠于真实”。


这种认知方式虽然有片面性,但在高度焦虑或创伤体验面前,它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暂时的心理安全区。


更进一步地说,许多选择躺平的年轻人并非没有理想,而是在现实过于艰难时选择储存精力,等待一个更可控的时机。


他们可能仍在自我对话中挣扎,也在通过休整、陪伴、创作或内省来维系内在稳定。


从精神分析视角看,这是一种退行性的防御机制,但有时也是重建内在结构、修复受创自体的一种必经之路。


对这类人群而言,理解和支持,往往比敦促更能唤醒他们重新出发的力量。


告别理想自我,是心理成熟的第一步


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指出,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我们可能会经历一种深刻却常被忽视的情绪过程:当现实情况与我们心中那个理想化的“我”出现冲突时,我们会感到强烈的失落。


这种失落不仅仅是对外在目标的遗憾,更是一种对理想自我的哀悼。


比如,一个人曾相信自己毕业后能迅速找到理想工作,实现经济独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现实可能是投了无数简历,却迟迟没有回音,房租压力骤增,人际互动变得困难。


这时,那个“光鲜、有掌控力、被他人认可”的理想形象开始崩塌,人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沮丧、怀疑自己,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称这一过程为“自恋性哀悼”。


就像失去某个重要关系后需要哀悼一样,失去那个“曾经相信一定能做到”的自我,也需要被认真感受与缅怀。


哀悼过后,我们才可能真正接触到那个更加真实、有局限、但也更有弹性和适应力的自己。这个“现实中的我”虽然不完美,但更能稳稳地站在现实之中,逐渐建立起脚踏实地的价值感。


因此,这种“自恋性哀悼”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个人从幻想中脱身,走向更稳定自体结构的重要一步。


只有允许自己为“那个曾经以为一定会成为的人”感到悲伤,个体才能腾出空间去建构新的自我认同,并与现实建立起更成熟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可以思考:


  • 我对“成功”或“成熟”的想象从何而来?是否过于理想化?

  • 我是否允许自己慢慢适应,而不是立刻就“独当一面”?

  • 我的不安是否隐藏着我对某种关系、支持或归属的渴望?

  • 我是否可以承认自己也需要帮助,而不因此感到羞耻?


这些问题不必立刻找到答案,但它们可以作为与自己建立新关系的起点。


真正的独立是让依赖更健康地存在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青年期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发展出“亲密而不失自我”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体要学会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留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情感。


这种独立不是孤立无援的自我封闭,而是一种可以在关系中自由出入的心理能力。


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能力面临着双重挑战。


一方面,他们需要慢慢从原有的依赖系统中“抽身”出来。


比如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用更平等、更有边界感的方式与家人相处,不再完全依赖、也不过度对抗。他们也需要逐步学会对自己的情绪、生活方式和选择负起责任。


另一方面,他们也正进入一种新的“他者空间”——工作团队、社会人际网络、甚至亲密伴侣关系。


在这些新的关系中,他们需要发展出可以互相支持、又不失自我的互动模式。这种关系不是再版的“家长—子女”式互动,而是带有成人自觉的相互依赖:我可以依靠你,但我依旧是我;你可以信任我,但你也不必被我吞没。


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提出了“抱持环境”的概念,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既提供安全又不过度干预”的环境,就像一个温柔但不限制行动的臂弯,既能承托你,也能慢慢放手。


对毕业生而言,理想的社会支持正是如此:它不是将年轻人“推上独立的战场”,而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允许失败、允许尝试、允许迷茫的过渡空间。


真正的心理成熟,不在于与过去彻底断裂,而在于能否重新组织这些关系,使它们变得更符合当前的身份与发展阶段。


独立不是终结依赖,而是让依赖以更自由、健康的方式继续存在。


写在最后


走出象牙塔,是一场看不见的心理重建之旅。


我们需要在外部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比如找一份工作、租一个房子、建立新的关系。但与此同时,更重要、更隐秘的工程其实发生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一边感到迷茫、孤独、挣扎,一边又在逐步学习如何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慢慢学会接受自己的不确定、不完美,学会从不同的关系中汲取新的支持,以及在失落中发现自己的坚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每一步的停顿、反复、迟疑,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耐心与理解,陪伴那个正在成为大人的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作者:邱敏,编辑:崇衫,责编:罗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50 实时股指期货:洞察市场... A50 实时股指期货,是聚焦中国 A 股市场表现的关键工具。它以沪深两市市值最大的 50 家公司编制...
金价,暴跌! 近期,国际金价持续走低。7月23日至28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近4%...
中证A500ETF龙头:7月2... 证券之星消息,7月29日,中证A500ETF龙头(563800)融资买入7.85万元,融资偿还18....
泸州老窖成被执行人 泸州老窖成... 7月29日,泸州老窖(000568)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4万余元,执行法院为陕西省宝鸡市...
“中国市场需求强劲,英伟达向台...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据央视新闻消息,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日前访华时宣布,特朗普政府已为他们颁发...
鸿泉物联:7月29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7月29日,鸿泉物联(688288)融资买入1100.46万元,融资偿还1118.97...
特朗普对普京发出新威胁:10天... 7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从英国返美途中发出最新威胁:如果俄罗斯在结束俄乌冲突方面不推动积极进展,...
常年输血却反遭挂牌转让3亿股,... 关联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容易积聚风险。文/每日财报 张恒继2024年宣布计划拟出售东北证券之后...
一年 3600,这钱发得太值了...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生育孩子的年轻...
Eufy & Eufy... 如果要给一个出海品牌进行综合打分,最高分你会打给谁?这个答案的可选项并不太多,但其中一定会有安克创新...
雅江水电站开工一周,印度为何静... 你说怪不怪,雅江水电站开工一周了,印度这回不但静悄悄,反而还对中国示好。时隔5年,印度竟然重新恢复了...
信托业头部机构换帅:80后胡昊... 文/每日财报 侯雨婷近日,华润信托发布信息称,公司举办2025年估值知识竞赛活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五千亿级”西安银行:张成喆执... 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五千亿”西安银行,终于迎来“新行长”,将消弭外界对其...
李想的翻身仗:理想纯电第二枪 ... 作者 | 吴姿成立第十年,理想汽车加速驶向纯电时代。7月29日晚,理想首款纯电SUV产品理想i8在北...
57元一杯卖给老外,“穷鬼之光... 最近,两大咖啡巨头都在憋大招,但路子恰好相反。一个是星巴克,6月初,星巴克在中国放下身段。星冰乐、冰...
1名投顾服务超2800人!券商... 向买方投顾转型是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核心命题,而投顾人才正是答好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环。目前,证券行业...
突发,大跳水!巴菲特,卖出! ... 巴菲特,高位套现!当地时间周二,在美股市场上,互联网域名服务提供商威瑞信(VeriSign)大幅跳水...
V观财报|明星IP+消费级机器...   中新经纬7月30日电 30日,巨星传奇开盘暴涨近15%,报12.92港元/股,公司市值增超14亿...
海底捞杀入,小火锅赛道要变天!... 总第4292期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小火锅正在撕下“低端”标签谁说小火锅不热了?前不久,海底捞推...
Tiktok之后,又一款中国互... 中式短剧,攻占欧美。文 | 华商韬略 熊剑辉海外最猛的中式短剧公司。【01 霸榜】“我只是个50岁的...
基金分红: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 证券之星消息,7月30日发布《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分红公告》。2025年度第1次。公...
沪市融资余额突破1万亿元,创近...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上交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沪市融资余额达到10008.36...
诺和诺德下调利润预期:CEO离... 雷递网 乐天 7月30日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日前因减肥药竞争下调全年销售额和营业利...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 7月30日早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相关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走势震荡,截至发...
业绩预增+二次上市,澜起科技还... 独立 稀缺 穿透破壁的时间不多了作者:大鹏编辑:闻道风品:俊逸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伴随港股热度节...
微软进军AI浏览器,维持巨头的... 微软进军 AI 浏览器,看似是一次大胆的举措,实则维持了其巨头的平庸。微软凭借其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光伏行业协会澄清涉多晶硅传闻,... 7月30日,A股早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截至发稿跌0.14%,成分股中,福斯特涨超1%...
珠江啤酒高层变动,“华南王”何... 升任董事长一个月后,黄文胜辞去了珠江啤酒总经理一职。近日,珠江啤酒披露公告,称因工作调整,黄文胜申请...
美国大学生就业遇冷,主要怪AI...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媒报道称,今年春夏毕业的大学生正遭遇十余年来(新冠疫情特殊时期除外)最严峻的就...
“中国功能五金第一股”敲钟上市... 南方财经记者高慧超 实习生许诺 佛山报道“中国功能五金第一股”敲钟上市。7月30日,悍高集团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