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创客公社 吴昊钰
近日,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372家,总估值约为1.2万亿美元,平均估值33.4亿美元;同时,新晋独角兽企业达到53家。
创客公社通过梳理、统计报告发现,在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中,江苏共有49家企业上榜,总估值约10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75亿元)。其中,苏州21家,南京8家,无锡6家、常州5家,南通、盐城、徐州各2家,扬州、镇江和宿迁各1家。
这之中,江苏共计有4家新晋独角兽企业,分属海洋通信、自动驾驶、集成电路和智慧物流赛道。而来自常州的蜂巢能源,凭借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6亿元)的估值,成为江苏“第1独角兽”。
每一个独角兽企业的崛起,都是一段振奋人心的创业故事,更蕴藏着地方产业变革的无穷潜力与未来发展方向。
这份江苏最新独角兽的企业名单,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蓝图,也提供了挖掘投资机遇的重要线索。
苏州拿下数量第一
常州拿下估值第一
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江苏共有49家企业上榜。其中,苏州以21家独角兽的数量一骑绝尘,在全省占比42.86%。
从所处赛道来看,苏州独角兽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赛道以及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赛道。其中,自动驾驶赛道,包含智加科技、Momenta、天瞳威视和九识智能4家企业;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赛道,包括艾博生物、康多机器人、新光维和为度生物4家企业。
此外,苏州独角兽在动力电池、机器人、商业行业、高端智能装备与器件、智能网联、海洋通信、智慧物流、清洁能源、大数据等多个行业呈现“遍地开花”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苏州独角兽“新面孔”有2家,分别是已在全国200多座城市落地无人车,L4运营总里程超12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九识智能,以及是国内最大的海洋通信系统集成商和网络服务商、全国海洋通信领域唯一独角兽企业——亨通华海。
南京独角兽紧随其后,共计有8家。按照估值排序,分别是:T3出行,58亿美元;中汽创智,24亿美元;蓬勃生物,15亿美元;华控创为,10亿美元;展芯半导,10亿美元;芯华章,10亿美元;连尚文学,10亿美元;众能联合,10亿美元。
其中,展芯半导体是南京新晋独角兽。公司在2018年成立于雨花台区,专注于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测试、筛选及可靠性试验,并掌握超小型化封装集成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海、陆、空、天等各种装备领域。
无锡有6家企业获评独角兽,分别是中环领先、无锡华虹、锡产微芯、盛合晶微、快仓智能和吉姆西半导体。6家企业总估值达到18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74亿元),且5家企业都来自集成电路赛道,足见无锡独角兽在硬科技赛道发展方面,底蕴十足、实力强劲。
常州有5家企业入选独角兽榜单,分别是蜂巢能源、天合富家、星星充电、锂电新能源和厚生新能源,均为新能源企业。其中,蜂巢能源凭借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6亿元)的估值,拿下江苏“第1独角兽”。
聚焦到苏中、苏北地区,南通、盐城、徐州均有2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宿迁、扬州和镇江则各有1家。
其中,南通独角兽为创新药企业——澳斯康和电源管理设计公司——钰泰半导体;盐城有数字文娱独角兽——画你爱萌和集成电路独角兽——富乐华半导体;徐州的2家独角兽分别是半导体级多晶硅研发商——鑫华半导体和2023年迁入的新材料企业——先导电科。相较前一年,3座城市的独角兽数量和企业均未发生变化。
宿迁、扬州和镇江的独角兽,则分别来自数字地产、动力电池和清洁能源赛道。其中,来自宿迁的独角兽京东产发,估值已达6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83亿元),位列全省第二。相关资料显示,其是一家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服务商,隶属京东集团。公司曾在2021年完成由高瓴资本和华平投资领投的7亿美元A轮融资,以及在2022年完成由高瓴资本、华平投资及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联合领投的8亿元B轮融资。
解码江苏独角兽:
硬科技主导、苏南领跑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22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江苏以49家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广东和上海。
解码江苏独角兽最新榜单可以发现,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生态的风向标,独角兽在江苏全省范围内“奔跑”活跃,已遍及10个地级市。
1、产业赛道——硬科技主导,半导体、新能源双核爆发
从赛道分布来看,江苏独角兽企业广泛分布于20个热门赛道。其中,集成电路赛道,不仅是全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也是江苏独角兽企业的主阵地。
12家企业有5家来自无锡,中环领先(58亿美元)和无锡华虹(40亿美元)2家企业总估值就已近百亿美元,无锡“半导体之城”地位凸显。此外,苏州、南京、徐州、盐城在集成电路领域亦有布局,均有成就。
此外,江苏新能源赛道集结9家独角兽,常州5家独角兽企业均在该赛道上榜,无愧于“新能源之都”的称号。
2、区域格局——苏南领跑、苏中苏北头部企业突围
总体上,江苏独角兽呈现“苏南绝对主导、苏中苏北特色突围”的梯队格局。
就地域分布来看,苏州独角兽21家、南京8家、无锡6家、常州5家,苏南四城便包揽了全省81%的独角兽,总估值606亿美元。
苏中苏北地区则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如徐州鑫华半导体)或龙头分支(如京东产发)布局突围,成为江苏独角兽的增长极。
加速弥合区域发展差距,需要构建南北联动的协同机制:一方面强化苏南成熟产业链与苏北资源的融合,另一方面鼓励苏中苏北地区实施"链式招商"(吸引头部企业设立研发制造基地)与"赛道深耕"(复制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产业聚焦模式),进一步缩小差距。
展望未来,江苏独角兽企业还将有望在多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技术创新方面,随着企业对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不断深化,将催生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政策支持上,江苏省出台的一系列针对独角兽企业的扶持政策,如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开放应用场景等,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人才保障方面,通过完善的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企业将汇聚更多高端人才,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前,江苏独角兽企业正步入量质齐升的新阶段。这些高成长性企业不仅将重塑江苏产业竞争格局,更将成为驱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力量,引领时代的产业浪潮奔涌。
附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名单:
本文素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