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cs股价暴跌30%:“丑鞋之王”为何失宠? crocs股票怎么样 crocs降价清仓促销
创始人
2025-08-18 14:13:36



前两年,一到夏日洞洞鞋便以燎原之势席卷街头——从地铁通勤到郊野徒步,从咖啡馆闲聊到音乐节狂欢,这双自带透气属性的“踩屎感”神鞋,几乎成了年轻人的标配。



然而,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时尚宠儿,如今却迎来了市场降温。

作为“洞洞鞋鼻祖”的Crocs(卡骆驰),近期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运营业绩急转直下:从去年同期3.257亿美元的运营盈利,直接跌至4.275亿美元的运营亏损。更令人担忧的是,Crocs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将下滑11%~9%,与市场此前的乐观预期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消息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公司股价单日暴跌近30%,跌至近三年最低点,总市值大幅缩水至41.71亿美元。


图源:雪球

这一颓势与2023年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当年Crocs全年卖出1.2亿双鞋,相当于每分钟售出228双,全年收入逼近40亿美元,创下品牌历史新高,距离50亿美元俱乐部仅一步之遥。

曾经因爆款产品被誉为“鞋界茅台”、创造逆势增长奇迹的Crocs,为何在2025年突然失速?这个现象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消费趋势变化?


Crocs如何将“丑鞋”卖向全球?

2002年,Crocs在北美诞生时,带着鲜明的功能性定位。

这款专为帆船运动和户外爱好者设计的鞋子,凭借防滑、防水、防臭的特性迅速打开市场。鞋面上的透气孔洞不仅满足排水需求,可调节的后跟带设计更兼顾了穿脱便捷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其易清洗、速干的特性,使其成为医护工作者和户外运动者的理想选择。

然而,这款功能性极强的鞋子却因其独特外观饱受争议。宽大的鞋头和显眼的洞眼设计,让Crocs长期背负“丑鞋之王”的称号。2004年,《时代周刊》甚至将其评为“全球50项最糟糕的发明之一”。连时尚达人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收到Crocs作为生日礼物时,都公开表示“宁愿死也不穿”。

但Crocs却巧妙地将这个“劣势”转化为品牌特色。2005年,一句“丑也可以美”的广告语,精准捕捉了年轻人对审美霸凌的反感情绪。2017年发起的“就算被讨厌,也要保有自我个性”营销活动,更将品牌定位为“勇敢的受害者”,成功将洞洞鞋塑造成反抗颜值至上的文化符号。



这种独特的品牌叙事,让Crocs即使定价不菲(普通款200-2000元不等),依然获得年轻消费者追捧。

2006年是Crocs的高光时刻。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创下鞋类企业IPO首日股价涨幅纪录;4月即登陆中国上海,随后迅速拓展至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

在中国市场,Crocs延续了“文化符号+明星效应”的双轨策略:《向往的生活》中何炅、黄磊的日常穿着,舒淇、刘诗诗等明星的时尚演绎,以及2019年起金晨、杨幂等代言人的加持,都为品牌注入了强劲的消费动能。



除了营销手段了得之外,Crocs的另一大成功秘诀是开创了独特的DIY文化。小红书上“Crocs鞋花”相关笔记超过49万篇,“鞋花”话题更达63万篇。

消费者热衷于用各种配饰装点鞋面,从水钻、毛绒公仔到永生花,创造出个性化的穿着体验。这种文化甚至形成了内部“鄙视链”:官方搭配的鞋花处于底层,高级一点的是使用毛绒公仔等需要频繁清洁的鞋花,而自制创意设计则位居顶端。



联名款更是将这种文化推向极致,比如与施华洛世奇合作的“小鲸鱼洞洞鞋”售价高达9999元。



这些策略让卡骆驰集团(Crocs母公司)在2023年创造了销售奇迹:全年售出1.2亿双鞋,销售额3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6%),净利润7.93亿美元(增长46.73%)。

但此后增长明显放缓:2024年一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主品牌Crocs营收增速分别为14.6%、9.7%、7.4%、4%、2.4%。

基于Crocs占母公司卡骆驰集团营收超7成,集团整体业绩也受到拖累。2025年一季度,卡骆驰集团营收同比下滑0.14%至9.37亿美元,2025年第二季度增速3.4%算是扳回一局,但是对比2021至2024年分别高达66.92%、53.67%、11.46%、3.53%的增速,当前增长非常疲软。

那么,曾经创造“鞋界茅台”神话的Crocs,为何开始失宠?


Crocs为何失宠?

消费环境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Crocs的业绩表现。

Crocs首席执行官Andrew Rees在2025年二季度电话会议上坦言,美国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消费意愿明显下降,特别是价格敏感的低收入群体减少购买,导致门店客流量下滑,这直接冲击了Crocs的批发业务和奥特莱斯渠道的销售表现。



这一现象印证了经典的“长裙理论”——1920年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的观点:经济景气时人们穿着更大胆鲜艳,经济低迷时则趋向保守低调。

《2025消费者舒适运动趋势报告》也显示,63.18%的消费者表示“只需满足日常运动需求”,仅有14.64%愿意为科技感和造型买单。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4.64%的消费者愿意为科技感和造型买单,这正是“口红效应”仍在发挥作用的证明——当经济下行周期来临,消费者会转向购买相对廉价的奢侈品来寻求慰藉。

问题在于,Crocs作为一双塑料拖鞋,Crocs难以提供足够的科技感和情感补偿价值。

“前两年买Crocs就像收集潮玩,现在看就是交了‘塑料税’。”一位曾经的忠实消费者如此感叹。

当消费热潮退去,Crocs作为“特殊塑料拖鞋”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其核心材料Croslite™在户外场景下显得单薄,功能性不足。一位业内人士直言:“Crocs在鞋子科技上投入不足,总靠鞋花这些噱头,现在消费者审美疲劳了。”

95后新媒体运营小吕也有同感,“前两年还是‘多巴胺’穿搭的天下,大家恨不得把洞洞鞋装饰成最抢眼的‘显眼包’。Crocs也火得不行,想买一双人鱼款或泡芙厚底洞洞鞋需要排很长的队。但今年老钱风、静奢风兴起,大家都更倾向于选择勃肯鞋、德训鞋这类质感更好的款式,或是萨洛蒙、HOKA等功能性更强的专业运动鞋。”



当经济压力增大时,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价值判断会变得异常苛刻。Crocs既不能像真正的奢侈品那样提供身份认同,又不能像专业运动鞋那样提供功能性保障,其市场空间自然被不断挤压。

更令人担忧的是,Crocs的营销策略似乎也陷入瓶颈。从刘雨昕、白鹿到檀健次,代言人轮番上阵的“人海战术”显得缺乏章法。联名合作更是泛滥,从Hello Kitty、Pokémon到Swarovski、野兽派,范围虽广却缺乏深度。

“感觉像在撒网捕鱼,碰运气。”业内人士评价道,“这反而稀释了品牌调性。”产品创新乏力也是问题所在。自由教师阿咩表示:“新款就像给经典款打补丁,换汤不换药。”

与此同时,洞洞鞋的健康隐患也被频频曝光:易滋生真菌导致脚气、增高款易崴脚、影响儿童足部发育,甚至存在电梯安全隐患。每年夏季,消防部门都会接到多起洞洞鞋卡入扶梯的求助。



当个性光环褪去,功能性短板和安全隐患让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经的“丑鞋之王”。Crocs面临的不仅是短期业绩下滑,更是品牌转型的深层挑战。


概念营销退潮:Crocs需要一场真正的产品革命

除了消费者用脚投票,战略布局的失误让Crocs的困境雪上加霜。

2022年,Crocs斥资25亿美元收购休闲鞋品牌HEYDUDE,试图通过产品多元化来提振业绩。然而事与愿违,2025年二季度HEYDUDE品牌收入不增反降,同比下滑3.9%至1.9亿美元,更因计提超7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损失,成为拖累当季业绩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关税问题也给Crocs带来沉重负担。公司CEO Andrew Rees透露,2025年全年关税影响预计高达9000万美元。这不仅推高了库存成本,还可能通过价格上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为应对成本压力,Crocs不得不减少折扣力度,但这又可能进一步抑制销量,形成恶性循环。

在中国市场,Crocs的表现可谓喜忧参半。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曾为Crocs带来亮眼增长:2023年实现三位数增长,2024年增速仍保持在60%以上。2024年双11期间,其表现更是超出预期。

然而这片沃土也暗藏危机——猖獗的盗版产品和层出不穷的“平替”正在蚕食Crocs的市场份额。

如今,洞洞鞋赛道已是一片红海。从斯凯奇、卡帕等运动品牌,到百丽、TATA等传统鞋企,甚至森马、热风等快时尚品牌都在推出洞洞鞋产品,价格普遍在100-300元区间。迪卡侬和回力更是将价格下探至百元以内。



相比之下,Crocs动辄300-600元的定价显得竞争力不足。而在拼多多等平台,7.8-69元的白牌洞洞鞋更是大行其道,最高销量已达21万双。

作为“洞洞鞋鼻祖”,Crocs为何如此轻易被后来者超越?核心问题在于产品力不足。

早期未能及时申请外观专利,让Crocs失去了重要的竞争壁垒。虽然拥有croslite材料的专利,但这种所谓的“黑科技”材料实际上与普通EVA材料的差异并不明显。小红书666万+篇“Crocs不值得买”的笔记中,大量用户吐槽其“磨脚、不跟脚”等问题。

Crocs本质上是一个依靠概念营销驱动的品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仅靠明星代言、频繁打折和简单的款式改良,已难以打动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

如果不能在产品核心价值——无论是科技含量、设计创新还是场景适用性上实现突破,“卖不动”的困境或将持续恶化。

营销的喧嚣终究掩盖不了产品力的不足,这才是Crocs面临的根本挑战。

参考资料:

1、《新晋网红丑鞋,让打工人体面地当上了“光脚野人”》Vista看天下

2、《洞洞鞋鼻祖Crocs跌下神坛》华尔街见闻

3、《洞洞鞋爆火,Crocs却急了》南风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度解析谷歌Genie 3:“... 想象一下,你只需对电脑说一句话:“一个雨后湿滑的赛博朋克城市,霓虹灯在水坑中闪烁”。几秒钟后,你不再...
V观财报丨海正生材:上半年净利... 【V观财报丨海正生材:上半年净利同比降近九成】海正生材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
V观财报丨良品铺子:控股股东正... 上证e互动平台截图【V观财报丨良品铺子:控股股东正积极与广州轻工和解】良品铺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提...
上半年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 主要...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5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根据数据,上半年,银行业...
北证50指数午后暴涨超7% 逼... 18日盘中,北证50指数暴涨,午后大涨超7%逼近1600点,续创历史新高。 北证A股方面,截至发稿,...
Meta 千美元 AI 眼镜出... 当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渐缓,一场关于 “后智能时代” 的硬件革命已悄然打响。Meta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
诺和诺德和礼来市值蒸发2500... 参考消息网8月18日报道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15日报道,今年,全球两大减肥药制造商的市值已经...
722家公司被调研!北方稀土被... 机构调研动态一直是投资者的风向标,往往揭示了资本市场的最新趋势。根据同花顺数据,近3个月以来,接受机...
10万场抖音爆单直播背后:用好... 2022年,认养一头牛首度在抖音试水牧场溯源直播时不曾想到,一场“好看”的直播,能创造5倍于普通店播...
广汽预亏创纪录:砍掉滞销车型,... 文|晓锋来源|博望财经身处中国汽车工业剧烈变革中,稍有不注意便可能有掉队风险,广汽是最好的例子。广汽...
反超比亚迪?吉利汽车尚需越过“... “我相信我们跟第一名(比亚迪)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反超。”吉利汽车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今年上...
北交所两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北证... A股行情火热,北交所市场亦表现抢眼,北证50指数突破1500点整数关口。8月18日,该指数盘中一度涨...
沪指创近10年新高!冲击400...   【宅男财经|首席看新高】18日,上证指数一度站上3745点,创近10年新高;创业板指突破2600...
兑现上市承诺!化解同业竞争 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8月17日晚间,华虹公司(688347.SH、01347.HK)发布重磅...
百度文库网盘发布GenFlow... 8月18日,在百度AI Day开放日上,百度文库联合百度网盘发布全球首个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
7月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未来或...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了7月经济数据。7月份,面对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造成的短期冲击,我国加紧实施...
东莞藏家“破产”:普洱茶”陈藏... 东莞,这个位于珠江口的制造业名城,曾因普洱茶收藏创下多项纪录:巅峰时期30 万吨的藏茶量,按 357...
阿里,投出一个天使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刘博报道I投资界PEdaily创...
儿时记忆中的老品牌,在拼多多悄... 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全球运动品牌锐步,被曝出即将再度改换门庭,转投中国公司的怀抱。8月初有传言称,安踏...
两家万亿级银行,“掌门人”互换... 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发布人事任命,官宣新任董事长。8月17日,成都银行公告显示,近日收到王晖提交的辞...
收评:沪指涨0.85%创近10... 8月18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创近10年新高,北证50创历史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均突破去年10...
A股收评:创业板指涨2.84%... A股三大指数18日集体收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85%,深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2.84%,北...
V观财报丨贵航股份:董事长丁峰... 【V观财报丨贵航股份:董事长丁峰涛辞职】贵航股份公告,董事会于近日收到丁峰涛因工作原因,辞去公司董事...
A股,创新高! A股,创新高!... 2025.08.18本文字数:963,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一财资讯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盘中...
线上流量见顶?新氧押注轻医美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日前,医美平台新氧(Nasdaq:SY)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
四位“80后”,冲刺“港股消费... 南方财经记者 吴佳楠 深圳报道十多年前的2014年,4位80后年轻人凑了30万和4张备用信用卡,在深...
保险公司回馈VIP客户的越南游... “ 保险公司代理人回馈VIP客户,邀杭州夫妻俩越南旅游,结果买饰品花了近九万,和谐健康称这是代理人自...
创始人IP又增失败案例:百果园... 一句“教育消费者”的傲慢宣言,让中国最大水果连锁品牌深陷舆论风暴与经营危机。“商业就两种,一是利用消...
升总监不是靠熬资历,是靠这三张... 通过第一章学习,我们得出了:管理其实是一套治理框架。这套治理框架的核心是法治与人治:他着眼点是架构与...
原创 李... 最近两年的房价情况,让很多买房人坐不住了, 尤其是那些囤房人,全国有近45%的家庭拥有2套甚至更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