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锋
来源|博望财经
身处中国汽车工业剧烈变革中,稍有不注意便可能有掉队风险,广汽是最好的例子。
广汽埃安曾是新能源汽车的风向标,如今却面临来自新旧势力的激烈竞争。
以至于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于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喊出那句“广汽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之后,自此之后广汽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
而这背后是来自经营层面的承压。
据广汽集团2025年半年度业绩相关信息,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预计亏损18.2亿—26亿元,创下20年来首次半年亏损纪录,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约-21.2亿到-32亿元。
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巨头,广汽的转型也终将到来,只是这一次,广汽发起的这场攻坚战,有些不同以往的意义。
01
转身再向华为
积极拥抱华为在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界内并不算新鲜事,只是于广汽而言,这般举动显得颇为特殊些。先直接讲主题,广汽转身向华为2个动作昭然可见。
一方面,广汽集团近期发布的公告,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8次会议于2025年8月13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投资华望汽车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完成本次增资后,公司直接持有华望汽车71.43%股权,通过广汽埃安间接持有华望汽车28.57%股权。
第二个动作,则是广汽在此前举行华望项目开发攻关动员会。公开信息显示,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称,“华望作为广汽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关键落子,携‘广汽制造+华为智能’优势冲击高端智能新能源车市场,是‘番禺行动’改革的重要一环。”
拆解到具体合作层面,广汽与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30万元级高端智能车,采用“华为智选+广汽制造”模式。而早在今年3月19日,广汽集团就宣布,投资15亿元为该品牌助力。
与华为同产业链上的其他合作伙伴不同,广汽与华为的合作既不是智选车模式,亦与其他模式有所不同,在上汽与华为即将推出尚界之际,同为地方国有企业的广汽集团倒看起来慢了半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广汽更像是多年前错失过与华为的某些合作契机。从地理上看,两者同属于广东省,于情于理在商业化战略和技术路线等方面比其他人都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然而回过头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过去的历程中,广汽集团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始于2017年,聚焦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从2020年到2023年,双方不断探索合作模式与领域,逐步实现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云端、从研发到智能制造的全覆盖。
但这些合作始终没能踏出更大的一步,以至于在华为推出包括鸿蒙智行在内的多种汽车合作商业模式之际,广汽依然没能进入主流合作阵营。
对于原因人们自然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或许在于广汽自身的考虑,毕竟彼时的埃安一年销售尚有几十万,处于新能源汽车交付体量上的拔尖位置。
然而低估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程度自然会吃亏,这几年整个行业进入了价格战、智能战、营销战等多重内卷中,各种跨界巨头纷纷入局,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增量的时候亦引发一系列变量,这其中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排名此消彼长便是其一,往深处讲,这种变化本质是汽车品牌背后的竞争能力所决定的。
回到广汽身上,也并非实力受限,但又的确面临销量上的一些压力。
02
规模仍是第一要义
在挤满了对手的汽车赛道,规模决定了车企能否活下去。
无论是造车新势力的理想、小鹏、零跑、鸿蒙智行等品牌还是长安、吉利、上汽等传统汽车集团,规模是立足于行业的根本。
而广汽的挑战恰好在于此。
据车企的上半年销量情况(截至2025.7.17),当比亚迪同期销量高达214.6万辆(同比增长33%),吉利销量140.9万辆(大增47%)时,广汽手中的75.5万辆的成绩单就显得逊色了,销量下滑幅度排在大型汽车集团中的前面。
数据来源:企业公开信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合资层面,广汽的压力亦不小。公开资料显示,广汽本田上半年销量15.46万辆,同比减少25.63%;其电动化车型P7月销仅166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广汽丰田上半年销量34.47万辆,实现了2.58%的微增,只是这类利好显得增量有些不足,回看往年产销数据,广汽丰田产销量逐年爬升,并在2022年达到巅峰的双双突破百万辆后,2023年其产销量同步下滑,均收缩至95万辆的水平。
站在行业视角,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日系车在华整体萎缩,数据显示,整个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高峰期的24.1%下滑至2024年的14.2%,今年预计进一步降至12%以下。
由此,广汽的合资车也就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当然广汽的承压状况亦不是一时而起,从更长时间审视,广汽集团 2024年汽车销售 200.31万辆,同比下降 20%;其中,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2024年销量跌幅都达两位数。
考虑到规模决定体量,体量决定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冯兴亚喊出的“战时状态”,也就自然试图重振广汽的辉煌。
按照广汽的辉煌,未来将聚焦’用户需求、产品价值、服务体验’三大战役,力争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带来广汽集团二次腾飞”。
03
产品车型将是关键
腾飞不是喊口号,而是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力。
广汽传祺GS4曾创下月销3.5万辆的辉煌,埃安S/Y系列也曾在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多个细分市场独占鳌头。
此番结论表明,广汽具备打造优质产品和现象级爆款的能力。只不过到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时代,软件定义汽车意味着,整个行业有越来越多集成能力的对手。
在2024年全球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广汽埃安仍处于主流阵营中,但与前几年不同,埃安的位置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
综合多方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汽的产品离预期还有距离,埃安UT作为定位6.98万10.18万元的纯电两厢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仅1.87万辆,月均不足4000辆,远低于其月销1.5万辆的规模效益平衡点。
向往S7作为高端象征也曾在3月上市后销量存在一些压力,4月卖出2977辆,5月、6月迅速滑落至1000出头水平。
再看昊铂HL,该产品是被寄予厚望的豪华智能SUV,4—6月销量分别为303辆、618辆、359辆,“这款车几乎集结了广汽所有的功夫、所有的技术,半年内让昊铂服务焕然一新,一年内成就行业标杆,让独有的‘昊铂’体验成为品牌新名片”。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昊铂HL上市时谈及。
但市场竞争之激烈,的确又是客观事实,广汽还需要更多的销量来增强产品说服力。
但广汽转型也存在诸多未来利好因素。
一方面是,广汽集团在智能化领域布局深远,2025年将推出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成为国内首家实现L3量产上市的车企。其L2级高阶智驾的城区NDA功能已全国落地,还与滴滴合作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2026年将成为国内首家前装量产L4自动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有望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而此次的华望汽车将创建独立高端汽车新品牌。
按照规划,品牌全新车型将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广汽集团称,华望汽车将在智能化、生态和品牌协同等方面深度融合广汽集团与华为各自优势,并对标华为 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经验构建全新的流程,贯穿产品定义、营销以及生态服务等环节。
据IT之家的报道,有消息称广汽牵手华为合作的华望汽车已开始渠道招商,目前已启动意向填报,首批覆盖 40 个城市,主要采取代理制模式,有别于鸿蒙智行网络,是另外建立的品牌销售渠道。
除了合作界面,广汽自身也具备技术研发实力,广汽集团长期重视技术研发,其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取得多项突破,如第二代机电耦合系统GMC2.0可兼容多种能源系统,全固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将于2026年量产搭载,为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广汽算得上是中国汽车工业品牌的一张名片,而它面临的挑战也显得直接和立体。当然,市场才是最好的试金石,对于广汽未来的销量走势,不妨让消费者和市场给出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