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们跟第一名(比亚迪)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反超。”吉利汽车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
今年上半年,在价格战的猛烈战火中,吉利汽车成功突围:
累计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市占率首次突破10%;
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下历史新高;
实现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等非核心损益后,实现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跃入“爆发期”
毋庸置疑,当前的吉利已跃入“爆发期”。其中,新能源板块的亮眼表现,是吉利上半年销量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吉利汽车三大品牌(吉利、极氪、领克)新能源总销量超72.5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51.5%。
具体看来,吉利银河系列升级为独立品牌后进入“强劲增长周期”,上半年销量54.8万辆,同比增长232%;极氪销量同比增长3%;领克销量同比增长22%。
桂生悦认为,当前吉利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为11.44%,位居第二,距第一名29.48%的市场占比仍有18个百分点的差距。但与去年相差27个百分点相比,差距已经大幅缩小。随着新能源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吉利新能源与第一名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会实现反超。
从价格带看,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增长主要依赖经济型车。据懂车帝披露的数据,7月星愿、银河E5两款车型的批发量约占银河品牌总批发量的62%,批发量前五车型分别为星愿/银河E5/熊猫/星耀8/星舰7,其各自的主销配置售价分别为6.58万/10.18万/3.99万/12.58万/10.08万(均为上海本地参考价)。
有机构观点认为,在低成本路线下,吉利新车爆潜力可期。目前,银河A7已上市,单日大定破万,后续银河M9/星耀6在路上;极氪9X也即将上市。在行业增长承压的背景下,公司无论是燃油车基本盘还是电动车成长性都能有所保障。
基于业绩超预期表现,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由271万辆增至300万辆。根据规划,下半年,吉利汽车将推出五款新能源产品加上一款全新的燃油车产品,向新目标全力冲刺。
“一个吉利”加速推进
业绩提升背后,与吉利汽车的大整合战略息息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9月,吉利汽车发布《台州宣言》,宣布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随后旗下银河、极氪、领克等进入调整期;同年10月,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成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
今年2月,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拥有极氪、领克双品牌的极氪科技集团也正式成立;3月,翼真品牌正式并入银河,成为吉利银河高端电动MPV系列,同时吉利银河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
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如果这项收购完成,极氪将成为吉利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7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
桂生悦透露,若9月5日吉利汽车股东大会和9月15日极氪股东大会均通过收购计划,整体交割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根据此前公布的新目标:合并极氪后,增长效益要提高5%以上,研发、管理和营销效益的提高目标是15%-20%。
除品牌合并外,吉利体系研发、电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重要业务板块方面也进行了整合。随着“一个吉利”战略深化,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研发投入同比均下降。
吉利CFO戴永特别提到,管理费用今年只有29亿,有两个亿的优化,而且是在销量从95.6万台提升到140.9万台的情况下做到的。另外销售费用虽然绝对额增加了5亿,但是销量增长了50万台带来的必要运费成本(单台1000左右),剔除这部分之后,销售的实际费用并没有增加,意味着费用管控力更加高效。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接下来整合行动提速,吉利的规模效应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显现。
三重困境,如何穿越周期
在分析人士看来,吉利汽车正在经历从“多生孩子好打架”到“握紧拳头迎战”的转变。短期财务表现改善是确定性的,但如何穿越下一阶段的不确定性。
其一,出口是最大的短板。2025上半年,吉利汽车出口销量达到18.4万台,同比下降8%,这与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实现258万台销量、总增长超过10%形成反差。
桂生悦分析称,出口下滑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出海组织架构、市场调研和产品短缺的原因,也有产品销售的结构性原因。其中,东欧市场销量下滑30%~40%,拉低了总体出口销量增速。
对此,吉利汽车将从组织上划分5大战区,产品按区域定制两大举措上改进,力求2025全年出口恢复正增长。
其二,高端化挑战仍大。表面上看,吉利上半年利润的确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翻倍增长,不过单车售价和毛利率都有所下降,其中单车平均销售收入下滑1.4万元至9.6万元,毛利率微降0.3个百分点至16.4%。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上半年,极氪、领克分别实现销量9.1万和15.4万台,合计仅完成年初销量目标的34.5%。作为领克的旗舰车型,领克900主销配置售价为34.69万元,其主要对标车型理想L9、问界M9分别达到43.98万/47.98万元。
其三,智驾技术仍需追赶。智能化一直是传统车企的短板,在智能化下半场的竞赛上,吉利需要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吉利汽车已经将旗下极氪智驾团队(约1300人)、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约1000人)、smart智驾团队全面整合,并打包注入新成立的千里智驾公司。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吉利汽车股价于今年5月突破20港元/股高点,较去年8月9日7港元/股低点,涨幅近3倍,最新总市值2008亿港元。
相较之下,比亚迪港股最新收盘价是113港元/股,总市值10485亿港元。吉利汽车依然只能看见比亚迪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