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 北京报道
A股市场近日暖风劲吹,涨势如虹!上证综指成功站上3700点整数关口,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8月18日当天,两市成交额达到2.76万亿元高位,同时融资融券余额也再度跨越2万亿元大关。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自8月13日以来,市场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同时实现单日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大关。
在这轮火热的上涨行情中,资本市场的“巨舰”们乘风破浪,A股万亿市值“精英俱乐部”迎来了显著扩容。回顾年初,这个精英俱乐部仅有8名成员;即使在本月初(8月1日),也仅有9家。而截至8月18日收盘,这个象征着市场核心力量的俱乐部成员数量已激增至11家!这些市值超万亿的上市公司,堪称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和“核心引擎”,它们的体量、表现与动向,深刻影响着整个市场的脉搏。
那么,究竟谁在执掌A股万亿市值的龙头权杖?当前格局的变迁又揭示了哪些深层次信号?通过Wind数据细察这11家万亿巨头及其后备力量(5000亿+市值公司),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四大核心看点:
看点一:万亿龙头谁主沉浮——工商银行是否稳坐“市值王”?新晋成员有何特点?
看点二:五千亿+军团增幅分化——哪些公司增长迅猛,哪些遭遇逆风?
看点三:央国企为何占据绝对主导——占比超八成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并购重组会否催生新龙头?
看点四:金融业“霸榜”七成席位——工农建领跑,招行、人寿、平安新晋,金融力量为何如此强大?
这四大看点,共同勾勒出当前A股核心资产的全景图。
伴随股市大涨,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也在扩容。
截至2025年8月18日,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成员已增至11家,相较年初的8家与8月初的9家,资本市场的核心力量正持续壮大。
具体来看,金融巨头稳坐头把交椅,工商银行蝉联“市值王”。
按照8月18日收盘股价计算,工商银行以2.50万亿元市值领跑,农业银行(2.36万亿元)、建设银行(1.88万亿元)紧随其后,国有大行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定力。中国银行(1.63万亿元)、招商银行(1.10万亿元)以及新晋成员中国人寿(1.06万亿元)、中国平安(1.03万亿元)共同构成金融板块的万亿市值中坚力量,占据榜单7席。
此外,消费与能源科技龙头地位稳固,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宁德时代齐头并进。
贵州茅台以1.79万亿元市值稳居第四,彰显其消费龙头的稀缺价值。中国移动(1.77万亿元)、中国石油(1.53万亿元)作为通信与能源巨擘实力雄厚。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市值达1.30万亿元,凸显新能源产业的高成长潜力。
从动态看,万亿俱乐部门槛持续抬升。8月新晋的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在月初市值已逼近万亿关口(均为0.99万亿元)。而年初尚在万亿线下的招商银行(0.98万亿元)、中国平安(0.88万亿元)等,也凭借年内增长成功晋级。工商银行市值从年初2.28万亿元稳步升至2.50万亿元,龙头地位无可撼动。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石油、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11家巨头总市值近18万亿元,其动向深刻牵引A股脉搏,是观察中国核心资产价值与宏观经济趋势的关键坐标。
从年内龙头市值变动情况来看,万亿俱乐部上市公司由于基数大、其中增速显著的相对有限,如果将市值范围拓展至5000亿元,变化则耐人寻味。
年初以来,A股5000亿市值以上巨头表现分化显著,工业富联以翻倍级的惊人增速领跑全场。截至8月18日,其市值相较1月1日暴涨104.65%,成为唯一一家涨幅破百的企业,展现强劲动能。
除工业富联外,紫金矿业(+43.59%)、邮储银行(+33.96%)、农业银行(+28.96%)等企业也跑出了亮眼增速,涨幅均接近或超过30%。比亚迪(+24.36%)、建设银行(+22.88%)等亦表现稳健,成为支撑市场的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虽为新能源龙头,但11.11%的涨幅在此梯队中仅居中游。
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消费与能源巨头遭遇逆风。“白酒双雄”贵州茅台、五粮液双双下跌,跌幅分别为6.28%、11.11%;能源板块中,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均录得负增长,中国石化以13.33%的跌幅垫底。传统高股息代表长江电力也小幅回落5.56%。
这场巨头间的“赛跑”清晰展现产业冷暖:科技制造与部分金融股冲锋在前,而消费、传统能源则暂时承压。市场结构性分化中,工业富联的翻倍领涨,无疑成为今年最瞩目的资本故事。
翻开A股万亿市值企业名录,央国企的统治力令人惊叹。
以8月18日收盘股价计算,11家万亿级上市公司中,仅宁德时代(民企)和中国平安(无实控人)为非央国企,央国企占比突破80%。若将视野放宽至5000亿—1万亿市值梯队(11家企业),同样仅有比亚迪、美的集团、工业富联三家非央国企,央国企占比仍高达72.7%。
政策东风成央国企扩张引擎。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央国企凭借绿色金融、新基建贷款等国家战略资源倾斜,加速规模扩张;而民企龙头则更多依托电池、新能源车等领域的技术壁垒突围。这种差异化的成长路径,深刻塑造了当前市值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场由央国企主导的“万亿巨头孵化行动”已然启动。以中国神华为例,其在公布收购13家能源资产预案后,于8月18日复牌当日市值达0.76万亿元。根据收购方案,公司将按30.38元/股向特定投资者募资,若顶格发行(募资额不超过交易对价100%),预计新增市值约1800亿元。这意味着,其潜在总市值已逼近9400亿元关口——只要股价稍有上涨,A股第12家万亿巨头或将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神华仅是近期央国企并购重组浪潮的缩影,更多“巨无霸”级整合正在推进,包括旨在实现船舶动力资产整合的中国动力,强化化工装备产业链的中化装备,打造造船业“南北船”终局整合的中国船舶。
资本市场正屏息以待:下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国家队”成员会是谁?
当观察A股万亿市值公司版图时,金融行业的统治地位尤为凸显。
在11家万亿巨头中,金融企业独占7席,形成绝对主导。其中,工商银行(2.50万亿元)、农业银行(2.36万亿元)、建设银行(1.88万亿元)长期稳居市值前三甲,堪称"定海神针"。以8月18日收盘股价计算,中国银行(1.63万亿元)则位列第六,紧随贵州茅台(1.79万亿元)与中国移动(1.77万亿元)之后。
更值得关注的是万亿俱乐部的新鲜血液——招商银行(1.10万亿元)、中国人寿(1.06万亿元)和中国平安(1.03万亿元),三家金融企业于年内成功晋级。回溯年初(1月1日)数据,三者市值分别为0.98万亿元、0.97万亿元和0.88万亿元。其中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在8月初尚处0.99万亿关口,凭借近期市场东风终破万亿大关。
若将视野扩展至5000亿—1万亿市值梯队,产业格局呈现鲜明对比:
能源矿业军团(5家):中国海油(0.83万亿元)、中国神华(0.76万亿元)、长江电力(0.68万亿元)、中国石化(0.65万亿元)、紫金矿业(0.56万亿元);
金融后备力量(2家):交通银行(0.61万亿元)、邮储银行(0.71万亿元);
制造与消费代表(2家):比亚迪(0.97万亿元)、工业富联(0.88万亿元)、中国电信(0.66万亿)、美的集团(0.55万亿元)。
由此可见,金融业不仅垄断顶层,更在中坚梯队布设"双保险",形成"头部霸榜+腰部储备"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