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盛金控交出2025年半年度答卷,营业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32.10%;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飙升369.91%。净利润大幅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证券经纪业务及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的同比提升,二是信用减值损失的明显减少。
国盛金控旗下仅国盛证券、国盛(香港)投资实现正收益。合并口径下,国盛证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8.7%,占集团总营收的81.5%。
然而,拆解国盛证券的收入结构便能发现隐忧:传统经纪业务独占5.54亿元,占比接近六成;投行、自营、资管、信用交易虽各有涨跌,却无一能撼动经纪的绝对优势。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上半年国盛证券靠8,000余只金融产品、上千户新增量化终端和密集的线上直播,把经纪收入推高了20.88%。但当行业佣金率持续下行,这种“以量补价”的模式随时可能失灵。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986.79万元同比增长127.68%,但绝对金额不足经纪业务的零头;45亿元的省内债权融资更像区域红利的一次性兑现。自营业务则因债市剧烈波动,收入下滑24.39%,虽自称“稳健收益”,却难撑大梁。
信用业务方面,信用交易业务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9.24%,国盛证券称上半年日均两融余额同比增长33.01%;国盛证券审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股质业务总规模控制在较低水平,风险事件零记录——稳健有余,亮点不足。
作为江西省属国资控股券商,国盛证券省内分支机构9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实现市级行政区100%覆盖。省内收入占比约70%,数字看似比去年略有下降,实则全国化布局仍处蹒跚学步阶段——离开江西,品牌、客户与资源皆需重建,扩张之路漫长而昂贵。
高利润背后,国盛证券仍未摆脱“区域券商”标签:一条腿深扎江西,另一条腿在传统经纪的泥潭里艰难迈步。当降费浪潮真正来袭,缺乏高附加值业务对冲的国盛证券,或将直面利润被迅速侵蚀的风险。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