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手房市场在8月份展现出积极的回暖态势。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33周全市二手房录得1265套,环比增长4.0%。这一数据标志着深圳二手房周录得量实现了连续三周的增长。此前第31周录得1184套,环比增长5%;第32周录得1216套,环比增长3%。这种持续性的增长趋势在当前楼市环境下显得尤为引人关注。
成交结构呈现新特点
从成交区域分布来看,龙岗中心城、南山前海、龙岗双城成为二手房录得热门片区前三位,录得量分别为49套、43套、41套。这一分布格局反映出购房者对不同区域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
多家房产中介平台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活跃程度。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月1日至17日期间,其深圳门店二手住宅签约量比去年同期上涨47%。市场表现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水平,近3周门店签约量整体保持平稳,维持在相对活跃的状态。
从成交价格结构分析,300万元以下刚需房源正被加速"抄底"。截至17日,300万元以下房源成交占比相较7月提升2.5个百分点,达到29.1%。这一变化表明刚需购房者正在积极入市,低总价房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深圳贝壳研究院的监测数据同样显示出市场的回暖迹象。上周贝壳深圳合作门店的二手房成交呈现显著回暖态势,签约量比前一周增长高达26.3%。作为成交先行指标的带看量亦同步提升,较前一周增长16%。
次新房受到市场关注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次新房正受到购房者的特别关注。次新房通常指那些已有人居住但楼龄相对较新的住宅,一般为5到10年房龄。这类房屋已过开发商保修期,但磨损程度相对较低,居住体验接近新房水平。
购房者对次新房的青睐主要源于其价格优势。许多近几年开盘的次新房小区价格已出现一定跌幅,价格"倒挂"现象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与新房相比,次新房无需等待交房,同时可能具备成熟的社区设施和便利条件。
截至8月18日,全市共有76399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较上周减少92套。这一数据变化显示出供应端的微妙调整。尽管整体挂牌量仍处于相对高位,但周度减少趋势可能预示着市场供需关系的边际改善。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进入暑期后深圳多个片区的二手房成交维持一定热度。虽然市场仍延续"以价换量"的态势,但次新房价格已有所回暖。这种分化现象反映出不同类型房源在市场中的表现差异,也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