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白兰
近日,香港交易所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也成为港交所半年度业绩的历史新高。
沪深港通成交额均创新高
数据显示,港交所上半年净利润为85.19亿港元。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4.42亿港元,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41%。港交所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港股现货市场成交量增长,带动交易及结算费用增加。
上半年,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为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受ETF互联互通计划扩容以及ETF新产品持续上市的影响,ETF每日成交金额攀升至338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184%。沪深港通成交额方面,北向及南向均创历年同期新高。其中,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为1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为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额为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均创新高。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称,“香港交易所2025年上半年表现非常强劲,录得有史以来最佳的半年业绩。这一业绩超过了我们之前的历史最佳,也即2024年的下半年。”
展望今年下半年及未来,陈翊庭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平台、基础设施及产品,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充裕的流动性和高效的互联互通机制,助力他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IPO募资额居全球首位
业绩指标向好的同时,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也表现强劲。期内共迎来44家上市公司,新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716%。同时,新股市场持续火爆,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共207宗。
今年5月,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集资410亿港元,成为2021年2月以来港股最大规模的新股。此外,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三花智控、海天味业三家大型企业也相继登陆港股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IPO火爆源于政策红利、市场修复和企业出海需求三重驱动。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企业保密上市、降低未盈利生物科技门槛;恒生科技指数反弹吸引外资回流;A股龙头通过港股实现全球化融资。
“三大因素合力推动了港股IPO走热,发行人质量高、监管政策‘给力’,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市场重新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央。”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各项数据向好之下,摩根大通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也再度上调了港交所的盈利预测。摩根大通指出,基于对港交所未来交易量增长的乐观预期,将其2025至2027财年日均交易量预测分别上调至2350亿港元、2500亿港元及2520亿港元,并相应将每股盈利预测上调5%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