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若馨 深圳报道
在迈瑞医疗入主后,惠泰医疗维持双位数增长,失去实控权的创始人继续套现。
8月22日,惠泰医疗(688617.SH)披露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1亿元,同比上升21.3%;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24.11%;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45亿元,同比增长29.5%。
同日,惠泰医疗同步宣布一项战略投资——拟与关联方共同投资上海栗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投资1500万元。后者专注静脉曲张闭合胶领域,其NBCA产品聚焦无热损伤机制与局部麻醉适配性,在国内临床审批处于领先梯队。
惠泰医疗专注于心脏电生理和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上半年,其冠脉通路类产品、电生理类产品收入分别为6.54亿元、2.64亿元,分别占营收53.9%、20.2%。前者主要用于PCI手术,涵盖造影导管、导引导丝等,后者则包括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等。
惠泰医疗在报告中提到,2025年上半年,电生理器械市场正逐渐缩小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公司的磁定位压力感应消融导管已获得注册证,打破了进口厂商在房颤治疗中的垄断地位。同期,PFA产品上市,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这一进展背后,迈瑞医疗功不可没。
2024年1月,迈瑞医疗宣布以66.5亿元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并于4月完成交易,成为科创板首单“A收A”案例。这是迈瑞医疗史上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且溢价高达25%。通过这一收购,迈瑞医疗得以快速布局心血管领域细分赛道。
惠泰医疗本身的业绩也足够亮眼——作为电生理和血管介入耗材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国产替代中占据了“虹吸”优势,近5年来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保持惠泰医疗独立性的基础上,迈瑞医疗在研发、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全面合规、IT等多方面为惠泰医疗提供了支持。
同年,惠泰医疗电生理事业部正式成立并运行。根据迈瑞医疗2024年年报,公司助力惠泰医疗全面提升三维电生理系统的产品注册准入、临床性能表现、质量及可靠性等核心竞争力。在MPI流程管理下,由迈瑞医疗研发骨干团队重点参与的三维房颤PFA、RFA系统及配套耗材顺利通过 NMPA 批准。
除了研发能力,渠道也是迈瑞医疗所能提供的绝对强项——其产品覆盖了全国99%的三甲医院,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
背靠“大佬”,惠泰医疗的产品铺开获得了极大助力。
今年上半年,惠泰医疗的血管介入类产品覆盖率及入院渗透率均有提升,冠脉产品进入的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PFA产品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并在全国多家头部中心完成准入及常规开展工作。
同时,惠泰医疗的境外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报告期内,境外业务收入为1.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6%。其中,欧洲区、俄罗斯独联体区与拉美区营收表现亮眼,产品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市场的高端医院实现入院突破。
惠泰医疗也在报告中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产品覆盖率及入院率的进一步提升。
不过,惠泰医疗的外周介入业务的增长依赖于集采政策的落地与执行。东吴证券提示,若下半年集采推进速度放缓或价格降幅超出预期,可能抑制该业务的盈利能力与扩张速度。国金证券在也研报中指出,医保控费政策的持续收紧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价和销售规模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投资栗亮医疗,惠泰医疗表示,该投资是基于对静脉曲张闭合胶细分市场发展潜力的判断。当前国外市场开始使用静脉曲张闭合胶替代手术治疗方法,而国内市场目前尚未有静脉曲张闭合胶产品批准上市,产品市场处于空白期。随着微创治疗技术发展,闭合胶因无热损伤、无需麻醉等优势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总资产32.2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1%;归母净资产为27.9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0%。
值得注意的是,交出控制权的惠泰医疗创始人成正辉,开始套现离场。8月12日,惠泰医疗公告,副董事长、总经理、非独立董事成正辉计划在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12月2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82.03万股,占总股本的2%。按照最新收盘价280.59元测算,交易金额不超过8亿元,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而就在去年,成正辉就已经通过所持股份完成大额变现。Wind数据显示,成正辉最初持股1668.5万股,占总股本的25.03%。2024年4月,经迈瑞医疗收购交易,成正辉减持惠泰医疗股份至18.72%,其子成灵所持有的500.04万股则全部清零。父子二人合计减持917.35万股,约占总股本13.79%,以每股471.12元的交易均价来算,交易金额合约43.2亿元。叠加本次减持,二人将累计套现约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