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间,李宁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公司营收稳健上升3.3%至148.2亿元,毛利上升2.5%达到74.1亿元,毛利率为50%,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为17.4亿元,净利率为11.7%。截至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计118.0亿元,较2024年底净增加43亿元,公司现金余额为191.9亿元,较2024年底净增加10.5亿元,整体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并不否认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在现实的生意业务推动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市场非常‘卷’。但我们认为,各个品牌之间互相竞争的过程,对于品牌长远发展而言,不见得是一件坏事——通过‘卷’的环境提升我们的能力,通过竞争提升我们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产品核心竞争力、渠道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李宁追求稳步向前。
科技研发转化效果显现,专业引领发展
具体来看,跑步、篮球、综训三大运动品类零售流水占比达到67%,其中跑步、综训引领增长,零售流水均取得15%的增长,专业运动市场表现突出。
在各类产品中,李宁的鞋产品仍是营收主要支柱。得益于科技的长期投入与积累。上半年李宁鞋产品收入增长5%,在公司收入占比达到56%,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渠道专业跑鞋半年销量突破1400万双,其中核心三大跑鞋IP销售突破526万双,持续增长。
而从整个市场来看,李宁跑步品类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根据欧睿报告,2024年中国成人跑步鞋服市场的销售规模已超600亿元。过去三年(2021—2024年),国内跑步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复合增速达9.5%,李宁跑步品类过去三年复合增速超20%,远快于行业,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背后是,李宁持续加码鞋科技投入,并且研发成果在专业赛场上得到了验证。
鞋科技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体育运动用品赛道的重要壁垒。李宁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近10年研发投入超38亿元。2025年上半年,李宁研发投入增长8.7%,高于营收增速。
2024年推出的 “超䨻”科技,为2025年产品力提升奠定重要基础,得到市场认可:“越影5PRO”作为首款搭载超䨻科技的慢跑鞋款,中底缓弹比降至10.8%,进一步完善了李宁专业跑鞋矩阵的技术布局。
借助于大型马拉松赛事,李宁进一步验证了科技研发成果,强化了品牌专业跑鞋形象。在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中,李宁跑鞋以61.35%的占比成为90分钟内完赛跑者中穿着率TOP1的品牌。
在跑鞋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科技成为“核心火力”的今天,从实验室到跑道上的 “无缝衔接”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专业运动品牌硬核实力的关键标尺。
艾媒咨询报告指出,中国市场专业跑鞋消费偏好占比高达76.76%,远超休闲板鞋的40%。而专业跑鞋的创新空间和为品牌形象带来的价值,也远高于后者。当“科技”“专业”成为新一代跑鞋的主要标签,李宁加码科研投入的战略意义终于显现出来。
多品类布局,看好长期价值
随着市场上专业级产品线不断增加,同质化竞争的问题难以避免。
不过区别于其他运动品牌,从李宁的财报中可以看出,公司越发重视核心品类上的深耕与扩容能力,在多样化发展中找到增量。李宁在财报中强调,“李宁深耕跑步、篮球、综训、羽毛球、乒乓球和运动休闲六大核心品类,同时积极拓展新运动品类(如户外、匹克球、网球等)”。
虽然相比于跑鞋业务来说,羽、乒产品垂类消费占总体比重仍然较少,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扬国民运动,李宁能够与运动爱好者们建立连接,培养消费惯性。
2000年起,李宁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合作;2009年,又开始布局羽毛球业务。时至今日,李宁已成为世界羽、乒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跑鞋或许有很多选择,但如果要购买羽、乒产品,大部分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很可能都是李宁。
而对于市场承压的篮球业务板块,李宁则选择从质量上提出相应要求,主动“调控”。主动调控篮球发货计划,进行数量控制,确保终端生意健康。同时,李宁在篮球品类继续加大对运动资源的投入。“作为综合性专业运动品牌,篮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品类。”钱炜进一步补充表示。
稳健之下仍有野心。事实上,经营数字背后的“资源竞争”更能体现出一个运动品牌的前瞻性、成长性,是市场争夺战中的“软实力”。
运动资源布局与体育营销势能对品牌发展的突出价值,是运动用品行业的一大差异化特点,考验着品牌长线运营、资源分配能力。李宁选择战略性投入到顶级稀缺运动资源,这体现了公司的决心。
正如钱炜所说,“对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的定位,不是短期的、即时性的,不是今天投入、马上就有回报,而是将其作为一家综合性专业运动品牌对中长期发展投入的重要战略举措。着眼于对品牌整体运动资源体系化建设,并为品牌带来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2024年的体育大年,李宁果断出手,拿下新周期中国奥委会(COC)合作伙伴的权益。在洛杉矶2028年奥运会、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2026年冬季奥运会、爱知-名古屋2026年亚运会、达喀尔2026年青年奥运会等十余项国际性赛事中,李宁品牌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专业运动装备支持。
而在今年这样没有世界杯、奥运会这样国际大型赛事的“体育小年”,李宁将持续深化与中国奥委会合作效能,有序启动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并计划下半年发布米兰2026冬奥领奖服,米兰冬奥主题营销传播或许值得期待。
可以说,通过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李宁保证了2025—2028年的重要赛事曝光量,是在消费者中塑造“专业心智”的最佳杠杆,最终转化为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竞争周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品牌力、科技力、产品力构建发展壁垒,稳扎稳打地把路走宽,或许是当下李宁最好的选择。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