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
沪指稳步攀升,站上3800点,创近10年新高
恒生科技指数从五月徘徊到今天
终于大涨
之前有网友戏谑:投资A股的笑了、投资美股的也在笑,只有我们投资港股的还在“强颜欢笑”,这下扬眉吐气。
表现挣扎的恒科,为什么能起飞?后续投资价值怎么看?今天我们聚焦恒生科技指数来聊聊。
港股
之前徘徊原因分析
为何恒生科技没有跟上这轮A股的脚步呢?我们来看下它近期受拖累的几点原因:
❶港股作为离岸市场,主要由外资主导定价,而近期美元表现十分强劲,这也引发资本回流,港股整体流动性受到压制;
❷权重股中的整车企业、互联网平台陷入补贴战,资源倾斜挤压AI投入,削弱了GPT-5等技术的利好传导;
❸恒生科技的AI产业处于“真空期”,缺乏事件驱动和资金流入。
总结来说,在多重因素的共振下,近期恒生科技的整体表现相对弱势。
拉长战线来看,港股和A股也曾多次出现阶段性的负相关走势。但两者总的长期走势却是十分趋同。
港股
投资价值如何?
沉寂了已久的港股,后续投资机会如何?
我们分别从降息机遇、资金流入和估值洼地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降息机遇:美联储降息预期再升温。
美国最新公布的7月通胀数据温和上涨,环比上升0.2%,同比涨幅维持在2.7%,低于市场预期。
数据公布后,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涨至九成。(数据来源:财联社)
那降息前后市场反应如何?
我们分别梳理了美联储降息/加息/利率低位三个周期内港股的市场表现。不难发现在上一轮美联储降息周期中:
「港股表现一骑绝尘,十分亮眼。」
注:数据来源详见结尾注释②
▶资金流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ETF越跌越买。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8900亿元,为去年同期2倍,主要流向人工智能和新消费等核心资产。
同时8月5日至12日期间恒生科技指数整体下跌0.77%,但资金仍持续流入港股类ETF,日均成交额和换手率均维持较高水平。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8/19。
▶估值洼地:恒生科技指数年初至今上涨24.87%,跑赢A股大盘,但涨幅主要集中于1月下旬至2月底的快速反弹。
自3月18日升至6100点后,指数进入震荡回调阶段,后续表现趋于疲软。
截至8月19日,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为21.97倍,处于近5年来23.47%分位,性价比高!
当下布局
性价比如何?
我们回溯了2023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时布局并长期持有的投资表现,数据表明:
「历史低点布局指数后续反弹空间大。」
国投证券曾进行过一项研究,指出历史上创业板指与恒生科技之间存在明显的交替轮动现象。
研究发现,当创业板指涨幅领先恒生科技20个百分点时,多数情况下恒生科技随后出现了相对补涨行情。③
那当下如何布局?
已经持有的:估值本身处于合理区间,短期的挣扎或正在蓄积更强劲的动能,不妨静待花开。
尚未布局的:港股目前具备估值洼地、资金流入、AI浪潮等多重优势,可通过定投或分批方式逐步布局。
这里推荐南方恒生科技指数(QDII)基金,跟踪紧密,有额度,打包科技龙头,把握未来恒生科技指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