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农夫山泉逐渐从去年的舆论风波中缓过劲来,而它的业务结构已经被重塑
文 | 《财经》特约撰稿人 李莹 记者 杨立赟
编辑 | 杨立赟
饮料巨头农夫山泉的业绩正在回暖,业务的结构性变化进一步强化。
8月26日,农夫山泉(9633.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
其中,该公司长期倚重的包装饮用水业务有所回升,而茶饮料板块延续高增长,对整体营收的贡献继续增加,茶与水在整个大盘的占比差距拉大。
一年前,农夫山泉及其创始人钟睒睒陷入一系列负面舆论,直接导致了业绩大幅下滑。2025年,农夫山泉逐渐走出那场舆论风波的阴影。上半年,其包装水板块收入达94.4亿元,尽管还未超过2023年上半年未曾经历舆论风波时的水平,但实现了10.7%的同比增长。农夫山泉在这份业绩报告中称,包装饮用水产品业务受去年网络舆情的影响在减退。
自7月中旬娃哈哈风波以来,农夫山泉的口碑迎来反转,消费者和市场开始“重新审视钟睒睒”。不过,由于农夫山泉的这份半年报业绩截至2025年6月底,上半年业绩的回升基本属于市场自然调整,而不能反映特定的情绪反弹。
经销商侧感受到的变化比较快。一名河北的农夫山泉经销商告诉《财经》,去年日子很不好过,当时终端市场退货和动销严重受阻,资金压力很大。今年尤其是7月以来,农夫山泉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出货量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增加。
在股价上,市场情绪反应得更快、更直接。7月13日之后的两周,农夫山泉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0%,市值增长超820亿港元。资本市场对其信心恢复,东吴证券、华创证券等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看好”。自2024年9月至今,农夫山泉股价涨幅超100%,去年年中四个月内蒸发的2500亿港元市值又涨回来了。
截至8月27日,农夫山泉港股股价当日涨7.11%至50.3港元,市值达5657亿港元。
进一步倚重茶饮料业务
农夫山泉的产品主要覆盖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功能饮料、果汁饮料及农产品等类别。包装水长期以来都是农夫山泉的核心业务,也是营收的主要来源。在2023年以前,包装水板块的营收在该公司整体占比均在50%以上。尤其是红瓶天然水,是消费者心中农夫山泉的品牌象征。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的集中度偏高,2023年前五名的零售市场份额合计达到58.6%。农夫山泉稳居第一,市占率23.6%;华润饮料(怡宝母公司)排名第二,市占率18.4%;景田(百岁山母公司)排名第三,市占率6.1%。娃哈哈则位列第四,零售额120亿元,市场份额5.6%。
在2024年舆论风暴袭来时,包装水成为首当其冲的情绪宣泄对象和被抵制的主要目标。
钟睒睒曾提到,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产品市占率在2024年经历了三个月的持续下滑,部分区域经销商还遭遇终端退货。2024年全年,农夫山泉的饮用水营收159.5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1.3%,营收占比也从上年的47.5%下降10个百分点。
不过,农夫山泉的包装水业务长期以来积累下了较为坚实的市场基础。根据钟睒睒的说法,尽管连续三个月下滑,农夫山泉仍然在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保持着第一的市场份额。
2024年4月,为了适应消费者需求和稳定市场,农夫山泉推出了纯净水产品,也就是“绿瓶水”,并通过低价促销的策略推广。绿瓶纯净水终端定价低至1元/瓶(单瓶装)或9.9元/件(12瓶装)。
据《北京商报》报道,2025年上半年,农夫山泉加大了红瓶天然水的推广力度,并减少了绿瓶纯净水的补贴,由2024年的每件2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每件1元。
海豚投研调研数据显示,红瓶水在包装水收入中的比例从2024年下半年的约7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8%以上。根据农夫山泉的这份半年报,目前包装水业务的经营利润率提升至35%,基本回到了舆论影响前的水平。
当包装水遭受冲击,以东方树叶为核心的茶饮料板块成为农夫山泉强势的增长点,并在2024年首次超过包装水,成为农夫山泉新的业绩支柱。
202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得到延续。茶饮料业务营收为100.89亿元,同比增长19.7%。自2024年年报中茶饮料对整体营收的贡献超过包装水1.8个百分点后,这半年来二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茶饮料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达到39.4%,超出包装水2.5个百分点。
在成为爆品之前,东方树叶自2011年上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长期位列“五大最难喝饮料”榜单,直到2019年才有所好转。钟睒睒在2024年央视《对话》节目中曾表示,农夫山泉的茶(饮料)到现在十几年了,前六年是没有赚钱的,但到了2021年,这个增长曲线才上来。
推动东方树叶增长势头的是其“0糖0脂0卡”的长期定位,符合当下健康饮食趋势。2023年,农夫山泉茶饮料板块营收突破126.6亿元,其中东方树叶贡献了核心增长力——年增长率超100%,前三年复合增长率超90%。
前两年,农夫山泉茶饮料经历了一轮爆发式的增长,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板块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0.8%、83.3%及32.3%。从这个维度看,2025年上半年茶饮19.7%的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25年1月至5月中国饮料行业整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健康化、天然化趋势深化驱动产品创新与升级。消费者对饮品成分透明度和健康属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推动市场向更清洁配方、更少添加的方向发展,无糖茶及功能性饮品等细分领域增长依然强劲。
在这样的趋势下,东方树叶预计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尼尔森数据显示,按照三年超90%的复合增速,东方树叶有望在2026年成为200亿级超级单品。根据海豚投研的数据,二季度,东方树叶在无糖茶中的市占率一度从70%提升到75%左右。
上述河北的农夫山泉经销商告诉《财经》,她在销售终端感觉到东方树叶变得更受欢迎,但在她的站点,茶的销量还未曾超过水。
经销渠道的抗风险能力
去年舆论风波正盛时,零售端受到的冲击大,但在部分渠道,农夫山泉品牌的抗风险能力有所体现。
水品同城的负责人熊江对《财经》表示,去年农夫山泉遭遇舆论危机以来,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影响。一方面农夫山泉销量没有明显的下降,另一方面娃哈哈也没有太大的增长。
水品同城是一家基于饮用水的连锁平台公司,核心业务主要在重庆,在重庆拥有连锁水站40余家直营和合作门店,以及在全国10多个省份拥有1000多家合作站点。同时,水品同城也是农夫山泉、怡宝、娃哈哈等包装水品牌的一级经销商,主要向家庭用户提供桶装水或包装水服务,重庆区域年整体销售额目前在两三千万元左右。
“我们主做家庭渠道,相对来说(业务)比较稳定一些。”熊江解释说,家庭用户对于桶装水的消费有比较大的路径与品牌依赖,相对来说用户粘性较高。企业用户选择产品也会基于性价比、便捷性、品牌等方面有比较多的考虑,不会轻易更换。
此外,像水品同城这样的大型经销渠道,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市场,“舆论风波对我们整个体系几乎没什么影响。这么说吧,我们在线下的感受还没有在手机上刷短视频的感受强。”熊江说。
在整个水品同城的销售体系中,农夫山泉占比在40%-50%左右,是销售额占比最大的品牌。据熊江称,这与农夫山泉在重庆当地家庭渠道的市占率基本上是相当的。
以熊江的切身感受来看,在目前的饮用水企业中,农夫山泉在对经销商扶持方面做得要好一些,比如会有定期的线上会议制度,有管家服务,当经销商面临问题时公司会有员工出面指导和帮助。相比其他品牌,农夫山泉对于经销体系的把控和实际的运营动作上是更加精细化的。熊江坦言,自他加入水品同城,他见农夫山泉员工的次数是最多的,包括销售经理、管家,甚至是分公司负责人。
熊江也在同步建设自己的数字化系统,因而对合作品牌的数字化能力比较关注。他提到,在合作品牌中,只有农夫山泉向经销商开放了进货系统和配送系统,基于这样的数字化基础,业务合作的效率会更高。
2025年7月,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全球软饮料品牌价值50强》报告,农夫山泉在非酒精饮料榜单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进入榜单前三,也是农夫山泉连续三年进入前十。
除了强化渠道,农夫山泉还在加强供应链、开拓新市场,以筑高护城河。
相较其他品牌,农夫山泉在供应链与水源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壁垒,且还在持续优化水源地布局。目前,农夫山泉在河南、海南、贵州、浙江、云南等地的新工厂正在建设中。这些新建产能的释放,将进一步强化水源地战略的落地效果,为茶饮、包装水以及衍生产品提供稳定的供给。
此外,在这份半年报中,农夫山泉提到其红瓶水、东方树叶等核心产品已经于2025年6月正式登陆香港市场,未来将探索其他海外市场,开拓新的增长空间。不过在海外市场,它将直面一番新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