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金新能为新 “国九条” 发布后沪深交易所首个获受理的 IPO 企业,今日上会被暂缓审议。
本篇中,汉鼎咨询重点结合申报材料、在审期间审核问询问题及上市委审议现场主要关注问题,对泰金新能的基本情况及监管关注事项进行梳理分析。
本周IPO审核结果
据交易所官网审核动态信息,本周(8月25日-8月29日)IPO审核4家企业,合计拟募资29.01亿元。其中3家过会,1家暂缓审议。
四家企业均于在审期间调减了拟募资规模。其中:
纳百川昨日上会获审核通过,反馈问询及上会期间监管关注重点可点击《创业板IPO过会!宁德时代为第一大客户,公司预测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5%》跳转查看。
恒坤新材作为2025年首家IPO被暂缓审议企业今日二次上会顺利过会,前次上会时反馈问询及上会期间监管关注重点可点击《年内首家上会被暂缓审议企业,审议意见聚焦收入确认合规性》跳转查看。
而泰金新能为新 “国九条” 发布后沪深交易所首个获受理的 IPO 企业,今日上会被暂缓审议。
下文中列出了今日上会的3家IPO企业审议会议现场被重点问询问题。此外,汉鼎咨询将结合申报材料、在审期间审核问询问题及上市委审议现场主要关注问题,对科创板IPO企业泰金新能的基本情况及监管重点关注事项进行梳理分析。
审议会议现场问询问题
审议会议现场上市委主要问询了如下问题:
一
精创电气
1.关于收入真实性、业绩增长持续性和核查充分性。请发行人说明主营业务产品毛利率逐年上升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率高于可比公司的合理性;经营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请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2.关于发行人研发能力、研发人员和创新属性。请发行人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说明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技术储备和技术迭代等方面的优势。请保荐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二
恒坤新材
上市委会议现场无主要问询问题。
三
泰金新能
1.请发行人代表结合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在手订单、发货数据、验收进展、经营性现金流以及行业周期等情况,说明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2.请发行人代表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验收期延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公司收入确认政策是否一贯执行,收入确认时点是否准确。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需进一步落实事项:
请发行人结合报告期收入确认政策执行情况,订单签订、发货及验收情况,经营性现金流等,进一步论证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请保荐人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泰金新能IPO在审期间监管问询重点
一、核心技术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实现进口替代
泰金新能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是国际上可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是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公司担任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钛及钛合金)“链主”企业。
从产品结构来看,电解铜箔成套装备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45%、69.64%和66.54%,收入增长突出,收入占比有所提升。
而电解成套装备领域核心技术对应阴极辊、生箔一体机、电解槽、表面处理机、溶铜系统等设备。其中,阴极辊为电解铜箔生产核心装备,根据招股书信披内容,泰金新能目前已实现4-6μm 极薄铜箔生产用阴极辊的制造,实现了进口替代。2022年,泰金新能率先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直径3.6m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2024年,公司阴极辊及铜箔钛阳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前列。
此外,公司钛电极领域核心技术对应制备、再生修复、涂层制备等工艺,玻璃封接制品领域核心技术对应核电等特种领域玻璃封接制品。
电解成套装备生产过程中,公司的核心技术体现在“图纸设计”、“厂内加工”、“机械装配”及“整机调试”等环节;钛电极生产过程中,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涂层”环节,可实现贵/非贵金属氧化物涂层与钛基材表面的高结合力以及表面高均匀性,制备的钛电极具有高导电性、高耐蚀性、长寿命和尺寸稳定等优点;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生产过程中,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玻璃材料制备”与“装配烧结”环节,制备能满足特殊服役条件的封接玻璃材料,实现金属-玻璃的高可靠性连接;公司电解成套装备及钛阳极的部分产品及技术实现了进口替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属玻璃封装材料的部分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针对公司多项核心技术,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在招股说明书中以图表方式披露报告期内各类型产品或服务的主要加工工序,并标识外协加工、自主生产和OEM等情况。并说明电解成套装备领域、钛电极产品领域及玻璃封接制品领域核心技术在相关环节的具体体现,实现的技术提升效果及先进性表征,产品是否具有的比较优势;公司实现进口替代产品类型、所替代的产品、所替代的市场份额及替代过程,实现国产化替代的主要因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类型,认定达到先进水平、领先水平的量化依据。
泰金新能答复称,电解成套装备“图纸设计”环节,原材料设计控制和产品结构设计对电解成套装备的性能参数、功能作用等有着关键影响,是公司核心技术的重要体现环节;“厂内加工”环节,形成了高精度、防变形、防漏液、防腐蚀生箔一体机的系列核心技术,有效提高了铜箔面密度的一致性;“机械装配”和“整机调试”则是公司电解铜箔设备满足客户特定场景及技术要求的重要环节。 公司钛电极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涂层”环节,公司拥有完整的贵/非贵金属催化涂层体系,并专注于钛电极涂层在复杂工况下的失效机制研究,逐渐掌握了新型钛基材梯度去应力热处理技术、均匀致密抗氧化中间层技术、“多元-多层-梯度-纳米化”固溶涂层制备技术及钛阳极材料的清洗和再生修复技术等,相继开发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用阳极、铜箔钛阳极、多元阳极、铝箔钛阳极、水处理钛阳极、镀铂钛阳极及电解水制氢双极板等核心产品。玻璃封接制品领域方面,玻璃材料制备环节对玻璃材料的本征性能影响巨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玻璃封接制品的性能上限;装配烧结环节工艺的选择会直接影响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性能。
阴极辊生产过程中,公司核心技术能够实现阴极辊高晶粒度、高导电性、高稳定性等性能与功能;生箔一体机生产过程中,公司核心技术可实现大电流和高速下极薄铜箔的稳定性生产;钛电极生产过程中,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涂层”环节,制备的钛电极具有高导电性、高耐蚀性、长寿命和尺寸稳定等优点。
公司通过关键材料创新、结构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掌握了高端铜箔生产用阴极辊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进口替代。具体情况如下:
2022年,经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鉴定,公司高性能电解铜箔成套装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温旋压无缝高晶粒度高导电性钛阴极辊”和“多元、多层、梯度、纳米化复合钛阳极”居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公司高性能钛基多元复合涂层阳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针对首轮问询答复内容,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进一步披露阴极辊、生箔一体机、钛阳极的核心技术、技术路线等与境内外同行业公司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形成比较优势,指标上相比于境内外同行业公司实现的技术提升效果及先进性表征。
对此,泰金新能答复称公司采用旋压技术制备的阴极辊在尺寸规格、晶粒度及组织均匀性、力学性能、生箔质量等方面优于焊接阴极辊,更加契合铜箔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需求。虽然目前旋压技术的材料利用率较低,但随着高精度大尺寸薄壁钛筒旋压技术的突破,其材料利用率有望得到较大提升,成本也将会持续下降,相较焊接技术将更加具有竞争力。公司拥有阴极辊、生箔一体机、钛阳极等产品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除阴极辊采用旋压成型技术,与日本采用的焊接技术路线存在明显差异外,其他产品技术路线与国内外同行业厂商不存在重大技术路线差异。公司持续开展研发创新,不断提升相关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相关产品具有先进性和比较优势。
但多项技术领先的泰金新能,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率却呈现波动状态,分别为3.74%、2.91%和3.27%,且持续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5.33%、5.80%及7.25%的均值水平。
相关情形也引起了市场争议及监管关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解释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因,并说明公司在研项目研发目标、技术指标等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情况,对于公司成长性及行业地位的影响。同时,上交所还要求泰金新能说明在PET复合铜箔装备、光伏镀铜装备及阳极等领域技术布局开发的过程、目前进展,是否实现商业化销售或获得订单,若否,预计实现商业化销售或获得订单的时间及依据。
泰金新能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占比或构成变动符合研发实际情况,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较为一致,符合行业变动趋势,研发费用率的差异主要系公司与可比上市公司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研发内容及研发目的不同所致,公司选择集中资源专注于部分重点领域的研发,符合公司业务情况及行业发展特点。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研项目的研发目标、技术指标等具有行业领先性,有利于产品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公司在PET复合铜箔装备、光伏镀铜装备及阳极等领域的新产品处于研发过程中,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期在2024年内能初步完成研发目标,2025年将进一步开展市场验证和工程化问题研究,2026年实现商业化销售。
而根据公开信息,东威科技、腾胜科技等企业已经推出复合铜箔成套装备或光伏镀铜装备并交付使用。
因此,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披露PET 复合铜箔成套装备、光伏镀铜装备及阳极截至目前实现的研究进展,与原定研发进度是否匹配,后续尚待完成的研发任务情况;并结合已完成和待完成研发任务分析两个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说明公司两类在研产品与市场上已有产品的技术路线、产品性能比较情况,2026 年前后推向市场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否实现相关在研项目的商业化应用。
相关答复中,泰金新能表示公司真空磁控溅射设备的开发符合项目预期研发进度,水电镀设备样机已完成安装,调试工作稍晚于预期研发进度,目前正进行设备相关工艺优化,光伏镀铜小试线的开发符合预期研发进度,目前在做其他多种技术路线验证,在测试确定最佳方案路线后将进行中试线开发,相关研发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当前复合铜箔及光伏镀铜行业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未来能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路线尚未确定,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增加和技术逐渐成熟,复合铜箔及光伏镀铜的产业化步伐或加快,公司持续开展在研产品的技术优化与测试验证,以保证技术领先性,公司2026年前后将相关装备推向市场将具有较强竞争力。
2、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但报告期内公司业绩持续增长;预计行业2028年有望迎来新一轮投资扩产周期
尽管泰金新能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但市场需求方面,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铜箔设备市场规模为200亿元,同比增长33%;2024-2026年为国内铜箔行业调整期,新的产能扩建项目将大幅减少,导致国内铜箔设备市场需求规模呈下滑走势,预计2024年中国铜箔设备市场规模将下滑至134亿元,同比下滑33%。根据SMM(上海有色网)数据,2024年初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企业的开机率均较2022和2023年有明显下滑,自2024年4月恢复至2023年同期水平。在铜箔行业经营情况不佳的情况下,泰金新能的下游行业存在投资放缓的风险。相关情形也将影响泰金新能的业务稳定性。
对此,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说明国内铜箔市场产能是否已整体饱和,新增需求来源及规模水平;结合市场格局及市场规模变化等分析公司维持业务稳定性的规划与措施;下游主要客户经营业绩情况与公司报告期业绩变化趋势是否匹配;公司在手订单客户是否具有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订单规模或推迟订单的权利,推迟执行合同是否实际已发生;报告期期后,公司每月主要产品的订单签订及发货情况,后续获取订单预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首轮问询答复中,泰金新能表示公司下游铜箔市场阶段性需求不及预期,且国内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化不足,但未来国内铜箔市场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下游应用领域多元,市场规模仍较大。2024年国内铜箔设备市场规模同比下滑主要系当前下游铜箔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在经历2-3年洗牌期后,部分中小铜箔企业产能被出清,行业供需将恢复平衡,预计2028年行业有望迎来一波新一轮的投资扩产周期。公司将采取加大铜箔装备创新投入、大力推动铜箔装备海外业务、充分发挥钛电极的技术优势并继续拓展市场份额及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等措施以应对市场波动。
公司设备类产品经安装调试后进行验收的时间周期较长,导致较下游客户收入变动趋势并不同步,且公司产品创新性强,并非直接原材料,产品价格受下游影响有限,同时公司拥有较多非铜箔行业应用产品,也造成与下游客户业绩变动并不完全一致。订单客户与公司协商并签订协议后方可调整订单规模或推迟订单执行,截至回复出具之日,公司存在少量合同因客户经营状况、发展规划等原因已实际推迟执行,且均与公司在事前进行了友好协商,后续将在相关事项明确后以书面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进行约定。公司客户群体众多,产品竞争力强,后续订单获取具有可持续性。
2021年至2024年,泰金新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9亿元、10.05亿元、16.69亿元及21.94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2.82万元、8763.71万元、1.38亿元及1.83亿元。在下游客户铜箔销量及销售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行业毛利率降低的情况下,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来源:Wind
对此,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增长是否主要对应大型企业;2024年下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行业开工率、产品价格等是否有所改善;分析行业调整的进度以及可行性以及2025年以后行业发展预期;铜箔设备投资是否出现复苏回暖,与此前预期是否一致;预计2028年行业有望迎来一波新一轮投资扩产周期的依据;结合公司海外业务的开拓及在手订单情况,分析铜箔装备海外业务需求能否弥补国内业务需求下降;并说明2024年以来公司客户是否存在推迟或取消订单情况,公司与客户的业务及订单执行是否稳定。
该轮答复中,泰金新能表示公司签订的电解铜箔装备订单主要对应高端铜箔产能建设,且2022-2023年以下游大型企业订单为主,2024年以来部分中小企业投资新建高端铜箔产能,公司获得相应大额订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电解铜箔装备销售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大型企业,且主要为新建的高端铜箔产能。2024年以来铜箔企业开工率整体呈现上涨趋势,2024年年末铜箔加工费有明显回升,呈现出行业回暖趋势;铜箔行业具有技术、资金、成本控制的退出壁垒,根据该等退出壁垒分析,2025年后铜箔行业将逐步好转,行业调整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具有可行性。2024年铜箔设备投资与此前预期一致,预计2028年行业有望迎来一波新一轮投资扩产周期的依据合理。
公司产品将迎来从替代进口转向加大出口的机遇期,已成立外贸部门开展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市场订单机会较多,未来海外需求有望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业务需求的下降。考虑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手订单及2025年1-5月新签订单,公司电解铜箔装备订单金额(含税)为35.39亿元,订单金额较大,且预计将陆续在2025-2027年执行并验收,且未来合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的相关合同金额占订单总额比例较小,不会对公司未来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除电解铜箔装备外,公司钛电极与玻璃封接制品新签订单和收入金额持续增长,有助于缓冲电解铜箔装备业务业绩周期性波动,为公司未来业绩稳定性提供重要支撑;另外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并解决相关工程化应用问题,未来有望为发行人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3、在审期间调整募投项目,取消募资补流计划并下调其余项目募资投入额
据首版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本次IPO泰金新能拟募集资金15亿元,募投项目包括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复合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补充流动资金1.33亿元。
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复合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将新增PET复合铜箔成套装备及阳极、光伏镀铜装备及阳极和水处理设备等产品。
泰金新能首版招股书申报稿募投项目规划
对此,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说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复合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对应的产品及产能规模,相关产品与现有产品的关系,公司是否具备新增产品的技术实施能力;分析新增产能的合理性,结合募投项目新增产能能否消化,说明募投项目的必要性,是否主要用于替换租赁房产;并结合公司规模、货币资金余额、报告期内现金分红情况,分析募投项目进行补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泰金新能答复称,公司募投项目中对应的现有主营产品是在节能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创新升级,对应的新产品是在现有主营产品、技术等基础上的业务延伸,公司具备相关新增产品的技术实施能力。公司预测的市场前景合理,具备足够的市场消化能力,募投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公司募投项目中涉及替换当前租赁厂房的产品仅涉及部分阴极辊和生箔一体机,在整个募投项目建设规划中份额不大。公司将部分租赁厂房搬迁至募投项目有利于实现业务的集群效应,提升生产协同效率,同时可降低租赁成本,本次募投项目并非主要用于替换租赁房产。从行业发展、技术及市场竞争格局和在手订单及客户群体等方面考虑,公司未来5年境内收入及境外收入进一步增长具有合理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经测算的总体资金缺口为62,807.00万元,本次募集资金13,286.67 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补流总额在公司未来营运资金需求缺口范围内,与公司的资产和经营规模相匹配,具有必要性、合理性。
但2023年,我国电解铜箔阴极辊市场出货超1350台,泰金新能出货583台;我国电解铜箔用生箔一体机出货超1400台,泰金新能出货590台;此外,2023年泰金新能销售表面处理机1台、溶铜罐55台。而泰金新能募投项目拟新增现有产品产能,分别为阴极辊产能556台、生箔一体机产能1050台、表面处理机16台、溶铜罐70台;并新增产品,分别为磁控溅射设备、水电镀设备、光伏镀铜设备各30台。上述情形引起了监管对于公司扩产合理性及产能消化风险的进一步问询。
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泰金新能结合公司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近年销售量、公司市场份额、下游需求变化趋势等,分析现有产品扩大产能的必要性及产能消化安排;并结合公司相关产品的性能及价格、相关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空间等,分析新增产品产能的去化安排。
泰金新能解释称,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公司现有产品需求,行业市场空间大且呈现向头部集中的态势,新增产能有助于公司巩固市场份额,同时有助于推动芯片封装载体铜箔等下游高端产品的国产化,且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减少外协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控制,募投项目中对于现有产品扩大产能的规划具有必要性,产能消化具备可实现性。公司募投项目中复合铜箔与光伏镀铜行业尚处于产业化早期,行业整体尚处于少量试产或研制、测试阶段,市场格局尚未形成,未来市场空间大,公司产能规划合理,研发成功后产能去化难度较低;募投项目中环保水处理设备系基于已有的成熟水处理钛阳极所开发的拓展开发,下游市场空间大,公司产能规划合理,产能去化难度较低。
但在完成第二轮问询答复公布前,泰金新能对本次IPO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募资补流计划,并对其它项目全部下调了募资投入额。
泰金新能招股书上会稿募投项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