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激增、毛利率领跑,地平线为智驾竞赛提供了一份阶段性的满分答卷。
智驾平权的大赢家出现了。
8月27日,地平线发布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上半年地平线营收同比大增67.6%至15.67亿元,其中产品解决方案贡献的收入暴增250%至7.78亿元;毛利润达10.24亿元,综合毛利率达到65.4%。
截至今年8月,地平线征程系列的硬件出货量突破1000万套,地平线也由此成为中国首家实现该里程碑的智驾科技公司。
无论是营收同比激增、领先行业的综合毛利率,还是首次突破1000万套出货量的里程碑,地平线都对现阶段的智驾竞赛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交付量猛增、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营收大涨,是源于出货量的增加。
目前地平线共有两类营收来源,一类是产品及解决方案,一类是软件及授权服务所带来的收入。报告显示,目前两大营收占比相当,分别实现营收7.78亿元、7.38亿元。
其中,产品及解决方案带来的营收是去年同期收入的3.5倍。公司解释称,是因为该板块业务上半年实现了量价双升。
根据地平线公告,上半年该公司车规级征程系列处理硬件出货量达198万套,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其中,支持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的处理硬件出货量达98万套,占总出货量的49.5%,为去年同期的六倍,征程6系列是主要的增长点。除了已规模化量产的征程6M以外,8月28日消息,地平线征程6E已经正式开启量产交付,首批量产车型包括埃安霸王龙、名爵MG4、荣威M7 DMH以及奇瑞等多品牌热门车型。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认为,这是因为智能驾驶市场正呈现向高而行的重要结构性变化。
他指出,今年上半年,搭载高速NOA和城区NOA等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在智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从去年底的20%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这意味着,中国每售出十辆乘用车,便有超过六辆已搭载智能辅助驾驶配置,其中超过两辆具备中阶或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目前,智驾正快速下探至主流市场,高阶如HSD将在未来2到3年成为标配,今后10万到15万车型都可能标配城市工况NOA的解决方案(如HSD)。
当前,中国10万以上的乘用车占乘用车整体销量的80%,有接近2000万辆的市场空间。在该档位,单车可做到数百美金的价格,这样的市场空间及单价有望带来巨大的收入弹性。预计在不远的将来(2到3年),HSD每年的出货量会达到数百万套的级别。
截至今年上半年,地平线已累计获得近400款新车型的定点,其中具有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超过100款;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过15款搭载其中高阶辅助驾驶方案的车型成功量产上市。
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期,受扩张期投入影响,其成本开支也在相应攀高。
上半年,其研发费用为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大部分为云服务开支,坚定加磅对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方案投入。在技术密集型的智能驾驶行业,“先投入后产出”是普遍规律,而地平线更像是一场“为未来蓄力”的主动选择,只为加速提升自身交付能力。
财报显示,地平线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0.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39亿元增长38.6%;综合毛利率65.4%领跑行业,显示其核心盈利指标表现极好。
乐观的下半年:HSD全面量产上车、出货量全年有望突破400万套
“我们对下半年表示乐观。”余凯在财报会上说。
他表示,虽然截至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理想依然是地平线出货量最大的客户,也是中高阶产品出货量最大的客户,占比超过一半,但地平线并不强依赖于某一个单一客户。
“我们的业务的本质就是说我们并不特别依赖于具体的单个品牌的出货量,而是依赖整个市场向高而行的大趋势。”
余凯称,基于地平线硬件的很多新车型都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投放市场,如吉利、长安、奇瑞的新车型。“有信心出货量达到全年400万套,其中低阶、中高阶的出货量占比各一半。”
今年下半年,HSD(Horizon SuperDrive)也将量产落地。“今年的目标就是把HSD这场仗打好。”余凯在最新的一次公开谈话中表示。
8月29日,成都国际车展首日,星途汽车旗下全新中型SUV——星途ET5正式亮相,这是全球首款搭载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星途ET5的亮相也标志着地平线HSD即将迈入大规模量产阶段,高阶产品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
目前HSD可行驶区域覆盖城区、高速、乡间小路、停车场等道路场景,不仅在连续弯道、多出口大型环岛等复杂道路拓扑环境下,依然能实现精准感知与丝滑通行,还能从容完成高难度直行待行区识别、盲区遮挡防御性驾驶、潮汐车道通行等复杂城区驾驶任务,并实现不依赖于记忆建图的园区漫游及车位到车位的流畅驾驶 。
近期,HSD已经在全国开启试点试驾,得到了一致好评,被称为“国内最像特斯拉FSD的辅助驾驶系统”。
今年上半年,HSD也完成了进一步的迭代,在保证性能上限的同时,还大幅提高了安全下限。
“城区辅助驾驶的上限远比上一代(的上限)高很多。同时,整个安全性和心理安全性都会有大幅的提升。”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此前表示。
据了解,地平线现已达成业界规模领先的主动安全测试场景库,实现超3万个场景数据集,超1000万公里的大里程回灌;同时,地平线还获得了全球首张且唯一的道路车辆安全和人工智能证书「ISO 8800 AI 功能安全认证」。截至目前,地平线已陪伴超600万家庭安全出行,陪伴用户行驶超百亿里程。
HSD的落地量产,将有助于进一步放大地平线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加速带动地平线在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的提升。
除开L2及以上的智能驾驶业务有覆盖,地平线还在同Robotaxi公司进行合作。余凯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地平线会和RoboTaxi领域的若干运营公司展开合作,提供技术基础设施。
“很快会向业界宣布这些合作的正式展开。我们认为高阶辅助驾驶转向Robotaxi的技术成熟度正在加速,未来五至十年全行业最终会走向全场景无人驾驶。”余凯在财报会上透露。
无论是HSD大规模上车,还是同Robotaxi公司的合作,都会进一步推高地平线的ASP(Average Selling Price),为其创造更大的营收规模及更健康的盈利能力,并继续反哺研发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但地平线的增长曲线远不止于此。
除开国内业务,地平线也在积极拓展外资车企客户,通过和全球顶级Tier 1供应商博世、电装、大陆等达成战略合作,和更多国际车企建立链接,以寻求海外市场的破局。
包括大众汽车、日本最大汽车集团在内,在国内共有9家合资车企与地平线达成30款车型定点合作;基于征程6B的产品解决方案,已获得2家日本车企在海外市场的车型定点,预计全生命周期累计交付750万辆。
财报会上,余凯举例说,我们跟有一家日本车厂的量产方案首先在印度量产,在这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里,销量有望达到数百万辆车。“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未来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地平线的成功做对了什么?
今年上半年,地平线为智驾竞赛提供了一份阶段性的满分答卷,而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过去十年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对基本方法论的坚守。
十周年演讲上,余凯说,让地平线在不确定性中抓住确定性,在变化中找到突破口,背后有两个基本方法论:一、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二、永远不要在悬崖边跳舞。
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指的是要另辟蹊径、以十打一。
地平线创立于2015年,彼时人工智能技术尚处萌芽期,自动驾驶更被视为“科幻概念”。在算法创业公司扎堆的背景下,地平线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从芯片切入,提出“软硬结合”的技术路线。2019年,地平线再次将战略聚焦到汽车行业,砍掉其他业务线。这一“All in汽车”的决策看似冒险,实则基于对智能驾驶终局的前瞻判断:汽车将成为继手机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而计算平台是核心基础设施。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系列“反共识”策略的成功——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截至8月,地平线实现1000万套的量产出货。
地平线的十年印证了一条真理:在技术变革的混沌期,最大的风险不是犯错,而是盲目跟随共识。当行业陷入概念炒作时,要用“量产数据+用户体验”回答本质问题;当资本追逐全栈自研时,要用开放生态定义分工规则;当技术陷入内卷时,要用“逼近真相”重构价值坐标系。
而永远不要在悬崖边跳舞,指的则是站在镁光灯边缘,思考死门。
就拿地平线的财务管理举例。十周年演讲上,余凯曾分享过,地平线即使在2019年战略聚焦、被传破产时,账上仍有30多亿现金。
“地平线一直在说我们不要当明星,我们要在镁光灯的边缘,因为要在镁光灯的中央,万众瞩目大家都可以看到我,我稍微有一点小动作你都可以看到。如果在镁光灯边缘没有人看得到我,我反而可以更加冷静做我的事情,但是因为在镁光灯边缘,不在镁光灯之外,大家也不会忽略我们。”
余凯引用了理查德·芒格的名言:“我如果知道在哪里死,就不会到那里去。他认为企业经营应该花80%的精力思考‘死门’在哪里,而不是不顾一切地追求‘生门’。”
今年是地平线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地平线也实现了累计出货量超过1000万套的里程碑,成为中国首家实现该里程碑的智驾科技公司。下一个十年,摆在地平线面前的未知挑战更多,但对基本方法论的坚守、知行合一,将带领地平线穿越周期。
“外界很喧嚣,地平线还是更愿意做狂飙中的冷静者,悲观中的笃定者。”余凯表示。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上一篇:五家茶饮股上半年业绩出炉 五大行2019上半年业绩 茶饮股十强榜单详情
下一篇:深耕产业 创新引领 华泰证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增长逾四成 2021年华泰证券盈利能力分析 华泰证券股票2025年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