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一时的充电宝召回风波之下,安克创新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128.67亿元,归母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长均超三成。其中,北美、欧洲仍是其最核心的市场,合计贡献七成营收,同比增长36.63%;充电储能、智能创新两大品类,营收增幅也均在37%左右。
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克创新可以高枕无忧。
外部来看,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九成以上收入来自海外的安克创新来说,意味着长期的系统性挑战;内部来看,“浅海”战略之下,多品类扩张虽然拉动增长,却也带来资源难聚焦的隐忧,叠加不做制造的代工模式,使其护城河尚算不上坚固。
可以说,安克创新过往的成功在于产品与渠道,而未来的挑战,或也正来源于此。
图/视觉中国
逆风,但稳
今年第二季度的短短三个月中,安克创新接连经历了两场不小的风波。
先是突然袭来的中美关税战。在骤然加剧的不确定性面前,以跨境大卖身份为资本市场认知的安克创新股价大跳水,4月初股价一度从每股104.22元跌至72.92元,一度引发市场对其盈利能力与海外依赖度的担忧。
后又是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6月,其部分充电宝型号卷入电芯材料“自燃风险门”,在中美合计需召回187万多个充电宝。随后,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应召回也相继启动。召回规模和地域之广,让外界一度质疑安克的供应链管控能力。
但从业绩表现上看,这并未拖慢安克创新的步伐。
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33.36%至128.67亿元,这也是其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同时,其归母净利润达11.67亿元,33.80%的同比增速远超去年同期的6.36%。
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安克创新营收及盈利情况对比。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上市至今,安克创新的营收和利润便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这种持续性,在消费电子行业的激烈竞争和迭代周期中并不多见。
2020—2024年,安克创新营收及盈利情况。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财报
具体来看,产品方面,安克创新的三大品类均是业绩增长的引擎。
其中,充电储能类产品仍贡献最多营收(占比52.97%),包括充电宝、充电器、充电线等数码充电产品,以及便携、户用等消费级储能产品,共收入68.16亿元,同比增长37%。
含智能门锁、可视门铃、扫拖一体机等在内的智能创新类产品,营收也大幅增长37.77%至32.51亿元。今年4月,安克创新正式推出的消费级3D纹理UV打印机也归于此品类之下,该新品在知名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线不到24小时,众筹金额便突破1000万美元,众筹金额最终超过467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拿下Kickstarter全品类众筹金额之最。
相比之下,其上半年营收27.98亿元的智能影音类产品,增长则相对较缓,21.20%的同比增速低于其他品类,且较去年同期30.84%的增速也有一定差距。
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安克创新各品类营收情况。图/中国新闻周刊整理自财报
区域方面,整体上,安克创新收入的地域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仍由北美和欧洲主导,境外收入占比96.50%。
其中,欧洲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营收同比大涨66.96%至34.27亿元,贡献营收比从去年的21.28%提升至26.63%;其在北美市场获得5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3.20%,较去年同期的40.68%大幅放缓,占总营收比也较上年同期下降3.66%至44.30%;中国及其他市场贡献了37.4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5.96%,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占比则微降1.7%。
总的来说,安克创新可谓在逆风中展现出了韧性。
平台化扩张
这种韧性,一方面是安克创新创始人阳萌在消费电子“速生速死”的焦虑中,为公司在产品和品类间不断找“出路”的结果。
从最早锚定愿意为品质支付溢价的iPhone用户做充电配件时,阳萌便为安克创新明确了产品方法论,即重视运用VOC(客户心声)洞察需求、招优秀的工程师、将更多的钱投入研发,从而用创新——哪怕是很微小的——来有针对性地提升用户体验。
这也使得其兼容苹果和安卓设备的充电器、口红大小的充电宝(安克创新第一个销量过百万的爆款产品)、同等充电功率下体积更小的氮化镓充电头等差异化的充电配件,得以在亚马逊平台逐渐俘获欧美等海外市场用户的心。2014 年起,安克创新的多款产品连续拿下亚马逊北美、欧洲、日本等市场移动电源畅销榜第一,后更成为亚马逊全球移动充电品类销量第一。
不过阳萌对消费电子生命周期的认知——产品更新换代快、很多品类从诞生到消失可能也就10—15年的时间,让他不敢停留在充电产品领域。“我其实内心就会非常惶恐。因为我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品类,比如移动电源,如果消失了我们怎么办呢?”阳萌曾谈道。
在他看来,解决之道在于有可以持续发展新品类的生态系统和机制,就算品类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总有新的产品可以让整个公司生生不息。
这也就有了后来安克创新知名的“浅海”战略,即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中年销售规模小于500亿美元,用三五百人团队、三五亿元就能饱和投入的中小品类,避开巨头林立的手机、电脑等超级品类。“当你是一大堆小品类的时候,风险极端分散。就算今天1/4的品类全死了,其实你也只是掉1/4的血而已。”阳萌曾表示。
“浅海”战略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安克创新一度涉足多达27个品类,后来又砍掉割草机器人、电动自行车等10个“看起来打不赢”的产品线,去年“痛定思痛”后才再次开始扩张。总之,摸着自己踩过的石头过河。
安克创新品牌矩阵。图/截自财报
但长期关注安克创新的券商分析师孙婷(化名)表示,这一战略让其长成可以持续打造爆款、在更多品类崭露头角的平台型公司。
譬如据市场机构欧睿国际数据,去年在中国音频品牌中,安克创新旗下品牌soundcore的无线耳机出货量全球第一。此类成绩,也使得其营收得以跨过百亿元(2021年)、200亿元(2024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这既得益于安克创新长期在亚马逊等平台的精细化运营下,所积累的大量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作为产品定义与迭代的依据;同时,“微笑曲线”运营模式,即专注于研发、品牌和销售,而不做制造,可以让其快速扩张,且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产品线。
另一方面,渠道上,安克创新也在持续求变。
线上,其逐渐从单一依赖亚马逊,走向全渠道布局,包括上线eBay、速卖通等其他第三方平台,以及建设独立站。结果上看,亚马逊虽仍贡献收入的大头,但占比确有所下降,从2021年的54.66%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9.97%。
线下,其也在不断拓展各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性零售卖场、区域性大型零售卖场、独立3C商店和专业卖家等渠道,譬如入驻沃尔玛、百思买、开市客、7-11等。今年上半年,线下渠道为其贡献了32.58%的收入,较2020年的31.90%有所提升。
同时,安克创新也在持续开拓东南亚、澳洲、拉丁美洲、中国等非北美市场,以降低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
“浅海”下的暗流
然而,在带来高速扩张和亮眼成绩的同时,安克创新的产品力与渠道力也逐渐显现出另一面。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以北美、欧洲市场为主的安克创新所承受的风险也就愈大。
今年8月29日,美国正式结束小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关税豁免政策;此前的5月底,欧盟也表示正在计划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直接寄送给消费者的包裹收取2欧元手续费,通过仓库配送的收取50欧分手续费。而这还只是关税变动的一个缩影。
“美国结束小包裹免税政策会增加安克创新的成本、挤压利润,且中长期看,国际贸易环境多变,关税及政策调整可能阶段性挤压行业利润,其他国家若效仿美国出台贸易限制,还将影响其全球业务布局。”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
数据显示,上半年,安克创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2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8.41 亿元同比减少 234.58%。对此,安克创新解释为提前备货支付现金及支付给职工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在今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探索新兴市场增量特别是国内市场成为安克创新高管口中的高频词。
不过,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与海外截然不同。
“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激烈,小米、华为等巨头知名度高、用户基础广,且国内消费者更重价格,与海外消费者看重‘质价比’不同。”刘春生表示,这将对安克创新原有的品牌和定价逻辑提出新考验。
以智能投影仪为例,安克创新的NEBULA投影仪最便宜的一款也要379.99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而在国内,小米、极米、坚果等均有千元左右的产品,千元内可选择的品牌和产品亦不胜枚举。
此外,安克创新的部分产品还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譬如其核心品类之一家用储能,因在中国电网的稳定性极高,消费者购买动机相对较弱。
这也就意味着,安克创新想要在国内复制海外模式并非易事。今年上半年,安克创新来自境内的营收虽同比增长19.50%至4.50亿元,但其对总收入贡献由去年同期的3.91%下降至3.50%。
在阳萌口中,宝洁是安克创新努力的方向。
在188年的发展历史中,宝洁凭借强大的品牌管理和高效的渠道控制,构建起了庞大的消费帝国。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安克创新也采用了相似的模式。
但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安克创新的护城河还不够深厚”。
产品方面,一方面,“浅海”战略之下,安克创新品类得以快速拓展,但这也带来了聚焦不足的问题。
“研发和市场投入巨大,可能给财务和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指出。产业分析师梁振鹏也表示:“安克创新子品牌的协同效应不足,很难形成苹果式的一体化运营能力。同时,在不同品类中,安克创新也分别面临着不同的竞争,这对其差异化竞争能力的考验很大。”
另一方面,前段时间的充电宝大规模召回,也暴露了其外协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张孝荣认为,安克创新在供应链质量管理,尤其是关键部件上,存在漏洞或监测不足。“高速扩张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疏忽,可能导致大规模生产下的品控挑战。”
渠道方面,亚马逊依赖度依旧是一大隐忧。虽然安克创新正积极拓展多渠道,但亚马逊仍是其最大销售平台。近年来,亚马逊规则收紧、抽佣提升,以及针对卖家的“封号潮”,都让不少中国跨境卖家遭遇重创。对安克创新而言,一旦单一渠道出现波动,短期内难以找到足够的替代。
未来,如何在扩张与聚焦、灵活与稳健之间找到平衡,或许将决定安克创新能否接受新的考验。
参考资料:
1.《年销百亿的出海国货之光 安克创新为什么能赢?》,2022年1月6日,36氪
2.《安克创新:创立12年,而今仍旧清醒》,2023年6月16日,Global Ready Community
3.《对话安克阳萌:痛苦关掉10个品类后,我学会了找对人和分好钱》,2024年4月25日,36氪
4.《这个百亿大佬,竟然是我师兄?他成功的秘诀是……》,2024年10月25日,B站@小Lin说
作者:石晗旭
编辑: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