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是不是把算盘打到天上去了。动不动就说关税带来历史性成果,还抛出个数字,说今年关税收入能到三千亿美元,甚至可能更高,每增加三千亿就能让GDP涨1%,光靠关税就能拉出5%的增长。
我听完就愣了三秒,这逻辑是怎么算出来的。
我查了下美国贸易数据。去年美国的进口总额大概是2.7万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 2024)。如果真像他说的,平均15%的关税,按理是4050亿美元。
但美国并不是对所有进口商品一刀切,有的产品加征50%,比如钢铁、铝、铜,还有半导体这种关键产品直接加到100%(数据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2024)。再考虑到今年新加的关税是从5月才开始执行,全年最多也就是七个月的时间,怎么算都不可能满额收上来。
所以真要算账,能到1500亿美元都算不错了,距离贝森特嘴里的5000亿差得不是一星半点。GDP那部分更玄学。美国去年的GDP总量差不多27.4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024)。你要真靠关税多收1500亿,就算全额算到GDP里,也就提升不到0.6%,哪来的5%。我越想越觉得这不是经济学,而是宣传学。
还有个细节让我在意。美国财政赤字这几年一直在涨。2023财年赤字是1.7万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2023),比上一年还多。
国债更是突破34万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2024),这可是实打实的数据,没法造假。换句话说,你嘴上喊着靠关税能让GDP嗖嗖涨,账面上却是赤字越来越大,债务堆得越来越高,这不矛盾吗。
我再回头想想他提到的历史性成果。什么成果?消费者物价涨了吗?美国超市的食品、能源、日用品都因为加税变贵,这笔钱最终谁掏腰包?不是财政部,是老百姓自己。关税表面上是收了进口商的钱,实际上成本早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
美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美联储的研究报告就提过,加征关税导致美国企业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增加(数据来源:美联储经济评论 2023)。这成果到底是给谁的。
你要说财政部高兴,可能是真高兴,毕竟能短期多收点收入。但这不是长期方案。关税收得越狠,进口越少,企业想办法绕道供应链。时间一长,收入反而可能减少。
看这两年墨西哥和越南的出口数据就知道,美国进口商直接换了渠道,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换个标签从越南进来,关税根本收不到(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024)。
还有个问题,贝森特说每增加三千亿关税收入,GDP就涨1%。这话逻辑上就站不住。GDP是产出,不是财政收入。关税收入进了财政账本,可并没有直接增加产出。反而可能压缩消费和投资,这部分对GDP是负贡献。
你要说财政部拿这笔钱去搞基建,或者转移支付,那还得看国会拨款流程,不可能全算在里头。这么一套简化计算,听起来像是喊口号,不像是政策逻辑。
我想象了一下,如果真按他说的逻辑,关税加得越多,美国GDP就越高,那干脆全部进口加个100%关税,岂不是马上实现翻倍增长。要真这么简单,美联储天天开会还讨论加息降息干嘛,直接靠财政部印关税票不就好了。
我也注意到一点,美国主流媒体的态度。他说就连主流媒体都承认关税成果,但我去翻了几家,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他们写的更多是关税导致消费端压力增加,制造业供应链调整,这里面成果的含义并不是财政部那种自我吹捧,而是对冲击的描述。拿出来断章取义,就能变成政绩包装。
最后我脑子里冒出个问号。美国财政部是不是也学会了国内常见的那套宣传话术,数字往上报,逻辑往简单里说,剩下的矛盾交给市场自己消化。
可问题是,市场不是傻子,债务不是白纸,老百姓超市结账的价格最真实。关税到底是历史性成果,还是财政部的一场自嗨? #热问计划#
下一篇:夏天到底要不要给毛孩子开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