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我给丁克老人当“外包儿子”
创始人
2025-09-09 10:05:03

对子女而言,父母的衰老和体弱总让人牵挂担忧。


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独生子女,常常焦虑一种可能:假如有一天,父母生病或受了委屈,而自己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在场,该怎么办?


过去,大多数人别无选择,只能亲自返乡照料。如今,一种新的职业形态出现,也带来了另一种可能的解法:雇佣“外包儿女”。


他们身穿黑衣,虎背熊腰,看起来与老人毫无血缘关系,却常常拎着礼品出现在养老院、老旧小区或医院等场所。他们陪老人看病、买菜、聊天,必要时还出面调解邻里矛盾,震慑别有心思的护工、保姆,成为老人身边“看得见的依靠”。


33岁的阿凯就是其中一员。在做“外包儿子”之前,他还做过催债人、卖过电子烟,也兼职当过保镖。


今年3月,他和其他8位朋友组建了一支“临时保镖”团队,起初承接护送、反家暴等委托。直到有客户问:“能不能帮我去看看家里的老人?”一个新的需求就此出现,也开启了他们的“外包儿女”服务。


看似新奇的职业背后,是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截至2021年,我国空巢老年人占比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大量老年人不与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面临着居家养老的许多生活不便或困难,甚至是安全风险隐患。


《老年人监护问题研究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1611名老年人中,有近80%的老年人担心,若自己出现突发疾病或遇到意外情况,无人料理紧急医疗救治、身后事等相关事务。


阿凯对此深有体会。从事这份工作后,他见过形形色色的老人,有的丁克无儿无女在养老院备受欺凌,有的不差钱但子女远在海外倍感孤独。


在一次次陪伴与调解中,他逐渐发现:老人真正渴望的,不只是吃穿无忧,而是有人陪伴、有人撑腰,有人守住那份不因衰老而贬值的体面与尊严。


以下是他的讲述。


一、外包儿女,不止于陪伴


我叫阿凯,今年三十三岁,目前在大连做“临时保镖”。


很多人一听到“保镖”,可能都会联想到影视剧里那些穿着西装、训练有素的专业保镖。但我们不是那样的。一方面,我们的团队成员几乎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保镖只是兼职;另一方面,我们接受的委托危险性也不高,基本是普通人生活里那些“解决不了的事”。每当遇到涉及老人的订单,我们的角色常常从“保镖”转变成“外包儿女”。


真正意识到这点,是接到第一个与老人相关的订单时。那位单主是一位失独老人,他的弟弟担心老人在小区没人照应,容易被人欺负,于是联系我们,请我们去定期看看情况。


刚见面时,老人非常抗拒,觉得亲戚花冤枉钱,完全不想搭理我们。


我们只能顺着他,平常多陪他说说话、带他出门溜达。这样持续了两三个月,老人的态度才逐渐软化。这单收费不高,总共七千元左右,但也让我明白,照顾老人和保护年轻人不同——比起威慑,老人更需要的是耐心、安抚和陪伴。


出乎意料的是,自那之后,找我们处理的关于老人的委托越来越多。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住在养老院的丁克老太太。她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又没有子女陪伴,在院里显得格外“特殊”。其中一位同房老奶奶常在背后议论她,联合另一位老奶奶排挤她。这让老太太越发沉默,精神状态也每况愈下。


她的妹妹得知情况后焦心不已,辗转找到我们。接到委托后,我们以“远房外甥”的身份出面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和院方沟通,将挑事的病友调离房间。老人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又主动与剩下的另一位老人攀谈,偶尔带点小礼物,请她多关照那位丁克老太太。两位老人之间的关系这才慢慢缓和。


团队成员去养老院探望老人


一开始,这个丁克老奶奶也不怎么搭理我们,但经历这件事,她的态度转变了,甚至后来一看到我们过来就笑。最后一次离开时,她很是不舍,流着眼泪问我们什么时候还会再来。


我们还接过一位瘫痪老人的单子。老人早年因为工伤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护工照料饮食起居。护工虽然没有虐待老人,但很多事都不太上心。


正常来说,护工每天都需要定时给老人换尿不湿,但他都是等老人身上脏了才动手,喂饭也是简单热一下就塞进老人嘴里。


老人的亲戚实在看不过去,找到我们,请我们去“震慑”一下护工。我们是以亲戚的身份出面的,其实也不需要特别做些什么,就是定期上门陪陪老人,让护工意识到老人并不是孤立无援的。没多久,护工的态度明显改善,老人也终于能体面地过日子。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通情达理。因为衰老带来的无助与恐惧,很多老人精神状态隐秘而复杂,情绪问题严重。我遇到过一位脾气特别暴躁的老人。他因为子女常年在外,缺少陪伴和情绪疏导,稍有不满就会与邻居起争执。时间一长,大家都敬而远之,有人发现他“没人管”,邻里间冲突也愈发频繁。


我们接到委托后,开始以“干儿子”的身份频繁登门,陪他买菜、下棋、散步,不露痕迹地帮他调整生活节奏。邻居见他身边有了“亲人”,态度也渐渐缓和下来。


感受到周围的善意,老人脾气慢慢平稳,话也多了起来,情绪不再一触即发。


起初我以为,孤寡老人并不常见。可真正做了这行才发现,情况比我想象中要糟糕得多。很多老人独居,他们或是年轻时选择了丁克,或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独老人,还有一些伴侣早逝,只留下了自己孤零零一个人。


很多时候,孤独与身份、地位无关。哪怕是再有钱的老人,也可能面对相同的境况。记得有一次,我陪一位曾经在大连做过大买卖的老人聊天。他在市中心有房产,却最终选择住进养老院。聊着聊着,他突然落泪,说“自己这一生跌宕起伏,最后还是孤身一人”。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孤独,有时比贫穷更让人难受。


二、谁在扮演外包儿女?


外界对我们有些常见的误会。首先,很多人会把雇佣“外包儿女”这件事,简单归结为子女“不孝”“不负责任”。其实情况远比想象复杂。


大多数订单,委托人并不是老人自己,而是他们的子女、外甥、侄女,或者关系更远一些的亲戚孩子。很多人常年在外地,甚至漂泊海外,心里挂念,却没有办法常常回来。


他们不是不孝顺,只是现实让他们分身乏术。有人在为生意奔波,有人要守着岗位,有人照顾着新的家庭,实在脱不开身。于是,他们把这份牵挂转交给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自己缺席的空白。


团队成员探望老人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尽力。人在远方,心里有愧,却还是想做点什么。雇佣“外包儿女”,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的补偿方式。


另一个误解是,很多人以为干我们这行,只要块头大就够了。其实远不止如此。


没错,身高一米八、体重二百斤,走进屋子里确实能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基础。但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胜任“外包儿女”的,还是情绪的稳定和沟通的能力。


很多老人内心敏感脆弱,一句说得不妥的话,都可能让他们觉得“这钱花得不值”,甚至当场就要把人撵走。因此,队员在执行任务时,情绪是否稳定、能不能“磨嘴皮子”、是否具备劝解和缓和矛盾的能力,往往比“能不能打”更重要。


我常常跟新队员说:你要把自己当成“亲戚”,而不是“亲儿女”。


亲戚能陪伴、能帮忙,但不会对老人颐指气使。老人需要的,是尊重和陪伴,不是被控制。


尤其是那些吃过苦的老人,骨子里节俭,总觉得钱该花在刀刃上,花在“有人陪”这件事上不值得。他们往往一开始摆出拒绝的态度,甚至直接轰人。这个时候,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保镖”,靠强硬的姿态压过去,那只会让他们更加抗拒。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耐心,肯定做不了。你得像亲戚一样,慢慢磨、慢慢陪。只要你坚持用心陪伴,老人感受到这份真心,态度就会转变。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看望一位听力不好的老人,他总是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频频摆手,拒绝沟通。


后来我干脆自己掏钱,买了一个助听耳机送给他。那之后,他才开始愿意跟我们多说几句,甚至有时候会主动招呼我们过去坐坐。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很多时候,真心比块头更重要。


除了老人本身,我们还得对社会负责,有自己严格的行为规范。


接受委托前,我们的律师会对每个任务做风险预判:客户是不是弱势方?我们是不是站在了对的一边?如果发现客户本身就不占理,我们绝不会贸然介入。哪怕对方出再多的钱,我们也不能去帮人家办坏事。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客户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帮他们撑住场面。


比如有些老人需要被安慰,邻里之间矛盾需要有人调解,护工和保姆需要适当地被提醒。但我们不能主动出击,不能伤人,绝不越过法律红线。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制造麻烦,而是平息风波,带来秩序。


随着这份工作的曝光度越来越高,我们的队伍也在扩张。从最初的九个人,到现在三个月里发展到了一千多人加入。很多人是出于兴趣和责任感,以志愿者身份加入进来,并不是全职工作。虽然人数很多,但真正能被派出去的,也都得经过层层筛选。


退伍军人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他们有执行力,更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律师也很受欢迎,因为他们懂法律,会从一开始就提醒我们边界在哪儿,避免站错队。


还有一些在职白领,虽然平时工作忙,但他们沟通能力强,能用温和的方式把事情处理好。拳击爱好者或者有体育训练背景的人也很适合,他们既有威慑力,也懂得什么叫收放自如。


所以,谁能扮演“外包儿女”?


我想,不是块头最大的人,而是那个能在混乱里保持冷静、懂得沟通、守得住底线的人。看上去我们是兼职保镖,其实更像是代替缺席的子女,用最朴素的方式去照顾老人。


三、如果我老了,会不会也需要雇个“儿子”?


做这份工作,对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对“孤独”的理解。


父母家离我这边开车也就五分钟,可说实话,我并不是天天都去看望他们。三天、四天,甚至更久才去一次,对他们来说,孤单可能也是一种常态。以前我觉得这很正常,直到做了这份工作,我意识到老人的孤独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和很多老人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无助感也让我感同身受。比如之前提到丁克老人和瘫痪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被人排挤和欺负,却没有办法应对。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体会。之前练拳的时候腰部受过伤,现在有骨刺和突出,严重的时候,早晨起床都得先从床上滚到地上,再跪着扶着窗台一点点站起来。那一刻,我特别能理解老人们的感受,身体的不便带来的无助,是谁也帮不了的。


孤独和无奈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恐惧。


这几个月来,找上门来的咨询越来越多,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有人甚至因为邻里争吵找到我们,想让我们出面骂回去。


刚开始的三个月里,我们团队几乎什么活都接,不是只服务老人,也有婚姻矛盾、邻里纠纷、子女教育、财产分割等琐碎却敏感的任务。


当时我月收入接近一万元,虽然不高,但对一个刚起步的小团队来说已属意外。


我们的收费标准按任务复杂度、时长和风险等级浮动,从几百元到两三千不等,目前团队一个月能收到上百个委托。



除了客户,还有不少同行来找我们取经。不过,他们更关心的不是怎么做业务,而是怎么做自媒体。我们也因此和许多同行沟通合作,希望让这份工作被更多人看见、理解,并以各自合适的方式落地。


随着业务逐渐扩大,我们开始考虑把“临时保镖”真正做成一份长期职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规避一切风险,任何可能违法或站错队的单子,我们都不会接。


我们之前在闲暇时,也会参加救援队,或者帮社区解决一些麻烦。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价值感。


有人跟我说:“你们既能养家糊口,还能做好事,以后愿意做善事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也坚定了继续往下走的信念。


未来,我希望能把这个行业做得更规范、更系统。我们正在筹划开发一个APP,让老人或者他们的家属能像“打车”一样下单,随时随地找到合适的“外包儿女”。


这样,当老人们遇到需要的时候,不用再四处打听,就能立刻有人上门帮忙。


这个行业未来会不会成为一种刚需?我觉得很有可能。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亲情不再是理所当然的“标配”,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有人来补上缺席的陪伴。


有时候我也会自问:等我们老了,会不会也需要雇一个“儿子”?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冷。当亲情变成服务,未免让人感到无奈,但换个角度看,它也是另一种守护。关键在于,谁能真正把这个角色演好?我想,这不仅是我们这一行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要面对的问题。


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作者:旷晓伊,编辑:三金、野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交所七连问,十连板牛股只答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陈抗今日,天普股份(60525...
背上“大电池”,增程、插混要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 (ID:baobiannews),作者:陈法善,编辑:刘杨,原文标题:《背...
中金黄金: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 据人民财讯9月9日电 中金黄金(600489)9月9日晚间公告,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恢复...
李想还有三根救命毫毛 李响许三... 任何一家行业头部的公司,都必然经历过至少一次“险境”。这种险境不是说公司要倒闭了,而是曾经赖以成功的...
彪悍的黄金项链与K线:私募大佬... 编者语:知名基金经理往往会受到更多关注,私募排排网特此成立了#基金经理人物志#专栏。未来,我们还将以...
奢侈品特卖让年轻人上头 奢侈品... 最近几年,奢侈品市场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曾被视为小众选择的折扣奢侈品消费,似乎正悄然成为年轻一代...
零食“三巨头”遭新势力狙击!鹿... 当“赵一鸣”、“好想来”为代表的新势力不断攻城略地之际,传统的零食“三巨头”们交出的财报却尽显藏不住...
幻方、九坤、明汯等22家百亿私... 在刚过去不久的8月份,A股三大股指走出了加速拉升的行情,上证指数创下近10年新高,创业板指单月涨幅超...
“南北船”合并收官在即:中国重... 本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历时一年,“南北船”合并再迎来关键节点。9月5日,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奢侈品特卖让年轻人上头 奢侈品... 最近几年,奢侈品市场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曾被视为小众选择的折扣奢侈品消费,似乎正悄然成为年轻一代...
低研发却高产4000多项专利?... 申请超过4000项专利,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二,年复合增长率167%——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家成立不到...
董事长和明星女友,双双刑拘!本... 来源:新民晚报今天(9月9日)话题“董事长和明星女友内幕交易被刑拘”登上热搜第一引发关注9月8日,北...
V观财报|同庆楼:请理性看待股... 【V观财报|同庆楼:请理性看待股价波动】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称,一年股价没涨...
“你在哪里躲牛市?”股民晒出亏... 2025.09.09本文字数:2742,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安卓“你在哪里躲牛市?”...
北交所持续火热,三协电机首日涨... 持续走热的北交所新股市场,又迎来一只“首秀”表现强势的新股。9月8日,三协电机(920100.BJ)...
恒指创近四年新高,地产、黄金股...   中新经纬9月9日电 周二,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Wind截图  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涨1.1...
珀莱雅冲击“A+H”,资本市场... 文 / 零度 来源 / 节点财经国产美妆“一哥”珀莱雅,即将成为首个“A+H”本土美妆企业?2017...
A股地产板块拉升!一线城市新政... 9月9日,A股房地产板块异动拉升,成分股苏宁环球(000718.SZ)、首开股份(600376.SH...
聚焦私募成长!第二届长城证券“... 近年来,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持续发展,已成为连接居民财富与实体产业、推动市...
1980年出生的男性,还有必要... 1980年出生的男性,还有必要交社保吗?交够15年能退休吗?1980年出生,今年已经45岁了,离60...
推进常态化监管!医保基金监管细...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草案...
“西凤酒借壳”风波后,ST步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退市警示悬顶,ST步森(002569.SZ)打出了一张“求生牌”。9月7日...
10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业绩干不过... 随着10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业绩出炉,行业仍未摆脱持续下滑的趋势,也让不少酒商感慨“底下还有底”。财报显...
折扣特卖,正成为奢侈品们的突围... 最近几年,奢侈品市场整体凉了下来。根据贝恩公司的报告,202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额比去年跌了快20...
推进常态化监管!医保基金监管细...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草案...
“内地折叠自行车第一股” 大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佳楠 深圳报道9月9日,被称为 “内地折叠自行车第一股” 的大行科工(025...
中产“日系白月光”,正在大规模... 盛夏渐渐转凉,MUJI无印良品在北京世茂工三门店,历经十余年,也走向苍凉结局。日前,工三店门口贴出“...
吴彩鸿携酒店哥哥深耕西部:以数... 在酒店MICE(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会议、展览)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酒店哥哥平台重庆区域负责人吴彩...
希尔顿惠庭:以“乐居由你”领跑... 自2009年创立、2020年6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希尔顿旗下的希尔顿惠庭酒店凭借迅猛发展势头,已成为...
重庆潼南劲力酒店:巨资打造潼南... 斥资近3亿元打造、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重庆潼南劲力酒店,在2025年度西部酒店行业金茶花奖榜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