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研发却高产4000多项专利?海辰储能的迷之操作 储能技术重大突破 海辰储能3900项专利
创始人
2025-09-09 17:50:10



申请超过4000项专利,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二,年复合增长率167%——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家成立不到六年的企业:海辰储能。

近日,储能独角兽海辰储能赴港IPO连续引发媒体关注,而9月25日正是其港股递表失效之时,能否成功IPO备受市场关注,在众多舆论中,海辰储能的招股书和财务数据呈现出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为4.1%,却在短短不到六年申请了超过4000项专利。



高增长与低研发的反差:专利的含金量有多少?

要理解这一矛盾,首先需审视海辰储能高增长背后的具体研发情况。

过去几年,海辰储能讲述了一个高增长故事。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间,海辰储能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7%,2025年上半年甚至跃居全球第二。这样的增长速度,在资金密和技术密集的储能行业也比较少见。

然而,在这亮眼的增长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关键指标的异常。2024年,海辰储能的研发费用率仅为4.1%,而且还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相比之下,行业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同期的研发费用率达到5.14%,比亚迪为6.85%,亿纬锂能也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都高于海辰储能。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海辰储能内部的资金分配结构。

进一步分析其支出结构,可以发现:过去三年间,海辰储能累计投入管理费用21.53亿元,而研发投入仅有12.12亿元。对于一家标榜为技术驱动型的创新企业,这种资源分配方式显得与众不同。通常情况下,科技型企业都会将研发投入置于优先位置,但海辰储能的选择却让人有些费解。

从行业视角看,海辰对外不断强调“创新基因”“行业引领”“储能先锋”,还处于一个刚刚兴起、技术迭代快、竞争格局未定的储能赛道。理论上,这样的公司更应该保持高研发占比,用以抢占技术高地。但海辰的研发费用占比却远低于行业平均值(哪怕对标动力电池龙头,也拉不开研发强度的差距),这与它“创新驱动”的叙事是明显冲突的。



凭借较低的研发费率,海辰储能的全球专利申请量突破4000件,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专利的“含金量”存在不少疑问。

首先,发明专利的审核通常需要2-5年时间,包括实质审查、公示等多个环节。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也在公开信中表示,发明专利申请流程复杂,专利权仅从公告日起至生效,最快就需要约2年时间,实际可能延长至3-5年。

一家成立不足6年的企业,再加上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如何能够如此高效地积累庞大的专利数量?这种明显的反差让人不禁要问:专利数量是否真的能够真实反映其技术创新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细读招股书可以发现,公司将“已授权”和“申请中”的专利合并披露,并强调“已核准及申请中的专利累计3900+ 项”。这种披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专利质量的真相。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才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

海辰储能的专利尽管总量庞大,但没有细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国内/海外的结构。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专利含金量差异巨大。

在专利体系中,实用新型相较于发明专利,创造性要求和审核严格程度通常要低得多。因为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而不涉及方法、工艺或材料本身的创新。因此,庞大的申请量中实用新型占比多少,将直接影响对其技术创新实力的判断。

业内人士都明白,专利申请本身也是一种市场策略。有些企业会选择申请大量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因为这些专利审查周期短、授权相对容易,能够快速堆高专利数量,营造技术创新的形象。但真正能够体现实力的往往是发明专利——特别是那些经过实质审查、具有突破性技术的核心专利。

海辰储能的专利结构究竟如何?公司并未进行详细披露。这种不透明性,加上远低于同行的研发投入,自然让人对其专利质量产生疑问。投资者和客户都希望看到更清晰的数据,比如发明专利占比、国际专利分布、核心专利列表等,这样才能真正评估企业的技术实力。

在新能源行业竞争日趋实质化的背景下,仅靠专利数量已难以构筑可信的技术叙事,企业更应披露专利结构与质量,接受市场的实质性审视。



专利来源,技术独立性与合规性质疑

专利数量的爆炸式增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来源问题。海辰储能的多名高管都源自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这一背景既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也埋下了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2025年6月,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海辰及相关核心人员,索赔金额高达1.5亿元,这场官司将海辰储能快速积累专利背后的“来源合规性”放到公众目光之下审视。

虽然官司的最终胜负尚未分晓,但已经足以让市场警觉:这4000多项专利中,是否存在由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迁移?如果存在,又是否经过了适当的知识产权隔离和合规审查?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海辰储能的声誉,更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从行业生态来看,知识产权纠纷频发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在国际化拓展中,专利不仅是护城河更是入场券。企业如果仅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与合规,很可能在出海过程中遭遇“专利狙击”,甚至被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



知识产权风险,对于重视海外市场的海辰储能来说尤为关键。2024年,海辰储能的海外市场占比达到28.6%。要知道,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对知识产权保护要求极其严格,一旦核心专利被认定存在瑕疵,不仅可能面临禁售和高额赔偿,更会动摇其海外业务的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海辰储能能否“让全球客户远离知识产权风险”,需要更多实质性的证据来支撑。公司应当主动披露专利质量详情,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这样才能赢得市场的长期信任。



透视财务数据,激进扩张背后的风险累积

如果说专利问题关乎企业未来,那么财务数据则反映了当下实况。海辰储能高速增长的营收背后,是急剧膨胀的应收账款、高企的负债率以及依赖补贴的盈利模式,多重风险正在累积。

海辰储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流动性紧张。数据显示,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2.23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83.1亿元,两年时间激增37倍,占营收比例高达69.5%。这意味着,公司每卖出100元的产品,就有近70元是赊账。

更值得关注的是回款速度的显著放缓。招股书显示,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不到30天延长到2024年的近185.7天。回款能力的明显恶化,说明公司可能为冲击销量采取了极度宽松的信用政策。在竞争激烈的储能市场,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有助于抢占份额,但长期来看隐患巨大。新能源行业历史上,不少企业的崩溃都是从应收账款失控开始的。



另一方面,高负债与受限现金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压力。截至2024年底,海辰储能银行及其他借款余额高达99.83亿元,账面现金及等价物仅42.9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3.1%。仔细分析其现金状况可知,在42.94亿元现金中,受限部分急升至23.21亿元。这些资金通常作为保证金被冻结,不能用于日常经营,导致公司实际可动用现金远低于账面数字。

在资金压力下,海辰储能的盈利能力同样遭到实质性质疑。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88亿元,但其中包含了4.14亿元的政府补助。若扣除该项补助,主营业务实际仍处于亏损状态。政府补助在企业初创期固然常见,但长期依赖补贴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

同时,公司同期计提的贸易应收款项信贷亏损拨备高达6.61亿元,提示了应收账款潜在的坏账风险。这意味着,海辰储能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支持与会计处理,而非内生性的市场竞争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其盈利结构的脆弱性。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毛利率仅8.1%,且仍处于下滑通道,远低于海外市场的42.3%。这种巨大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国内“价格战”的激烈,另一方面也揭示其盈利高度依赖海外市场。

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高毛利意味着,一旦国际贸易环境生变或海外竞争加剧,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将遭受严击。近年来欧美大力推动本土储能制造,贸易壁垒逐渐加码,海辰储能的出海之路未必一帆风顺。

眼下,海辰储能正寻求IPO。投资者需要认真思考:一旦上市,其能否在脱离政府补助和低价策略后,依然维持高速增长并实现真正的“自身造血”?若部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其刚刚实现的盈利可能迅速转为亏损。

其成长故事的核心,最终需要从追求规模和专利数量,转向提升真正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健康的财务质量。储能行业正在进入成熟期,未来竞争将更加注重技术底蕴和财务稳健性,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



结语

海辰储能的隐忧,是当前一些新能源企业狂飙突进的真实缩影。它的确抓住了行业风口,但暴露了低研发投入与高专利产出之间的巨大悖论。

创新从来不是数字游戏,专利数量不等于技术实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比起惊叹于数字的增长,更需要冷静审视其增长的质量、技术的成色与风险的底线。

真正的技术创新需要长期投入和扎实积累,没有捷径可走。海辰储能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从“数字神话”走向“实质创新”。只有在技术创新和财务稳健之间找到平衡点,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所名校被AI干倒闭了 一所名...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翻译界的哈佛」。作者:卷卷兔来源:谷雨星球(ID:guyuji...
中芯国际分久必合 中芯国际分久... 记者丨赵云帆 编辑丨朱益民9月9日,在AH股同步停牌6个交易日后,中芯国际(688981.SH)终于...
江苏吴中子公司骗取出口退税被罚... 9月9日,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苏吴”,以下简称“江苏吴中”)连发两则公告,...
品牌代言、营销合作与渠道拓展多... 近日,时消费零售领域动态频出:全棉时代官宣全新代言人、优衣库与京东达成渠道合作、运动生活方式品牌lu...
股东退出套现近5亿!拉卡拉上半... 近日,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卡拉”)发布公告显示,该公司股东孙浩然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险企“押宝”分红险:预定利率降... 面对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的行业环境,2025年以来,各家上市险企发力分红险销售。近期,各家上市险企在中...
政策加速供给优化 化工行业有望... 近期在“反内卷”行情持续发酵下,直接受益的化工板块稳步上涨,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需求端随着9月美联储...
世纪华通:经营情况未有重大变化... 9月9日晚间,浙江世纪华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T华通,002602.SZ,以下简称“世纪华通”)发布...
今年第五次搁浅,今晚油价不调了... 9月9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自2025年8月26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小幅波动,...
恒泰证券正式更名!金融街迎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 北京报道北京金融街核心区又迎来一家以“金融街”命名的...
今年上半年,127家A股创新药...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近年来,上市创新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出海”成果斐然。...
舒泰神拟定增募资用于创新药研发... 今日焦点舒泰神: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53亿元 用于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等舒泰神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
光迅科技: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9日,光迅科技公告,拟向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信科集团在内的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
10连板天普股份:股价已严重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9日,天普股份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司股票价格自2025年8月22日至20...
旭辉控股:1-8月合同销售金额...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9日,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旭辉控股”)披露,2025年8月,旭辉控...
均胜电子:机器人相关零部件业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9日,均胜电子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注到近期市场对于机器人相关概念的关注...
内房股、物管股走高 碧桂园大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记者徐倩)9月9日,内房股普遍走高。截至收盘,碧桂园上涨27.45%,报0.65...
V观财报|恒泰证券正式更名为金...   中新经纬9月9日电 港股上市公司恒投证券9日盘后发布更改公司名称公告,中文公司名称由“恒泰证券股...
第三大股东套现离场,拉卡拉上半... 孙浩然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2.45%,累计套现约4.93亿元。减持完成后,其不再持有拉卡拉...
云锋金融:云锋证券获香港证监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9日,云锋金融公告,于2025年9月8日,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云锋证券有限公司正...
*ST苏吴股价跌破1元/股 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丁爽)9月9日,*ST苏吴收盘价为0.95元/股,跌5%。由于股价跌破1元/股...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司长霍瑞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9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司长霍瑞戎已履新...
云锋金融获批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 云锋金融 视觉中国 资料图9月9日晚间,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云锋金融,0376.HK)发布公告称...
V观财报|龙软科技:股东李尚蓉... 【V观财报|龙软科技:股东李尚蓉拟询价转让1.72%公司股份】龙软科技公告,股东李尚蓉拟询价转让股份...
美元基金又可以了? 美元基金,终于在2025年又迎来一场新动态。尽管美元基金的声音日益沉寂于声势浩大的人民币基金之下,但...
港股年内车企最大IPO来了!奇...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林健奇瑞汽车再加速。9月7日晚,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汽车...
V观财报|盟科药业:3股东拟合... 【V观财报|盟科药业:3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6%公司股份】盟科药业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Best Ide...
迈瑞医疗上市业绩首跌,行业龙头...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作者|彭元重编辑|郑琳“医械茅”上市后业...
39.85亿元!寒武纪定增获证... 寒武纪 视觉中国 资料图寒武纪定增获得证监会批准。9月9日晚,寒武纪(688256)发布公告称,于...
V观财报|3天涨近24%森特股... 【V观财报|3天涨近24%森特股份:光储充一体化业务处于拓展阶段】森特股份公告,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