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近年来,上市创新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出海”成果斐然。今年以来,创新药概念持续火热,创新药上市企业备受资本关注,概念指数一再刷新历史新高。随着2025年半年报的陆续披露,各大创新药企研发数据出炉,新京报记者依据同花顺数据统计,A股创新药概念板块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累计超433亿元,其中127家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实现增长。另据国家药监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6家创新药企半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在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药210个、创新医疗器械269个,且均保持加速增长态势。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的30%份额,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研发投入,是衡量创新药企研发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研发费用同比增幅来看,今年上半年,同花顺创新药概念板块中,127家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实现增长,其中,东北制药、华东医药、百洋医药、海思科、通化东宝、西藏药业等45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超20%。多瑞医药同比增幅最高,在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9.13%、1197.26%的情况下,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6.79%。
从研发费用数额来看,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长春高新、科伦药业、百利天恒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均超10亿元,其中,百济神州以72.78亿元的研发费用高居榜首,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到41.54%。
高研发投入,让百济神州有了“烧钱一哥”的称号。2021年-2024年,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分别为95.38亿元、111.52亿元、128.13亿元、141.4亿元。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再次同比增长9.8%。高研发投入,让百济神州即便在有产品上市的情况下,也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额度在持续缩小:2021年-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48亿元、-136.4亿元、-67.16亿元、-49.48亿元。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终于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大增115.63%。9月1日,在百济神州举行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百济神州预测,未来18个月内,公司将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管线中迎来超过20项里程碑进展。
不过百济神州坦言,截至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仍有622.17亿元,主要是由于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过程,公司在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监管审查、生产、商业化推广等多个环节需持续投入。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长春高新、科伦药业、百利天恒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2.28亿元、17.17亿元、11.55亿元、10.48亿元、10.39亿元,其中,百利天恒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达90.74%。
高研发投入,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截至报告期末,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长春高新、科伦药业、百利天恒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36.62亿元、361.22亿元、129.59亿元、43.65亿元、57.89亿元、31.5亿元。
国产创新药“出海”成果斐然
在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倒逼及鼓励创新转型之下,历经“阵痛”的中国药企走出仿制药“舒适圈”,加大研发投入向创新药企转型,其中一些管线及上市产品实现“中国首创”乃至“全球首创”。
今年6月动脉网发布的《中国创新药企:迈向全球市场的创新药BD主题报告》显示,头部跨国药企加速与中国药企的合作,且当前超过90%的头部跨国药企已布局中国创新药管线,在华交易金额上涨明显,两年豪掷近800亿美元。过去五年,中国成为全球授权出海交易增长最快的国家,对外授权金额大幅增长,已达到全球同类交易总额的30%。中国已经且将持续成为跨国药企最青睐的“扫货”热土。
从今年来看,国产创新药授权“出海”大单频频,有媒体甚至用上了“爆单”一词来形容国产创新药“出海”的繁荣景象。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等头部企业今年以来接连达成巨额对外授权合作协议。
其中,三生制药及其关联方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的全球(除国内地)独家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达成授权合作,仅首付款就获得12.5亿美元,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纪录,潜在交易总额60.5亿美元。
恒瑞医药更是在今年实现了四次创新药对外授权合作。其中,恒瑞医药与GSK在7月达成的合作协议,涉及至多12款涵盖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根据协议条款,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潜在总金额高达120亿美元。
仅以9月来看,恒瑞医药与美国Braveheart Bio公司就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小分子抑制剂HRS-1893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首付款6500万美元以及完成技术转移后的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款。此外,恒瑞医药还将收取最高可达10.1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相应的销售提成。舶望制药也于9月3日宣布,与诺华达成共同开发心血管疾病RNA药物的对外授权合作,预付款1.6亿美元,潜在交易总额达52亿美元。
在资本市场,今年以来,创新药概念热度持续攀升,自1月2日开盘至9月8日收盘,创新药概念指数涨幅达51.13%。创新药企备受资本青睐,多家创新药企已破千亿市值。其中,百济神州A股股价区间累计涨幅超96%,总市值达到4896.8亿元,股价一度在9月2日冲上历史最高点346元/股。上述时间段内,恒瑞医药A股股价区间累计涨幅也达到58.23%,总市值4799.4亿元;港股方面,科伦博泰、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的总市值均在千亿港元以上。
招商银行研究院研报数据显示,虽然一二级市场融资压力大,但国产创新药研发热情不减,创新成果持续增长。202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交易的核心采购区。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