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瑞银全球研究)
王宗豪
James Wang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
第22届瑞银A股研讨会近期落下帷幕,参会嘉宾和企业的数量都创下历史新⾼,彰显出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我们总结了本次研讨会有关中美关系、全球资产配置与ETF发展、中国AI及相关行业、情绪消费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
研讨会期间有关中美关系的讨论偏谨慎乐观,尽管过去双边关系紧张(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但目前两国都专注于重建联系。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1)芬太尼;2)稀土出口;3)科技限制;4)中国的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在金融和服务业;5)采购美国农产品。
就企业而言,美国企业仍在中国投资,尽管规模不及以往。
全球和中国市场:资产配置视角与ETF的兴起
尽管关税大幅上调,但与会嘉宾发现全球宏观经济和股市意料外地保持韧性,企业就地缘政治挑战迅速做出调整。从资金流角度来看,资金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的预期轮动并未出现。相反,流入美国的外资仍然强劲,而新兴市场主要由本土投资者推动。考虑到企业盈利趋势改善、相对估值不高以及市场情绪回暖,与会嘉宾对中国股票持乐观态度。
全球和中国的ETF资产管理规模持续高增长,亚洲ETF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日本市场由本土机构驱动,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韩国市场表现出较强交易偏好,由杠杆和反向ETF主导;
台湾地区ETF强劲增长,零售投资者尤其青睐收益型ETF;
印度市场以核心旗舰ETF为主,反映出监管和旗舰产品的影响力。
借鉴其他市场的经验,中国可以1)扩大ETF产品种类,尤其是主动管理型ETF、智能beta、行业ETF和海外资产ETF;2)加强投资者教育;3)引导长期资本投资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4)国有资金提供流动性支持。
中国AI路线图
与会嘉宾认为,DeepSeek的推出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并表示中国在国产替代、海外供应链扩张、潜在市场规模扩大等方面潜力可观。
继过去几年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行业大幅增长后,下一个投资机会可能是边缘AI,比如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
随着DeepSeek开源模型的推出,中美大模型差距缩小,虽然美国在处理更复杂数据的多模态AI技术上依然领先。到2025年底,多模态AI领域预计将取得突破。
虽然AI时代并非赢家通吃,但拥有专有大模型和大规模云基础设施的大型科技公司更能将AI无缝融合到现有生态系统中。在开源大模型的帮助下,初创公司在AI应用中往往更具优势。
各行业中,电动汽车、电商和游戏行业积极拥抱AI,而由于技术限制,客服、医疗保健/投资咨询等行业的应用速度较慢。
除了基础大模型和多模态能力的差距外,中国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在现实场景部署AI的能力不足以及缺少针对独特用例的闭源数据。
自动驾驶和Robotaxi:比想象的更近一步
中国的Robotaxi技术已通过安全测试,迄今为止事故较少,目前进入量产阶段,成本下降叠加技术成熟使其展现出强大的商业潜力。
不过,尽管中美在技术上领先,但由于监管和潜在的社会问题(如出租车司机失业),Robotaxi的渗透速度缓慢。而由于政府支持和司机短缺,中东目前是增长最快的市场。该地区的部分经济体计划到2030年实现30%的渗透率。
寻找消费亮点
随着消费补贴的拉动效果减弱,社零自5月起承压。尽管宏观经济疲软,但IP玩具、个人护理、户外装备等情绪消费今年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类别。
在化妆品市场,销售稳步复苏,系因Z世代偏好个性化、功能护肤品,香水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日益受欢迎。
品类创新带动IP玩具市场实现高增长,尤其是手办和毛绒玩具。美国与中国是该领域最大的两个市场,但人均IP玩具支出的差距明显(分别为387元和54元),凸显了中国广阔的增长机会。IP与其他消费品的频繁联名进一步支撑收入增长,增加交叉销售机会。
在餐饮行业,现制饮料增长最快,这得益于能提供即时满足感、售价较低以及高频消费。此外,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饮品的健康属性且喜好独特风味,推动该品类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