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完成股改、接受上市辅导、宣布预期IPO时间,人形机器人第一次离二级市场的门槛这么近。
9月10日,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位投资人、机器人企业创业者、供应商等了解到,除了已经宣布IPO预期时间的宇树之外,至少还有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进行IPO的筹备,人形机器人争先恐后地跨过一级市场通向二级市场的门槛,拿下“第一股”。
另一边,在一级市场上,野心勃勃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也试图用资本盘建立起生态护城河。不过,资本扩张所带来的新版图,或许无法直接填补技术地图上的空白。如何聚焦主业,利用资本布局撬动商业化订单,把产能落地,才是企业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课题。
宇树抢跑之外,至少三家机器人企业正在筹备IPO
在二级市场的门口,人形机器人拿着等待的号码牌。
昨日,乐聚机器人向合作伙伴发出公告,宣布更名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尽管乐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复称“因业务需要做了股改”。
上一个宣布完成更名的宇树,已经走到了IPO前夕。5月底,宇树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宇树已经开启上市辅导。9月初,宇树在X上官宣预计在今年10-12月进行IPO——从股改到预期递表,不到四个月时间。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机器人企业创始人、一级市场投资人以及公司核心人员处获悉,仅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就有至少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筹备IPO相关的事宜。其中,大部分企业瞄准了港交所。
“因为A股和港股的上市流程和监管条例还是有些不一样,不好判断谁会先上。”一位接近美团龙珠的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内部核心管理层对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科技投资项目的态度是“要抓住规律,抓紧时间搞退出”。 2024年,美团及旗下龙珠资本对宇树科技进行了两次投资,美团龙珠核心管理层当前对宇树的看法则是“有机会就赶紧上。”
第一个上市,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争抢一个“第一股”名号,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在二级市场融到更多的钱。“出资人的压力肯定存在,但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行业里,谁能先上市,大概率谁就能拿到更多的钱。”在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暨第六届鹭江创投论坛现场,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硬科技赛道,寒武纪已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30%,市值突破1000亿元。今年8月底,寒武纪盘中股价一度超越茅台,市值破6000亿元。“上市输血,企业就有机会拿更多钱、做更多事。”张驰说,宇树如果顺利上市,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机器人“大脑”,也就是具身大模型的领域,来补足目前公司的短板。“上市后还能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这些都是上市后的隐性优势。”
二级市场已经证明了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指数(8841699.WI)上涨55.90%。宇树的关节轴承供应商长盛轴承(300718.SZ)已经上涨逾195%;为宇树提供3D视觉相机产品的奥比中光(688322.SH)250日以来涨超240%。
左手投资,右手订单,投资投出新故事?
目光回到一级市场,野心勃勃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也试图用投资拉动更高的估值叙事。
智元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邓泰华在此前的合作伙伴大会中就已透露,已与高瓴联合成立了具身智能产业基金,规模在数亿元。高瓴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和智元一起部署投资版图。
智元在机器人上下游出手频繁。根据邓泰华在会上披露的数据,在过去一年时间内智元已经投资了15个早期项目。根据投中嘉川CVSource梳理,和智元有股权联系的企业包括机器人本体企业、零部件厂制造商以及第三方部署企业。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大模型领域,都有企业这么做,最后我们看到的效果也是一般。”张驰认为,部分初创科技企业做投资部署可能模糊主业的聚焦。“一方面是主创团队的精力可能会被分散,另外一方面是产业周期和投资周期可能产生错位,企业的投资回报存在风险。”
一位曾经和蔚来创始人李斌交流过的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早期对于蔚来资本投资的项目,只要超过1000万元,李斌都会和项目创始人亲自“聊一聊”,“不过后来他确实觉得这样太耗精力了”。智谱AI也在去年和生态伙伴推出规模达15亿元的“Z基金”,对算力、算法和下游应用层面的公司进行投资。
不过,资本扩张所带来的新版图,或许无法直接填补技术地图上的空白。对于机器人来说,投资带给企业的订单、商业化资源或许是更重要的事情。智元参与了数字华夏的天使轮融资,数字华夏的投融资负责人吴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双方在供应链和技术上都有“非常多的协同”。
吴为向记者介绍,智元向他们开放了供应商体系,由于智元整体的出货量更大,他们也因此能够获得更低的价格。“对于一些他们暂未涉足但我们会做的业务方向,比如仿生机器人,只要他们接触到相关需求的客户,也会第一时间将资源对接给我们。”他说。
另一位智元被投企业的创始人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团队也会向智元下达采购订单,“比如机器人的底盘,我们会直接采用他们的产品,在一些较为核心的零部件上采用自研的手段,也能够帮助我们聚焦精力”。
左手投项目,右手接订单,反手试图建立生态护城河。“初创企业投资本身就是一步冒险的棋,走得好是撬动资源,走偏了则可能分散主业。”张驰说。智元会走向哪一方,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