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搞投资的,其次才是文史作者。记得前年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提到投资股票,我说A股和美股的投资,逻辑是不同的:因为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用中国市场的思维做美股,容易亏死;一样的,用美国思维来A股市场套现,也容易亏个精光。
其实看历史也一样: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此虽然很多事情存在一个普遍性、一致性,但也存在地域差:比如用中国人的视角看印度历史,用阿拉伯的视角看中国史,或者用东亚视角看美国历史,可能都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
在欧洲历史上,富人的地位很高。但是在华夏古代史和近代史上,想成为富人,一定要勾兑权力——甚至,如果不勾兑权力,那财富大概率也保不住——比如汉朝的邓通,晋朝的石崇,晚清的胡雪岩、盛宣怀,民国的孔祥熙,都是典型的例子。
当然,这种富人的财富安全也很脆弱。
今天本文就要说说邓通的例子。
1、近臣起家
邓通,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存在。
邓通是四川人,本来是宫廷里的一个小吏,后来因为偶然因素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于是得到汉文帝的提拔。史书上描述,认为邓通没什么才干,汉文帝之所以喜欢邓通,是因为邓通能够给汉文帝取悦汉文帝。当然,按照现在的观念来看,是提供情绪价值。
不过,对于汉文帝器重邓通,我个人觉得,更是因为天子有时候会为了平衡朝廷的各方势力,需要扶持一些没什么根基、背景的近臣。因为没根基、没背景的人,其能量来源基本上就是皇帝的支持。所以这样的人对皇帝往往会被迫忠心——因为没得选。
后来东汉的天子喜欢重用宦官,其实也是这个逻辑。
传说,当时有个术士在汉文帝面前占卜,说邓通将来会饿死。汉文帝表示不值一哂:这天下的贫富,天子说了算。所以,自己断乎不能让邓通饿死。于是汉文帝颁布诏书,把四川部分地区的铜山赐给邓通,然后让邓通掌握铸币权——要知道,在当代的经济学观念里,真正的食物链顶端,就是掌握铸币权。所以从这足见汉文帝对邓通的器重。
当然,对于上文提到的这个传说,我个人更怀疑是汉文帝导演的一幕戏,为了让邓通控制铸币权。
2、邓通之死
史书关于邓通的垮台,是这样描述的:说汉文帝身上长了恶疾。邓通替文帝吮吸脓水。而文帝为了试探太子刘启,让刘启为自己吮吸脓水,刘启表示自己刚吃过腥东西,所以怕污染了病情,于是婉拒。
所以汉文帝慨叹:这太子真的不如邓通对自己忠心。
当然这段内容,我个人觉得可能性很大:毕竟,邓通的富贵来源是来自文帝,所以邓通必然会最大化讨好文帝。
不过,邓通这种近臣存在一个职业危机:那就是朝廷如果换了新的天子,那自己的地位怕也岌岌可危。
文帝死后,刘启继位,这便是景帝。史书上认为景帝是为了报复邓通吮吸文帝脓包让自己难堪的事情,于是打压邓通,还没收了邓通所有的财产。最终邓通因为没有生活来源,被活活饿死。
但我个人觉得,邓通的死算是近臣的典型例子:文帝死了,景帝身边也有属于自己的近臣,但是利益资源有限,所以景帝需要考虑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所以这个情况下,景帝少不得需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收回邓通的铸币权。
3、结语
中国古代史上和近代史上的富人,其实普遍都像邓通这样,缺乏真正的安全感:因为光有钱没有权势,那等于肥羊。而介入权势,很可能卷入权力斗争,一旦败了,就会失去一切。
邓通的一切都是文帝的权力给了,但一旦失去了权力靠山,邓通的一切也都没了。后世的胡雪岩,其实何尝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