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吴斌
编辑丨李莹亮 和佳 金珊
周四(9月11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道指涨1.36%,标普500指数涨0.85%,纳指涨0.72%,均创历史新高。
消息面上,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经季节性调整前同比增长2.9%。当月,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增长0.3%,经季节性调整前同比增长3.1%。整体而言,美国8月CPI基本符合预期。
美国通胀上行压力仍存
尽管总体通胀数据与经济学家的预期相符,但在细节上能看到存在一些价格压力。
除了汽车维修和机票外,8月水果和蔬菜的价格环比上涨1.6%,汽车燃料价格上涨1.8%,烟草价格也上涨了1.0%。此外,8月家庭食品价格上涨0.6%,是近三年来的最大涨幅,美国如今是一个食品净进口国,因此该品类可能受到了关税较大影响。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美国新版“对等关税”自8月7日开始实施,市场与美联储都更关注关税稳定后的通胀效应。关税影响或尚未完全释放,后续叠加企业库存持续消耗,价格传导仍将持续,商品通胀存在继续抬头的可能性。()
中概股大涨
当日,大型科技股涨多跌少,个股方面,特斯拉涨超6%。消息面上,特斯拉Model Y L新订单交付时间排至11月份,10月产能已全部售罄,市场对其需求强劲的预期推动股价上涨。
芯片股方面,费城半导体指数涨0.63%,刷新历史新高, 拉姆研究 涨超7%, 美光科技 涨逾7%, 应用材料 涨超4%。
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89%,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涨超7%,两倍做多沪深300ETF涨约7%。
个股方面,阿里巴巴涨8%创近4年新高,蔚来涨超6%,百度、京东涨超3%。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已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法国里昂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李徽徽近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这轮中国资产反弹由外因、内因和微观三支柱相互强化。
其一,美元走弱与美联储进入降息“前夜”,使非美资产的贴现率和风险溢价同步下行,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利好以ADR为主的中概股;
其二,中国政策组合转向“稳预期、稳现金流、稳资本回报”:监管鼓励分红回购,央企与大型平台公司加大股东回报,修复了长期折价的公司治理溢价,今年迄今中国企业回购激增可见端倪;
其三,龙头盈利质地边际改善,尤其部分出海与平台经济公司二季报超预期,对冲了内需疲弱,构成基本面底座。
短期来看,李徽徽判断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或进入“台阶式上移+高波动”阶段:在美元偏弱与第一次降息落地的背景下,仍有冲击8500至9000点的概率,但回撤将更频繁,主要由于期权平仓与事件扰动。中期能否走出第二段行情的关键不在于资金面,而在于基本面、宏观和微观层面。利差层面,关注美联储降息节奏与美元路径;利得层面,关注龙头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包括平台、电商出海、AI应用兑现等;制度层面,关注分红回购与资本市场改革的“长流水”,而非一次性冲击。
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预计,未来仍将有更多的催化剂进一步提升中国资产的价值,目前海外资金配置中国的比例仍然较低,未来买入中国的趋势也将持续。随着“美国例外论”的叙事继续收敛,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配置的共识增加;过度储蓄可能发生潜在变化。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金珊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