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12日电 (董文博)沪指再创阶段新高。
12日,沪指早盘一度涨0.45%至3892.74点,突破8月26日盘中最高3888.60点,续创2015年8月19日以来逾10年新高。科创50指数盘中涨近2.50%。
来源:Wind,下同
盘面上,AI产业链延续涨势,科创AI指数(950180)继上一交易日涨近4%后今日继续上扬,盘中涨逾3%。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盘中同样涨逾3%,截至午盘涨2.23%,成交额1.58亿元,其上一交易日涨4.53%。
芯原股份今日复牌提振ASIC芯片概念,该股截至10时20分“20cm”涨停,股价报183.60点创历史新高,总市值逼近千亿元;淳中科技10%涨停,江波龙涨逾7%。
此外,存储器、先进封装、HBM等概念纷纷走强,精智达、兴森科技、赛维微电、东芯股份等多股涨逾9%。
值得关注的是,芯原股份是科创人工智能ETF第四大权重股,持仓占比7.73%(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一大权重股为寒武纪,截至午盘涨1.23%。
芯原股份于2020年上市时被誉为“中国半导体IP第一股”,目前被业界誉为“AI ASIC龙头企业”。2025年上半年,芯原股份芯片设计业务收入中,AI算力相关收入占比约52%。
该公司在昨日晚间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智融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芯来科技)97%股权并配套募资。截至本预案签署日,芯原股份直接持有芯来科技2.993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芯来科技将成为芯原股份全资子公司。
芯原股份表示,此次交易将完善公司核心处理器IP+CPUIP的全栈式异构计算版图,同时也将强化公司AI ASIC的设计灵活度和创新能力,提升公司关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能够利用自身半导体IP和芯片定制平台的技术赋能能力,通过协同芯来科技在RISC-V领域的技术资源,加速推进RISC-V的规模化落地。
当天晚间,芯原股份披露另一则公告称,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30.25亿元,已连续七个季度保持高位,创历史新高。
此外,2025年7月1日-9月11日,公司新签订单12.05亿元,较去年第三季度全期大幅增长85.88%,新签订单已创历史新高,其中AI算力相关的订单占比约64%。除新签订单创历史新高外,公司在手订单持续保持高位。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当下AI大模型的用户渗透率仍较低,大模型发展仍处于中初级阶段,产业化周期才开始,大模型带来的算力投资方兴未艾。
该机构表示,算力供应紧张,AI有望引领下一轮周期成长。英伟达GB200、CSP自研ASIC放量,下一代GB300即将量产,同时HBM4/4e也将落地,算力硬件快速迭代。AI算力加速对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先进存储的需求,以GPU、CoWoS/SoIC、HBM、高速PCB、光模块为代表的算力需求持续扩张,供应商大力扩产,预计2025年AI硬件产业维持高景气。
企业经营方面,国产AI算力芯片厂商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据中原证券统计,2025年二季度,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4425.01%,环比增长59.1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4.97%,环比增长92.03%;海光信息营收同比增长41.15%,环比增长27.66%;芯原股份营收环比增长49.90%。
该机构表示,国产AI算力芯片厂商进入国产替代加速期,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银河证券也称,算力板块依然处于业绩兑现阶段,以及相对较为适中的估值水平,下半年依然继续看好算力相关的PCB、国产算力、IP授权、芯片电感等。
平安证券强调, 国产算力替代的紧迫性持续提升。中长期看,芯片安全的问题将持续受到政治博弈的扰动 ,我国独立设计、流片再到量产高端AI芯片是大势所趋。国产算力芯片在Al训练、推理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叠加政策层面的支持,国产算力有望获得大规模部署应用,相关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