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云深处CEO朱秋国:我们是杭州六小龙,也依然是小公司 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谈高考 云深处朱秋国视频
创始人
2025-09-12 22:36:22



B端客户不会为了“杭州六小龙”买单,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

编辑|何伊凡 见习编辑|李原

图片来源|受访者

与宇树科技一起被列入“杭州六小龙”后,云深处科技名声大噪,但其创始人、CEO朱秋国此前很少接受外界采访。

2017年11月,公司成立正值秋季,加之朱秋国热爱传统文化,“云深处”取意于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很长时间以来,云深处的风格如它的名字一样,选择低调潜行。朱秋国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白云深处有人家”也寓意着要探索未知、服务人间。

2024年12月,新加坡能源集团的电力隧道内,来自云深处名为“绝影X30”的中国机器狗正在自主导航巡检,遇到渗水、裂缝等可能会引发供电故障的隐患,它还可以实时记录并报告。


绝影X30

这是中国的四足机器人首次在海外电力系统实现落地应用。为此,云深处赢得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海外社交媒体的点赞:“太酷了。”

能适应各种条件、行动自如,云深处的机器狗被网友称为“高危场景的特种兵”。同时,云深处也是成本控制的高手,其同等性能机器狗的成本,仅为波士顿动力的1/3至1/2。

今年8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企业家》见到了朱秋国。他表示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让机器人走出实验室。

“要能走到室外,真正能够帮助人们在危险的、恶劣的、复杂的场景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人类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这也是云深处从诞生之初就锚定的生存法则。

朱秋国透露,2024年云深处的营收相比2023年增长了超过100%。他表示,2025年云深处的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1万台级别,目前已进入亚太、中东、欧美等市场。

目前,云深处团队规模已经接近400人,主要集中在产研、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方向。2025年7月,云深处完成了近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前海母基金、央视融媒体基金、华映资本等机构跟投。

截至目前,云深处科技累计获得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英诺天使基金、元禾原点、邦盛资本、深智城产投、华建函数投资、方广资本、赛智伯乐投资等多家机构,其中多家具有国资背景。

对于本轮融资资金,朱秋国表示,将重点投向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及高端人才引进。

从实验室走向实战

云深处成立于2017年11月,由朱秋国和同样来自浙大实验室的李超博士共同创办。

目前,云深处自主研发的“绝影”系列和山猫系列机器人,已在电力巡检、安防巡逻、勘测探索、公共救援、管廊隧道、金属冶炼、建筑测绘、教育科研等多种环境落地应用。

IDC发布的四足机器人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1.8亿美元,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需求在电力、石油、公共安全等领域扩展。云深处在其中多个B端应用领域,做到了行业第一。

2018年,云深处推出国内首个完成上下楼梯、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的四足机器人;2019年,云深处发布全国首个完成自主充电的四足机器人;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云深处科技首款人形机器人DR01亮相,正式宣告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2025年4月,云深处发布山猫M20轮足机器人,可适应山路、废墟等更恶劣的环境。

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朱秋国走过了近3年孤独的探索期。

朱秋国和李超刚开始创业时,高校教授创业并不被资本看好。那时,他们的目标朴素而残酷:“当时觉得能活三个月到半年就差不多了,我们赌的是能不能在钱烧完前把第一代样机做出来。”朱秋国向《中国企业家》回忆道。

结果,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云深处就推出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四足机器人,这也成为当时国内首个能上下楼梯、自主导航的四足机器人。后来,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采购了云深处的机器人做研究,将文章发表在机器人领域的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当选了月度封面论文。

当时,朱秋国和同事将四足机器狗取名为“绝影”,灵感来自于《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坐骑“绝影”,其以超凡的速度和矫健的身姿驰骋战场,有“一骑绝尘难以超越”的豪迈,寓意迅疾如影。

2018年,凭借初代机器狗产品,云深处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外部投资。但朱秋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并没有因此消失。“投资进来后,觉得又可以活一年多。就像马云此前说的,每天都会想着公司可能要死掉了。”朱秋国称。

当时的四足机器人行业,因为高昂的成本和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距离真正落地实用还有相当的差距。

对于“绝影”的应用场景,朱秋国也还未看到清晰的路径。“当时连马路牙子都跨不上去,遇到带弧度的还容易打滑,能让机器人走稳就已经很好了。”

转机出现在2020年。当时,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到朱秋国,询问能否尝试用机器狗进行变电站巡检。朱秋国视之为“幸运的眷顾”,但这份信任背后,是云深处团队两年多时间在底层操作系统、通讯架构、定位导航算法等基础能力上的深耕和积累。

“电网是非常严肃的场景。即便是现在,他们也不会因为你是‘杭州六小龙’而多买一台,最终还是要看产品能不能真正用起来。”朱秋国告诉《中国企业家》。

此后,云深处将电力巡检作为核心场景持续深耕。电力场景的严苛性,也反向锤炼了云深处的产品特性,以实现更鲁棒的运动控制、更强的环境感知与抗干扰能力、更稳定的长时间运行。最终,云深处不仅在国内大规模铺开,更打开了新加坡等海外市场的大门。

在电力场景成功验证了方向后,朱秋国迅速将能力复用并拓展到应急消防领域。在该领域,机器狗可以代替救援人员提前进入有毒、缺氧、易塌等高危环境进行侦察搜救工作;能够提前深入复杂结构环境,全方位智能侦察物体、地形及有害气体,为消防员扫清“生命盲区”。同时,它还能够运送救援物资及装备协助救援。

到2025年,四足机器人来到了从技术验证与场景探索,向规模化商业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云深处的四足机器人也进入了公安巡逻、隧道管廊、钢铁厂区,甚至“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等越来越多的场景。

不得不全栈自研

“放眼全球,真正能把一款机器人产品做到稳定,是很难的一件事。”朱秋国一向保持谨慎乐观,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

过去8年,支撑云深处跨越场景鸿沟,实现从“机器人样机”到“可靠工业产品”蜕变的,是其对核心技术全栈自研,以及在供应链端的艰苦攻坚。

创业初期,仅在机器人操作系统,朱秋国和团队就试过无数个版本。供应链更是朱秋国和团队的最大挑战。“电机都是用手‘绕’出来的,为了提升功率密度只能自己开发。”朱秋国向《中国企业家》回忆。

当时,因为没有成熟的供应商支持,行业未形成完善的规模化生产体系,“绝影”的关键部件如高扭矩密度关节电机、精密减速器、专用控制器等,团队只能联合供应商从设计、选材到工艺一步步摸索。


绝影Lite3

这种“被迫”的全栈自研,最终也沉淀为云深处的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云深处已拥有授权专利1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多项,覆盖硬件结构设计、智能运动控制算法、多模态环境感知、自主导航与决策等具身智能(Embodied AI)全链路关键技术。

四足机器人技术突破的关键里程碑,出现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算法在运动控制上的深度应用。“它让机器人运动的稳定性、灵活性,对各种复杂非结构化场景的适应性得到了质的提升,这是机器人能真正落地的关键一环。”朱秋国指出。

基于全新的技术,2025年4月云深处发布了全新的机器人产品“山猫M20”,这是一款专为复杂地形和危险环境设计的行业应用轮足机器人。其融合了轮式机器人的速度与足式机器人的灵活性,可在-20℃至55℃温度范围内正常作业;可攀爬80厘米高台,支持自主感知、自主导航和全向避障。


山猫M20

此外,面对坎坷山路、泥泞湿地、废墟障碍等极端作业环境,结合AI运动控制算法,山猫M20能够自主调整行进姿态,实现全域作业。

技术攻坚之外,成本控制是规模化落地的另一把钥匙。

随着国家对人形、足式机器人产业的重视、政策引导以及市场预期的提升,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电机、驱动器、传感器)的供应商生态也快速成熟,可选方案增多,机器人的价格逐步下降,加工工艺稳定提升。云深处凭借先发优势和在多个场景的量产落地,成本也逐步摊薄。

这种硬核的技术基因,源于创始团队的深厚学术底色与工程化能力。朱秋国本科在浙江大学学机械电子工程,打下了硬件基础。硕士、博士阶段,他转入控制科学与工程,专攻双足仿人机器人控制,深度参与了浙大“悟空”双足机器人系列研制,亲历了“从理论图纸到实物跑起来”的完整过程。

此外,云深处的联合创始人李超博士及核心团队也来自浙大、北大、上海交大、哈工大、国科大及苏黎世联邦理工、佐治亚理工等顶尖院校。产学研的紧密融合,为云深处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滋养和创新视野。

人形机器人成熟还需10年

2024年,随着特斯拉Optimus等产品的推进,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焦点。同年,云深处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DR01。

不过,在人形机器人的布局上,朱秋国持谨慎态度,他判断:“人形机器人从技术突破到成熟应用,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这是从行业共识形成、国家层面投入开始计算的结果。”

他举例称,日本本田的ASIMO统治机器人行业10年,展示了技术可行性。波士顿动力Atlas同样是迭代超过10年,才达到现今运动能力水平。

在朱秋国看来,“人形的核心价值在灵巧的手和操作能力,不只是两条腿走路。如果手部操作能力真正突破了,能像人类一样灵巧地完成精细作业,那么这项能力完全可以赋能给轮式平台或机器狗,是不是人形反而不是最关键的。”

因此,面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云深处选择聚焦具身智能(Embodied AI),尤其是操作与移动能力的结合,但对底层大模型研发保持克制。

“云深处是具身智能公司,精力会聚焦在如何提升机器人本体(具身)的智能化能力上。对于基础大模型研发,这不是我们擅长的。”朱秋国告诉《中国企业家》。

采访中,朱秋国一直强调“实践是检验机器人的唯一标准”。“宣传得天花乱坠,最后落不了地不行,还是要靠产品力说话。行业端客户不是靠教育出来的,是靠解决问题征服的。”

2025年初,云深处与宇树等企业一起被选为“杭州六小龙”,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但朱秋国在公司内部反复跟员工强调,要“实事求是”和“保持清醒”。他告诫团队,要警惕“傲慢贪婪”,持续聚焦客户价值。“我们依然是小公司,最终要靠产品力说话。”

当前,具身智能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仍需跨越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以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等门槛,确保供应链稳定以及量产一致性等挑战和难题。

朱秋国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再到留校任教,在浙江大学学习工作了10多年,浙江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求是创新”也深深烙印在他的行事风格中。“当然,还要再加一点迎难而上。”

从选择B端工业落地开始,朱秋国就知道这是一条艰难的路。过去的8年创业经历,更让他体悟到,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场景的深耕需要耐心。未来真正的长期竞争壁垒,都在日复一日的“笨功夫”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卡... 战机呼啸、导弹落地,卡塔尔首都多哈突然遭遇以色列空袭,巴以停火谈判一夜崩塌。以总理拒不道歉,反而向调...
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餐饮巨头... 家人们,最近餐饮圈可太有戏了! 罗永浩直接开怼西贝,说它“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一下子把西贝送...
文旅融合升级 点亮美好生活 9月9日,参观者在服贸会展厅参观“数智骨科手术室”。新华社记者肖潇摄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
财政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 9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大国经...
行业首个!水果精酿啤酒团标9月...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文图】9月12日,全国首个水果精酿啤酒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团标由河南本土...
今夜!多只大牛股,集中公告! ... 多只“牛股”提示风险!9月12日晚间,8天7板的首开股份提示风险称,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
光模块“易中天”跌了!需求靠A... 三只备受关注的光模块概念股“易中天”近日股价高位震荡。9月11日,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分别涨1...
金投鼎新私募基金最新进展:圆满... 金投鼎新私募基金无法兑付事件出现新进展,处理方案公布,线上退返工作已展开。 该私募基金公司以负责的态...
抓住年轻人,提升数智化,泸州老...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成为白酒企业关键策略。 作者 | 钱锋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今年以...
RIO卖不动了?百润股份实控人... 中经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9月10日晚间,百润股份(002568.SZ)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协议转让公司部...
冰火两重天:上半年5427家A... (来源:抱朴财经) 转自:抱朴财经 作者:严含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近日,上市公司陆...
原创 美... 近日,国际局势出现微妙变化,俄罗斯方面释放出引人瞩目的信号。据俄罗斯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生产和消费者协...
2025服贸会|建筑产业迈向绿...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年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
财政部:财政宏观调控实现很多新...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
互怼升级!罗永浩提交新证据,于... 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还在升级,罗永浩提交新证据,于东来也卷进来了。罗永浩说你西贝就是预制菜,装什...
多款AI眼镜亮相外滩大会,蚂蚁... 红星资本局9月12日消息 9月10日至13日,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2025 Inclusion...
阿里和美团又干起来了! 阿里和...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杠杆游戏!撰文|蜜妹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713篇原创图片来源|AI自动生成阿里与...
罗永浩西贝“互撕”,预制菜缘何... 红星资本局9月12日消息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登上微博热搜。对此,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予以否认,...
多家储能龙头企业股价创历史新高... 2025.09.12本文字数:1756,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陆如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年入百亿,进军华尔街,修脚生意... 你知道路边不起眼的修脚店能有多赚钱不?郑远元这个人或许没几个人听过,但不少人一定都在街边看到过“郑远...
南极人转型遭遇阵痛:上半年净利... 中经记者 钟楚涵 孙吉正 上海报道曾经依靠品牌授权而“躺赚”的南极电商(002127.SZ),在品牌...
慧择2025年二季度营收3.9... 9月12日,数字保险服务平台慧择控股有限公司(慧择,Nasdaq:HUIZ)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未...
又亏4亿,洗衣没人用蓝月亮了?...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国民品牌走不出亏损泥潭。作者 :李有山来源: 本原财经(ID:B...
双节前飞天茅台跌破1800元!... 9月12日下午,贵州茅台召开2025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公司管理层针对飞天茅台价格波动、年度业绩目标...
本轮牛市的本质是“国运牛” 本... 置顶推荐:文/刘胜军【人工智能是一场“国家级战争”,中国和美国都输不起,因为AI影响的不只是经济,而...
中上协: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 9月12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并购融资委员会副主任刘运宏表示,在市场专业机构、研究机...
“童颜针”争夺新进展:爱美客子... 红星资本局9月12日消息 *ST苏吴(600200.SH)与爱美客(300896.SZ),对于“童颜...
价值投资 VS 主题投资,吵起... 晚上好,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吧~希望我们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
对话云深处CEO朱秋国:我们是... B端客户不会为了“杭州六小龙”买单,还是要靠产品说话。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编辑|何伊凡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