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新动能的“新变化”? 赵玮转型课 赵伟最新
创始人
2025-09-17 19:02:45

赵伟、屠强、耿佩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

一问:新动能增长有何变化?2023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景气上行,增长动力由外需转向内需。

产业加速升级背景下,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景气度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增强。2023年以来,EPMI指数相对PMI指数有更大幅度回升,表征新兴产业景气度在提升。从行业层面看,代表新兴产业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2023年来出现较大幅度上行,对GDP拉动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其同比8.6%,拉动GDP同比2.3%、较2023年提升1.3pct。

需求拆解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动能经历外需向内需切换的过程;2022年前,其营收增长更多依赖出口。2020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增速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分不同阶段看,2020-2022年,在新动能更多赋能出口部门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的平均增速为6.4%,显著高于其他行业(-1.9%);其中,医药、计算机通信业出口交货值占制造业比重分别提升1.2、0.8pct。

2022年后,内需逐步接替出口成为高技术制造业营收的增量来源。2022年来,高技术制造业营收韧性更多来自内需部门,2025年7该部分上行至6.7%的较高水平,其他制造业来却降至0.6%。具体行业看,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来自内需的营收涨幅更为明显,2022-2025年7月其占制造业比重分别上行1.4、1、0.3pct至10.4%、9.4%、4.2%。

二问:新动能的盈利表现?利润增长更具韧性,主因较低的成本率与研发赋予的更强定价能力

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韧性强于其他行业,主因利润率维持较高水平、超过其他制造业2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持续快于其他制造业;期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利润占比分别提升3.8、1.5pct至11.3%、11.8%。较高的利润率是高技术制造业维持高利润增速的主因,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率录得6.5%,其他行业低至4.3%。

影响因素1:高技术制造业成本率低约5个百分点,支撑其利润率维持相对高位。2023年来,其他制造业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仅2.1%、3.2%;高技术制造业的两项费用率均保持在4%附近,合计超过其他制造业约2.6个百分点。由于高技术制造业成本率维持在90%、低于其他制造业94.5%的水平,因而利润率表现更好。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成本率分别低至81.5%、78.3%。

影响因素2:较高的创新投入赋予高技术制造业更强的定价能力,有助于利润率维持增长韧性。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加大研发强度,令利润率稳居高位。譬如仪器仪表、医药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9.1%、7.4%;对应行业的利润率位居前列,分别为9.1%、8.7%。边际上看,2019年来医药、运输设备等行业研发费用率上行时,利润率也在改善,进一步印证高创新投入会支撑盈利增长。

三问:新动能提速的潜在影响?盈利改善或直接对工资与就业形成支撑,间接带动产出效率提高。

高技术制造业的盈利改善可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直接传导,表现为就业更多向高技术制造业集中。在其他制造业就业增速维持负增长(7月为-1.7%)的背景下,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增速回升至正区间(0.9%),有助于承接就业压力。其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就业占比明显上行,2025年7月分别较2021年提升0.7、0.4、0.5个百分点至13.7%、5.3%、6.5%。

行业盈利增长会对高工资形成支撑,进一步提振居民收入。上市公司营收上行时,职工薪酬同步抬升;2019-2024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高技术制造业职工薪酬年均增速分别是14.9%、12%。同时,工资增速较高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也在增多,会持续吸引就业流入,进一步从“量”的维度提振居民收入,如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规模以上企业占比分别提升0.7、1.1pct。

工资上涨也会“额外”带动产出效率提升,使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均营收增速有较大回升。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人均营收增速明显回升,7月上行至5.9%、高于其他行业(2.5%)。从绝对水平看,高技术制造业人均创收规模仍偏低,如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每月分别仅16、15.8万元,低于石油加工、有色加工业。后续伴随技术创新与劳动力持续流入,行业内劳动生产率或进一步抬升。

风险提示

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1. 一问:新动能增长有何变化?

产业加速升级背景下,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景气度明显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增强。2023年以来,EPMI指数相对PMI指数有更大幅度回升,表征新兴产业景气度在提升。从行业层面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也在2023年以来出现更大幅度的上行,对GDP的贡献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8.6%,拉动GDP同比2.3%、较2023年提升1.3个百分点。









需求拆解看,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动能经历外需向内需切换的过程;2022年前,其营收增长更多依赖出口。2019年前高技术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营收增速同步,来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增长提速。具体行业看,2019-2025年7月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营收占制造业比重分别上行1.7、0.5个百分点至9.6%、14%。分不同阶段看,2019-2021年,新动能更多赋能出口部门,期间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的增速为6.4%,显著高于其他制造业(-1.9%)。具体行业看,医药、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业出口交货值占制造业比重分别提升1.2、0.8、0.7个百分点至2.4%、45.3%、10.1%。









2022年后,内需接替出口成为高技术制造业营收的增量来源。2022年来,高技术制造业营收韧性更多来自内需部门,2025年7月该部分上行至6.7%的较高水平,而其他制造业却降至0.6%。具体行业看,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来自内需的营收增长更为明显,2022年7月-2025年7月其占制造业比重分别上行1.4、1、0.3个百分点至10.4%、9.4%、4.2%。





2 二问:新动能的盈利表现?

高技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韧性强于其他行业,源于利润率维持较高水平、超过其他制造业2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后,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持续高于其他制造业,具体行业看,2025年前7月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利润占比分别较2019年提升3.8pct、1.5pct至11.3%、11.8%。较高的“利润率”是高技术制造业维持高利润增速的主因,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率录得6.5%,其他制造业却低至4.3%。









影响因素1:高技术制造业的成本率低于其他制造业约5个百分点,支撑其利润率维持相对高位。2021年来,其他制造业成本有较大幅度抬升,对应成本率最高升至95.3%,且此后稳定地维持在94.8%高位。相比之下,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成本率在2020年来处在90%附近、低于其他制造业近5个百分点。具体行业看,2025年7月高技术制造业中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营业成本率分别较2019年回落1、0.6、0.5pct至83%、81.5%、78.3%,计算机通信业营业成本率基本维持不变(87.3%)。





影响因素2:高技术制造业的期间费用率仅超过其他行业不到3个百分点,对利润率的拖累有限。2023年来,其他制造业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仅2.1%、3.2%,其中有色压延、黑色压延业两项费用率均低至1.5%以下。而高技术制造业两项费用率保持在4%附近,二者合计高于其他制造业约2.6个百分点。由于高技术制造业的成本率低于其他制造业近5个百分点,可覆盖费用率“超额”部分,因而利润率表现较好。









影响因素3:较高的创新投入赋予高技术制造业更强的定价能力,有助于利润率维持增长韧性。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加大研发强度,利润率稳居高位,譬如仪器仪表、医药、专用设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1%、7.4%、6.4%,利润率也高达9.1%、8.7%、8.6%,居行业前列。边际上看,2019年来医药、运输设备等行业研发费用率上行,利润率也在改善,进一步印证高创新投入会支撑盈利增长。









3 三问:新动能提速的潜在影响?

高技术制造业的盈利改善可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直接传导,表现为就业更多向高技术制造业集中。在其他制造业就业增速维持负增长(7月为-1.7%)的背景下,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增速回升至正增长区间(0.9%),有助于承接就业压力。其中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就业占比明显上行,2025年7月分别较2021年提升0.7、0.4、0.5个百分点至13.7%、5.3%、6.5%。





行业盈利增长会对高工资形成支撑,进一步提振居民收入。上市公司营收上行时,支付职工薪酬的现金支出同步抬升。观察具体行业看,2019-2024年电气机械、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营收增速居前,对应职工薪酬年均增速分别是14.9%、13.9%、12%,均位于行业前列。与此同时,工资增速高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也在增多,持续吸引就业流入;譬如2019-2025年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上行0.7、1.1pct,就业人数占比(2021-2025年)分别提升1、0.7pct。这意味着工资增速更高的行业、就业规模亦在扩张,进一步从“量”的维度提振居民收入。









工资上涨也会“额外”带动产出效率提升,使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均营收增速有较大回升。2023年下半年来高技术制造业的人均营收增速平均4.2%、持续低于其他制造业(4.5%);而来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人均营收增速明显回升,7月上行至5.9%、高于其他制造业(2.5%)。但从绝对水平看,高技术制造业人均创收仍普遍偏低,譬如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每月的人均创收水平分别仅16、15.8万元,远低于石油加工(65.8万元)、有色加工(51.1万元)行业。后续技术创新与劳动力持续流入有望释放规模效应,行业内劳动生产率有进一步抬升空间。





风险提示

1)经济转型面临短期约束。海内外形势变化使内需修复偏慢、通胀水平偏低。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反内卷”等政策落地较慢。

3)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居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消费倾向持续回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帮险企用AI卖保险,冲刺港股上... 记者 姜鑫 2025年9月16日,国内保险AI(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暖...
部分市县财政紧张拖欠人才及购房... 受多重因素影响,一些基层市县财政资金紧张,从而导致部分人才补贴、购房补贴等出现延迟发放情形。根据山东...
V观财报|栖霞建设:南京高科拟... 【V观财报|栖霞建设:南京高科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栖霞建设公告,股东南京高科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有它省大事了... 有它省大事... 有它省大事了...这几天估计不少人都刷到了,易方达基金上线了一款名叫“指数直通车”的微信小程序。这款...
迪士尼环球华纳齐告MiniMa... MiniMax被盯上了。据路透社、彭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16日周二,三家娱乐公司——迪士...
胜卡罗酒庄150周年多城庆典 继4月CEO、销售总监与富隆董事长在广州开启胜卡罗酒庄150周年庆典第一站以来,中秋节前,亚洲总监M...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联发科技登龙虎... 每经讯,2025年9月17日,新三板创新层公司联发科技(835970,收盘价:4.6元)登上龙虎榜,...
光刻机概念强势拉升,波长光电2... 光刻机概念17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发稿,波长光电20%涨停,鸿利智汇涨超16%,茂莱光学、苏大维格涨...
预售破亿,明日上映的《731》... 预售票房破1亿(不含点映)。《731》在9月16日取得的这一成绩,是今年春节档以来的最高,且随着9·...
雷军公布小米17 Pro系列背... 9月17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发布视频,首次展示了小米17 Pro的背屏设计。视频中,17 Pro机身后...
司美格鲁肽跌落神坛!市值蒸发9... 市场从不缺“神话”。今年上半年,诺和诺德(NovoNordisk)旗下产品司美格鲁肽,凭借“躺着就能...
薛鹤翔:供需双增叠加政策预期,... 薛鹤翔、沈垚犇(薛鹤翔系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点评今日双焦主力合约走势较...
3.17亿资金抢筹汇金股份,机... 9月17日,上证指数上涨0.37%,深证成指上涨1.16%,创业板指上涨1.95%。盘后龙虎榜数据显...
董监高与股东齐发力 多家城商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融橙 (ID:Me-Finance),作者:刘颖经济观察报记者刘颖近期,在城商...
粤苏鲁浙,谁的人口增长最好? ... 原创 刘晓博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到2024年底的这4年里,沿海四强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谁的人口...
程强:生产韧性仍存,需求边际趋... 程强、戴琨(程强 系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核心观点总体而言,8...
赵伟:新动能的“新变化”? 赵... 赵伟、屠强、耿佩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一问:新动能增长有...
张一鸣黄仁勋,想到一块儿了 张... 具身智能如今已成为最火的产业之一,中国行业龙头宇树科技上市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而中美科技巨头则在水下更...
V观财报|*ST立航实控人、董...   中新经纬9月17日电 在被立案调查和实施留置近半年后,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
黄文涛:全球变局中的宏观经济与... 黄文涛、朱林宁、刘天宇 (黄文涛系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全球变局新局,...
豪恩汽电:机器人业务领域产品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7日,豪恩汽电发布了股价异动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关注到部分媒体、股吧等平台对...
大利好,即将官宣! 大利好,即... 原创 刘博团队01人民币资产大反攻悬念即将在几个小时后揭晓。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北京时间18日凌...
康惠制药将更名“康惠股份”,此... 红星资本局9月17日消息 9月16日,康惠制药(603139.SH)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将由“康惠制...
构建适宜的行业研究框架 构建研... 读书介绍:作者引入一个以产业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行业研究框架。按此框架,一个产业根据营收情况可以划分成4...
王涵:对本轮市场行情的思考——... 王涵系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本文根据王涵博士9月15日下午电话会议内容整理。...
中国汽车出海之王,叩响港股大门... 凭借累计1300万辆的全球汽车销量、约2700亿元的年收入和143亿元的年净利润,今年28岁的奇瑞汽...
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发布数字... 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发布数字化成果科技融合人文,驱动世界级创新(2025年9月17日,深圳)今天,...
从“罗永浩VS西贝”,看餐饮行... “再次重申我的立场:我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情况下,我甚至会主动选择预制菜。”——罗永浩。复盘罗永浩V...
微纳星空启动IPO辅导,商业航... 累计融资近20亿元后,商业卫星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纳星空”)也开启...
挖一挖丨西贝中国儿童餐第一品牌... 西贝的特色是什么?有人说是莜面啊,人家不就是叫“西贝莜面村”吗?我觉得不是,应该是儿童餐。理由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