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涨了 大学学费,涨了 大学学费涨了多少
创始人
2025-09-19 20:11:25

来源丨盐财经

上大学,放在过去,毫无疑问意味着稳定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众多中国家庭都愿意把钱花在高等教育上,因为这是最可靠的一次人生投资。

今天,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众所周知,本科生早已不再具有稀缺性,研究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招聘市场甚至出现了“学历倒挂”。

同时,学费却在上涨。部分专硕学费高达20多万元,远超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教育的账本正在被重新计算。对一些中产家庭来说,它依旧是一项长期投资;但对低收入家庭而言,可能意味着债务与负担。

1

学费上涨的现实

自2023年起,全国高校迎来了一轮罕见的集中涨价。上海、吉林、四川等地相继发布公告,从当年秋季起调整公办高校新生学费。

上海是这股风潮的缩影。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把部分理工科和体育类专业的新生学费提高到每年7700元,涨幅超过五成。上海电力大学的理工科调到7000元,经济学、文学类也升到6500元。

到了2025年的夏天,这一趋势扩散到更多地区,已有二十多个省份陆续跟进,超百所高校学费集体上涨,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有人说,“5000元的大学时代”就此落幕,新的收费标准正在逼近“万元门槛”。

比如:

太原理工大学工科专业学费从6000元涨到8970元;

四川大学工科专业由原来的6600元/年,调整到9960元/年。

云南大学从4200元涨至6000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费从7000元涨到了10000元,涨幅超过43%;

贵州大学将本科专业学费从5000元上涨至6500元;

山西财经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学费也普遍上调500到3000元不等;

8月,还有不少学生反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非全日制学费从原来的1.4万元/年,上调至了2.8万元/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部分非全日制学费标准调整明细表/图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财务处官网

据澎湃新闻,2025年7月11日,学生们还向湖南省信访局反映了该问题。7月18日,学生们收到了校方回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表示,学费上调经过调研、成本测算和上级备案等流程,且涨幅依据“湘发改价费规〔2023〕262号”文件,调整流程严格合规。

对于学费上涨的具体因素,该校经管学院负责人向媒体解释称,成本的上升主要是教师的薪资课酬和实验室设备的采购等,配套的培养成本在增加。同时,学费调整不仅仅是成本的上升,另外也是市场化的定价逻辑,“我们也是参考了同类型学校的学费标准,这是一个综合的考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答复称,学费调整流程合规

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项目的涨幅则更大。

比如:

上海中侨艺术类本科的学费升到4.3万元,比上一年贵了8000元;

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专业上涨1万元;张家界学院经济学类专业从一年 12700 元涨到了 22700 元;

岳阳学院理科类专业从13000元上涨到22900元,涨幅超过76%;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更是直接提高1.8万元,每年学费达到6.8万元。

从统计数据来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上什么大学、花多少钱”成了家庭必须仔细盘算的一笔账。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大学学费的涨价潮。2007年,国务院曾下达“限涨令”,要求五年内学费和住宿费不得超过2006年的标准。2013年的限涨期一过,宁夏、重庆等六个省市迅速调整,其中,宁夏涨幅最大,几乎所有专业的收费都提高了五成以上。2016年,广东、江西等地也跟进。

过去,大学学费之所以能维持“低价”,主要靠的是财政支持。2020年前后,大部分本科院校收费仍在5000元左右,公办高校超过六成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学费在成本结构中的比例并不高。

但问题在于,教育规模的扩张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设想。

1999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只有130万。2025年中国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尚未有官方发布,不过到了2024年,这个数值已经接近490万,本科在校生规模则超过了1200万。

扩招意味着校舍要新建,宿舍要扩容,实验室要添设备,师资要增加。20多年里,学费几乎没有涨幅,财政拨款虽然增加,但摊薄到庞大的学生群体后,人均经费反而下降,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都成为了压力。

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全民教育”,给无数年轻人提供了机会,却也把高校推向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这轮集中涨价并不是突然起意,而是多年问题的集中爆发。

2

大学的钱从哪儿来

要进一步理解学费涨价的背后逻辑,需要先弄清楚一所大学的钱从哪里来。

高校的收入来源大致有几类:学费、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以及校办产业。

对多数普通院校来说,没有雄厚校友基金,也缺少企业合作,地方高校基本依靠财政拨款和学生缴费。

不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高等教育”科目的拨款比上一年少了46亿。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再次下调,官方指出“基本建设支出减少”,意味着新建校区、大楼、实验室的投入被压缩。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规模却在持续扩大。

201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30%,10年后跃升到57.8%。而2025届本科毕业生突破1200万,是20年前的近20倍。

换句话说,我们的大学目前面临着“人多钱少”的局面,学校只能通过提高学费来进行“自救”。可以说,它更像是一种通过“补课”的方式,弥补20年来冻结学费、财政紧张和扩招过快留下的缺口。但补得是否及时、是否合理,还需要时间检验。

为了应对挑战,制度也开始进行相应的调整。2020年起,教育部要求各地根据办学成本、财力状况动态调整学费。这为新一轮涨价,提供了政策依据。地方随后纷纷启动听证会,讨论如何调整收费。

高校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定价权。比如,云南提出“基准价+浮动区间”的方案,大多数学科学费上调500元,幅度在一成左右。再比如,江西则结合“双高计划”,允许重点学校和专业群在基准价基础上适度上浮,最高可增加10%。

民办高校则是另一番景象,它们几乎完全依赖学费。

一年几万起步的收费曾撑起民办教育的黄金20年。但随着就业压力加大、性价比受质疑,高收费反而成为了招生的拖累。

2021年,全国有9所民办高校倒闭,这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2024年的招生季,许多民办大学即便在多轮降分补录之后,依旧招不满学生。

这样的现象同样在2025年延续。据媒体报道,今年,广西部分民办高校最后征集志愿时表示,“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线限制”;云南一些民办高校则启动了第六轮征集志愿。为了吸引生源,在最后征集志愿时,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比最初降低了30分或40分。

生源减少,学费锐减,不少教师工作也面临挑战,民办教育的扩张红利正在集体遇冷。

3

教育的投资回报与隐忧

学费上涨后,很多家庭第一反应是掂量这笔账:上大学,还值不值?

20年前,这个问题几乎无需讨论。大学意味着稳定的职业和更高的收入,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捷径。可今天,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供给在扩大。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超过1200万,规模创下新高。研究生招生人数也从十年前的不足70万,增加到如今的近140万。本科已不再稀缺,而是新的“起跑线”。


一份关于考生考研原因调查表,从其中可一窥考研规模创新高的根因

另一方面,回报在下降。麦可思数据显示,近六成2024届本科生起薪在6000元以内,“月入过万”的不足一成。

甚至招聘市场出现了“学历倒挂”。智联招聘的报告显示,大专生的录取率高于本科和硕博。铁路、制造业等行业更偏好专科生,2025年上海铁路局校招中,专科生录取人数是本科生的近三倍。一些企业甚至要求本科才能做调茶师或餐厅服务员。学历通胀在现实中显得格外刺眼。

成本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学费上涨只是第一层,生活费同样水涨船高。谷雨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从上世纪90年代的200多元涨到如今接近2000元,翻了近十倍。学费加生活费,四年下来,对不少小城家庭来说颇具压力。

比如,在武汉读大一的张同学,是家里出来的第一个本科生。她的学费从最初的3.8万元涨到6万元时,父母也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决定供她读书。

张同学的父母在国企上班,年收入20万元左右,虽然还能供得起,但也不得不放弃换车的计划,把本该花在家庭消费上的钱转向教育。但是,“如果再涨到七八万,可能就不会考虑了”,她说。

张同学告诉盐财经,班里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是体制内或企事业单位人员,鲜少有低收入家庭。对她而言,大学是一个平台,也是塑造三观和认识人的过程,但未来是否继续考研,还要先权衡费用和就业前景。


2024年全国及部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源:国家统计局

本科已逐渐成为基本门槛,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研究生,但研究生学费涨得更快。

其中,金融、会计、国际商务等专硕尤为突出:过去三年间,东华大学国际商务专业从不足1万元,飙升至10.9万元/年,两年总计21.8万元;复旦大学金融专硕收费25.8万元。

同时,多数名校专硕还不提供宿舍,学生只能租房。以北京、上海为例,便宜的单间每月3000元,读研两年仅房租就要7万多。对不少家庭来说,这是一场昂贵的“二次投资”。


在社媒平台上,以上海为检索关键词,可检索出不少关于大学租房的供需帖

不同收入家庭面对的处境截然不同。中产家庭尚能负担上涨的学费,甚至愿意继续投入补课、留学,把教育视为长期投资。但对年收入三四万元的农民工家庭而言,一年上万元的学费可能就是收入的三分之一。

助学贷款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今年7月前后,202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公布。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55.18亿元,比上年增加255.49亿元,增长36.51%,占资助资金总额的27.99%。

学费增长是否会影响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意义的评价?

答案,取决于就业市场能否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也取决于制度能否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欢迎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该让每次出门都更加随心了 让每... 网约车刚刚出现时,其因为解决了路边扬招打车难等问题而受到用户青睐。如今,网约车已经成为用户出行的标配...
V观财报|同益中总经理黄兴良离... 【V观财报|同益中总经理黄兴良离任 陈艳华接任】同益中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董事...
V观财报|广汽集团副总经理严壮... 【V观财报|广汽集团副总经理严壮立辞职】广汽集团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严壮立送达的《...
银行板块已高位回调超11%,揭... 在“五连阴”之后,9月19日,银行板块终于翻红,但全天仅微涨0.08%。工商银行A股盘中一度跌超2%...
V观财报|同益中总经理黄兴良离... 【V观财报|同益中总经理黄兴良离任 陈艳华接任】同益中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董事...
龙头公司上演“世纪大和解”,隆... 9月19日晚间,隆基绿能(601012.SH)与晶科能源(688223.SH)官微联合公告称,双方及...
头部酒企扎堆的低度白酒:降度不... 红星资本局9月18日消息 近期,白酒行业的头部企业,先后推出低度酒,包括五粮液(000858.SZ)...
断供多了,轮到银行慌了! 谁能想到啊,当年拽得二五八万的银行,如今竟开始怕老百姓断供房贷了!搁以前,这场景简直像太阳打西边出来...
5天561起!沪深交易所对拉抬...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北京报道据沪深交易所披露,9月15日至19日,两所共对561起拉抬打压、虚假...
V观财报|广汇能源副董事长蔺剑... 【V观财报|广汇能源副董事长蔺剑辞任】广汇能源公告,公司副董事长蔺剑因工作调整原因提请辞去副董事长职...
龙头公司上演“世纪大和解”,隆... 9月19日晚间,隆基绿能(601012.SH)与晶科能源(688223.SH)官微联合公告称,双方及...
如果30岁了还没有在澳洲买房,... 有麻烦 尽管各类住房可负担性政策陆续推出,澳洲房价却在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向加速上涨: 涨得最快的不是豪...
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并支持产能扩...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占锂离子电池总成本的30%-40%。电池制造商通常和这一关...
安克创新“90后”北大新董秘,... 消费电子出海龙头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866.SZ)于9月17日晚间披露重要人事公告,彭文...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当选A... 编者按:9月18日,AI应用工作组第二届第一次成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架构优化、AI创新应用等议...
股票行情快报:美利信(3013...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美利信(301307)报收于40.04元,下跌2.34%...
V观财报|广汽集团副总经理严壮... 【V观财报|广汽集团副总经理严壮立辞职】广汽集团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严壮立送达的《...
海澜之家即将赴港IPO,海外市... “A+H”持续升温的背后,从侧面体现了国内企业对于出海发展的布局和向往。 伴随着港股市场的持续火热,...
V观财报|华侨城A董事长张振高... 【V观财报|华侨城A董事长张振高等离任】华侨城A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张振高和副董事长...
头部酒企扎堆的低度白酒:降度不... 红星资本局9月18日消息 近期,白酒行业的头部企业,先后推出低度酒,包括五粮液(000858.SZ)...
基金分红:广发成都高投产业园R... 证券之星消息,9月19日发布《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广发成都高投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收...
中国气电发电量占比仅3%,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中国气电发展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在中国,受资源禀赋、燃气发电成本等因素...
来到实业后:整个公司只有法务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河系漫游客,作者:槛内人001,原文标题:《整个公司只有法务部识字?来到实业后...
连续5年少计营收!绝味食品涉信... 绝味食品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卤味巨头绝味食品将被“ST”。9月19日晚间,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绝味食...
金发科技股价年内涨153%,已... 搭上具身机器人、PEEK材料、液冷等热门概念,这家材料生产商股价年内涨超153%。“目前,公司在人形...
「每日收评」三大指数震荡整理均... 财联社9月19日讯,市场全天震荡走弱,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量能大幅萎缩,沪深两市成交额2.32万亿,较...
“中微公司”争霸全球! 中微公... 中微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是我们半导体行业的主角之一,因为主要做高端半导体设备和泛...
1.5万亿中石油股份总裁卸任,... 【高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四任总裁任职时间最长的黄永章,因工作变动原因,于9月19日向公...
美股三大指数均小幅高开 开盘美... 美股三大指数均小幅高开,纳指涨0.37%,标普500指数涨0.23%,道指涨0.15%。(中新经纬A...
美联储降息后国际资本流动“再平...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全文共2724字,阅读全文约需9分钟美联储时隔9个月后重启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