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啊,当年拽得二五八万的银行,如今竟开始怕老百姓断供房贷了!搁以前,这场景简直像太阳打西边出来——毕竟老话说银行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尤其在房贷这事上,前几年燕郊房价腰斩时,多少人资不抵债想断供,结果被银行追着起诉,法拍完还倒欠钱,征信直接黑成碳。那时候业主断供跟踩雷似的,不到饿死都不敢走这步。
现在,如果你房贷还不上了,很多地方的银行已经不愿意收你的房子去拍卖了,会主动来跟你商量,让你每个月象征性地还一点钱,能够应付过去就行,银行比你还担心你会断供。
那么 ,银行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慈善了呢?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数据,就是全国断供的房子比法拍的房子要多很多。按道理说,断供的房子跟法拍的房子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最近银行自己的财报里,近三年新增的房贷不良贷款是一年比一年多,但与此同时,法拍房上拍的数量却一年比一年少。
要知道,支断供一两个月银行一般不算坏账的,断了3个月还是不想收你的房子。
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挂牌的法拍房数量就已经比2023年的时候少了2万多套了,今年比去年更少,上半年就少了1万多套,现在银行压根就不想处理这些法拍房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过去银行处理断供房是很积极的,当时房子是涨的很快,要是有人断供了那就是给银行送钱,特别是2015年那会,有银行光靠处置法拍房一年就能赚几十亿。
但现在不一样了,房子不光是便宜了,而且根本卖不动了,原本抵押贷款只给你放了7折,银行觉得很稳很保险了,不会亏钱的,但也架不住现在很多房价已经不止七折了,再加上现在很多二手房急着出手,价格直接跟法拍房差不多,谁还闲着没事去买法拍房呢?价格挂高了卖不过二手房,挂低一点要亏本金。
上海深圳还好一点,法拍房一般有6成清仓率,二三线城市普遍都是3成左右的清仓率,银行挂100套房子能卖出去30套就不错了,其他的全砸在手里。要是县城就更惨了,本来买房的人就少,知道法拍房的人更少,很多县级法院司法拍卖都是房子挂上去到流拍下架连围观的人都没有。
而且这还不仅仅是账面亏损的问题,还影响到了银行自身的风险。很多人不知道,银行有一个银行监管红线叫巴塞尔协议,简单说就是银行得有足够多的优质资产,不然它的信用评级就会低,就会影响经营,严重还会被监管处罚,只要房子还没上法拍,没有断供,那在银行的账上就还是房贷,是优质资产,随时都可以打包转让卖一个好价钱。但是一旦房贷断供变成真的房子到了银行手上,大家都知道地产是什么情况,整个银行的资产评估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银行的心思就很清楚,与其收你那套卖不掉还贬值的房子,不如让你继续欠着,哪怕你每个月只还一点,这笔房贷没有彻底地坏掉那么在自己的账面上资产就还在,万一哪天缓过来了,钱就能慢慢收回来了,这就更好了。
对普通人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好事,要是真的遇到难处了,主动跟银行商量下,银行一般也不会太为难你,特别像四川这种法拍房最多的地方,听说最极致的情况能直接给你本金都延期一两年,这样征信和房子都能保住了。
但是,像江浙沪这些房子好卖的地方,只要你断供银行还是会给你上架拍卖的,很多人都在等着出手捡漏,所以法拍房的成交率也比较好。比如宁波,今年一季度70%的法拍房都卖出去了, 而且八成是一拍被秒杀,这些地方的房子也不要轻易断供了,不然可能真的会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