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广益)在深交所进行IPO上会审核。新广益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新广益拟募集资金总额为6.38亿元。
新广益综合毛利率曾出现下滑,从2020年的38.74%降至2022年的31.76%,并在报告期维持在31-32%的水平。虽然高毛利率的核心产品(抗溢胶、强耐受性特种膜)收入占比高,但其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的新产品(新能源材料、光学胶膜、改性材料)收入占比提升,但毛利率普遍较低,从而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
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的关键原材料TPX粒子极度依赖单一日本供应商(三井化学),尽管通过贸易商采购,但源头集中风险未变。虽开发替代材料(PBT),但替代过程需要时间,供应风险短期内仍存在。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过高,虽然占比逐年下降,但集中度仍高。同时,部分客户同属一个集团(如MEKTRON集团),存在“单一集团客户”依赖风险。公司客户集中导致议价能力弱,易被“压价”。
此外,新广益的招股说明书曾多次出现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招股书曾错误披露与已注销公司的合同状态。新广益曾未主动披露重大专利诉讼(被积水化学起诉),直至监管问询才补充。
最后,新广益在提交IPO申请前夕(2021年11月)实施2.2亿元巨额现金分红,分红资金并非完全来自经营积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融资。此举被质疑为“先分红套现,后融资补窟窿”。
01 新产品毛利率低
新广益综合毛利率由2020年的38.74%降至2022年的31.76%,下降约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发行人综合毛利率保持在31-32%左右。
报告期内,新广益研发的新能源材料、改性材料等新产品收入占比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但由于发行人是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新进厂商,尚处于客户导入、产品探索、市场推广初期,而改性材料属于上游基础原材料,因此该等新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均低于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如新能源材料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 11.27%、4.76%、13.96%,改性材料业务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 13.88%、14.67%、23.65%。
从产品结构来看,抗溢胶特种膜与强耐受性特种膜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报告期(2022年至2024年),新广益来自这两种产品的收入占比高达93.33%、76.45%和73.8%。
这两种产品的毛利率变动,对主营业务毛利率影响较大。具体来看,受TPX粒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2020年至2022年,抗溢胶特种膜毛利率从33.09%降至28.65%,但到2024年该产品毛利率又增长至36.67%。
新产品毛利率整体较低且部分存在下滑。比如,报告期,公司新能源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11.27%、4.76%及13.96%;光学胶膜的毛利率分别为31.07%、11.75%及15.57%;改性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13.88%、14.67%及23.65%。
新广益解释称,2023年,作为新进入行业的厂商,公司正处于客户导入、产品探索、市场推广的探索期,因此新能源材料毛利率相对较低。对于光学胶膜,新广益解释称2023年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下游客户降本需求以及为了提升重要客户订单的占有率,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02 核心原材料集中,客户多样性不足
新广益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的主要原材料是TPX粒子。该种原材料几乎全部来源于日本化工巨头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 Chemicals)。尽管新广益试图通过五家不同的贸易商进行采购,但这仅分散了采购渠道,并未改变其核心原材料供应源头都高度集中在一家供应商那的事实。
此外,新广益为应对此风险开发了采用聚酯粒子(PBT)的替代性产品,并成功在部分应用场景中实现了对TPX膜的替换,但由于发行人使用 PBT 等其他材料替代 TPX 粒子产品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因此,新广益目前仍面临TPX粒子供应不稳定的风险。
2022年-2024年,新广益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始终较高,分别为69.64%、57.22%和52.89%。同期,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鹏鼎控股)连续三年为新广益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35.34%、26.08%和19.45%。
报告期,公司对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分别为11,432.71万元、13,594.02万元和14,408.38万元,占发行人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67.72%、59.71%和48.54%。
新广益的前五大客户有,鹏鼎控股、苏州维信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维信电子)、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景旺电子)、福莱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紫翔电子)等公司。报告期,鹏鼎控股、维信电子和景旺电子这三个客户始终位列公司前五大客户之中,这种客户结构虽显示出较强的合作稳定性,但也反映出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客户之间还存在关联关系,例如紫翔电子与珠海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属日本MEKTRON集团,而新广益通过珠海广泰科贸易有限公司(广泰科)对珠海紫翔的销售,本质上仍依赖MEKTRON集团的统一采购需求,这一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在“单一集团客户”依赖方面的潜在经营风险。
收入高度依赖部分前五大客户,也导致公司产品单价容易受到部分大客户的“压价”。比如,2022年,应鹏鼎控股为国产中低端消费电子产品提出的品质需求,新广益向其大规模供应了一款特定型号的PCB制程功能胶膜(属强耐受性特种膜),该产品主要用于铜箔表面隔离与保护,具备耐高湿和高洁净特性,但对高温、强酸碱及外部应力等要求较低。
而且该类产品销售单价较低(仅0.51元/平方米),2022年该产品销量达1056.65万平方米,占全年总销量的32.35%,同比2021年销量提升28.47个百分点。这一销售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强耐受性特种膜的整体平均售价从2021年的5.40元/平方米下降至2022年的3.50元/平方米,进而使得该类产品虽然总销量同比上升,但因单价下滑严重,总销售收入同比却下滑19.22%。
03 信息披露问题频出,存分红套现现已
公司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多次称与苏州润利达的采购合同仍在履行,但天眼查显示苏州润利达已于2022年3月注销,新广益直到2024年6月披露的招股书,才把表述改成“合同已履行完毕”。公司招股书存在过如此重大的错误,其如何向投资者保证,当前招股书中全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2022年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简称积水化学)起诉新广益专利侵权,而新广益在首次递交的招股书中对这一重大诉讼情况只字未提,直至监管问询后在2023年11月披露。这种“不问不答”甚至“问了才答”的信息披露策略,是否反映了公司管理层一种“选择性”的诚信观念,而非对投资者的信息透明和负责?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提交IPO申请前夕,新广益在2021年11月实施了高达2.2亿元的巨额现金分红。公司对此次分红的资金来源及影响给出解释,称资金主要源自历史经营积累与外部融资,其中2020年-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2.23亿元、外部融资金额合计2.33亿元。新广益同时强调,分红未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依据是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状况充沛且总体持续增长。
然而,2022年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9亿元,其中1.95亿元用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这揭示出该分红行为背后的关键问题:2022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快速回升,主要依赖于当年新的外部融资来填补2021年分红造成的巨大窟窿。这意味着新广益2021年的巨额分红并非完全建立在稳固的经营造血能力之上,而是通过 “先分红、后融资” 的模式实现资金循环,本质上有点 “拆东墙补西墙” 的操作。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IPO(Morse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