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云海肴官方微博发文称,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9月18日不幸去世,年仅40岁。
心梗是心肌梗死的简称。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但心脏的肌肉也需要依靠冠状动脉输送氧气和营养。当冠状动脉突然发生严重阻塞时,心肌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受损,甚至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
如今,心梗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据报道,今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化健康传播研究基地等发布了《支架术后患者疾病和健康管理认知蓝皮书(2025)》(后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接受支架手术的调查人群中,26.14%的心梗患者发病年龄不足45岁,最年轻的病例只有26岁,四分之一的患者在青年时期就已发生心梗。
“最年轻的心梗患者只有18岁”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40年前几乎见不到20多岁的心梗患者,而现在心梗在年轻群体中已不再罕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曾玉杰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早在2000年以后,心梗年轻化的趋势就已出现。在他的门诊中,心梗患者大多集中在20—50岁,其中30—40岁最常见,他说,“每天门诊上都有这类患者”。他在门诊上遇到过的最年轻心梗患者只有18岁。
“大多数年轻心梗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曾玉杰谈到,比如长期抽烟、熬夜、饮食无节制、缺乏运动,导致血压、血脂、血糖异常。而且,不少人明知习惯不好,却难以约束自己。性格因素也可能增加风险,爱急躁、易发脾气的人,更容易损伤心脏。
在他看来,心梗年轻化的核心影响因素为“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如果再叠加家族遗传倾向,风险会更高。很多人以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是关键原因,其实压力只是诱因。如果身体已埋下隐患,压力就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贾大成分析说,过去常说“病从口入”,多指食物不洁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但这类疾病已大幅减少。如今的主要问题是营养过剩和食品安全,以及饮食过油、过咸,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过重压力等,都成为年轻人心梗的主要影响因素。
心梗在性别上的差异也很明显。曾玉杰表示,男性总体上发生率更高,而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发病风险相对较低。但随着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这种保护作用消失,女性的心梗发生率会明显升高,甚至可能超过男性。
“发病前一周,身体就可能出现异常”
相比老年人,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往往更为凶险。曾玉杰解释,年轻人通常没有心理准备,也缺乏相关经历,血管突然堵塞时就可能导致晕厥,甚至出现猝死。近年来,这类患者的数量呈直线上升。不过,年轻人的身体耐受力更强,一旦得到及时救治,恢复情况和预后往往比老年人要好。
他强调,心梗并不是毫无征兆的突发事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发病前,身体可能已给出一些提示信号,比如血脂升高、体重突然增加等。关键在于能否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遗憾的是,不少人甚至包括部分医生,明知存在风险,却没有足够重视。
贾大成曾抢救过一名患者。发病前一周,这名患者就反复胸闷、憋气,坐车时常让司机停车,吸几口氧才能缓解。严重时,还曾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但他一直没有及时就医,最终因突发心梗去世。贾大成指出,发病前一周甚至更早,身体就可能出现明显异常,比如极度乏力、胸闷,甚至胸痛。对高危人群而言,这些症状更值得警惕。
曾玉杰提醒,胸闷、胸痛并不一定都是心脏病引起。但每当有知名人物因心梗去世的消息出现,往往会引发社会上的体检热潮。事实上,有胸闷、胸痛的人群中,最终真正发展为心梗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
贾大成表示,如果真的发生心梗,典型表现是剧烈胸痛,同时伴随心律异常、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心率可能突然加快或减慢,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这些都是危险信号,说明距离心脏骤停可能已不远。
“能否成功抢救心梗患者,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送医。”曾玉杰表示。就其所在医院而言,只要患者心跳停止之前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成功率就很高。近年来,国内已建立起胸痛中心网络,并为急性心梗等胸痛相关疾病开设了绿色通道。只要拨打120,急救系统会直接把患者送往最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贾大成也强调,心梗发作时,最重要的就是立即拨打120。
年轻人该如何预防心梗?曾玉杰建议,就生活方式而言,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一个明显的危险信号。他提醒,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血管往往已严重堵塞,因此从体检发现血管有斑块时,就应引起重视。
在贾大成看来,通常,年轻人无需做心脏的常规检查。但如果出现持续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做心电图、动脉CT或心脏造影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他还提出,饮食上要多吃杂粮和蔬果,尤其是绿叶蔬菜,尽量远离烟酒;同时保持规律、高质量的睡眠,适量运动也必不可少。
记者:牛荷
编辑:杜玮
上一篇:个体户和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座谈,广州释放强烈信号 广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企业家与市长恳谈会
下一篇:独家|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完成专家评审 5款“天价”CAR-T过评 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通过初审名单 今年首次指定商保创新药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