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ID:Story-about-Science),作者:Y博的科普园,题图来自:AI生成
9月19日,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与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热龙地区,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线上搞了一场烟花秀。
这烟花秀爆火,但应该不是策划者期待的火,在一片破坏环境的骂声中,相关视频纷纷下架。始祖鸟与蔡国强也都出面道歉。
在青藏高原这种生态脆弱区域搞一个毫无必要的烟花秀,无疑该批。但是,网上一些抨击把事件后果说得像把喜马拉雅山炸了一样,也未免过于上纲上线。
高原生态脆弱,经不起折腾。但始祖鸟、蔡国强搞的烟花秀毕竟只是短时间、一次性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远非长期的人类活动可比。放几个炮仗还能把喜马拉雅山弄塌了不成?
首先,这个烟花表演经过当地政府报备同意。新闻报道里的描述: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此前向媒体表示,此次活动已在生态环境局备案,手续合规。因烟花采用“环保材料”,未进行环境评估,仅经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获批。该负责人称,政府曾多次开会研究选址,评估周边野生动物情况,最终选定区域不属于生态保护区,且周边无人居住。
现在一些环保人士揪着没有搞环境评估这一点,批评不合规。是否所有在青藏高原的活动都要搞环评,以及具体到放烟花是否要搞环评,或是多大规模的烟花需要环评,这可以讨论。
但至少按这位负责人的描述,当地政府不是随手就批准,而是认真选过地方,评估了野生动物情况,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边无人居住。
你说放烟花的山脊上会不会有几只鼠兔莫名其妙被震撼了几分钟,当然有可能。但这是否是巨大的环境灾难,我很怀疑。
因为从一些报道里我们能看出,放烟花的地方不仅不是保护区,而且本来就有一定的人类活动。
一个是始祖鸟事后声明提到“燃放前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另一个是有媒体报道距离燃放点300米就是青稞地:
有牧民放牧、旁边有农户种地,看来这块地方本来就有不少人类活动。
对那些环保人士心心念念怕是被烟花吓死了的鼠兔们,是几分钟的烟花威胁大,还是畜牧业、农耕活动影响大?
另外,西藏当地也有放烟花的习俗,没那么不食人间烟火。比如这是网上2021年藏历新年时西藏地区放烟花的图片:
有些环保人士针对主办方辩解用的是环保可降解材料,提出高原环境降解缓慢,环保材料也不是万无一失。
这种质疑不是没道理。可是,一次用了最高环保等级材料的烟花表演,到底能留下多少人类痕迹?情况严重到了所谓的“炸山”吗?
在西藏,你能看到很多地方有五颜六色的经幡,这是当地藏民信仰的表达:
觉得放烟花属于严重破坏生态的环保人士,你们觉得这次烟花残留下的“痕迹”,能和多少经幡相当?
我这么说当然不是说烟花秀没错。它确实不对:这是一个毫无必要,也没多大意义的活动,给当地带来不必要的环境风险。
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批评,避免未来出现更多类似的不必要的“品牌展示”。
但是,环保需要的是实事求是而非极端夸大。青藏高原环境严酷,生态系统脆弱,这是事实;可这不等于放几分钟烟花,一座山就被破坏掉了,草甸就完了。
反倒要警惕一些追求极端纯净的“环保诉求”。像西方社会里有些人对西藏有着极度浪漫的想象,觉得那里一直维持在原始状态才是最好的,巴不得西藏现在还是没有铁路、没有公路的农奴社会。那才符合他们心里一尘不染的世界第三极形象。
可这对真正生活在青藏高原,与当地环境每天打交道的老百姓来说,是更好的吗?
无论是烟花秀的策划者,还是批准烟花秀的当地政府,我不认为他们就是要破坏环境或是不在乎生态保护。他们做的事,最终效果是很差;可做事的初衷,就当地而言,或许是希望能让外界注意到自己这块地方,说不定能在未来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这些极为偏远的地区,发展、改善当地人经济、生活条件的机会本来就少。面对一次事先考虑欠妥的作秀,无限夸大危害,上纲上线,后果会是什么?弄得以后想在当地搞点经济活动,想试着发展的人都噤若寒蝉,这会是好事吗?
更何况,真要从生态保护角度看,对环境有严重威胁、也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一些永久性、不可逆的大规模活动。
硬抓着一场愚蠢的烟花秀说是严重破坏高原环境,拜托,喜马拉雅山有那么不济吗,还怕两个炮仗不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ID:Story-about-Science),作者:Y博的科普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