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近日的一则权益变动公告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创始人之一王静在9月15日至22日间减持147.52万股,持股比例从5.17%降至4.99%,正式退出5%以上股东行列。据Wind数据测算,此次减持金额约为1403万元。
看似不大的减持,却是创始人家族持续套现的缩影。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盛发强、王静夫妇累计套现已超14亿元,逐渐淡出这家他们亲手打造的“中国户外第一股”。
从2009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风光无限,到2015年市占率登顶的行业巅峰,再到如今创始人家族套现离场、主业疲软与跨界遇阻并存的局面,让这家曾经的户外龙头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创始团队的全面淡出与“服装+芯片”双主业的磨合挑战,将持续考验公司的发展韧性,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创始人套现14亿元
1999年的中国户外市场尚处萌芽阶段,探路者以一顶帐篷起家,从北京香山脚下的小作坊起步,逐步构建起覆盖服装、鞋履、装备的全品类产品线,至今已有26年的发展历史。
十年磨一剑,2009年探路者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300005),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户外用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推力,品牌迅速开启“高光时刻”:2009年至2015年,探路者的门店数量从约200家飙升至1300余家,营收从2.94亿元暴涨到38.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净利润从4400多万元增至2.6亿元,市值也从上市初的28亿元冲到250亿元,实现了近十倍的增长。
转折始于2015年,这一年,探路者业绩直线下滑,营收从38.08亿元萎缩至2020年的9.12亿元,暴跌76%,净利润也连续亏损。
2020年,探路者全年录得2.75亿元亏损,这也是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最大规模亏损。就在探路者主业深陷困局时,2021年,曾任紫光国微董事长、紫光集团联席总裁的李明,以3.36亿元受让盛发强、王静夫妇持有的5169.13万股(占总股本5.85%),再通过表决权委托,合计控制探路者约13.66%股份,成为新实控人。
伴随控股权交接的,是创始人家族的持续套现。据当时媒体统计,截至2021年1月实控权变更节点,盛发强夫妇通过此前减持已累计套现约13亿元。若进一步叠加2022年盛发强单独减持的1767万股,以及后续多次零星减持操作,原实控人家族累计套现金额最终突破14亿元,相当于早期市值的一半,“离场”意图愈发明显。
时间来到2025年1月,盛发强与王静宣布解除一致行动关系,这一动作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原创始团队彻底与公司切割的负面信号,意味着其从探路者经营决策中的淡出已成定局。
仅时隔7个月,探路者便抛出19.3亿元定增计划,由实控人李明及其关联方全额包揽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定增完成后,李明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比例将提升至26.68%,其控制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双主业困局
一个深耕芯片领域的管理者,接掌户外用品公司,这场“跨界掌舵”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
2021年起,探路者在芯片赛道动作频频:先是以2.6亿元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随后又将韩国G2Touch、江苏鼎茂等芯片企业纳入麾下。从数据看,芯片业务一度成为“第二增长极”:2024年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66.56%,但这份“亮眼”没能持续。
2025年上半年,探路者的业绩显露出明显疲态,财报显示,公司当期营业收入6.53亿元,同比下降7.82%;归母净利润仅2009.41万元,同比大幅缩水76.5%;扣非归母净利润1575.53万元,降幅更是达到80.62%。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探路者户外业务营业收入为5.3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51%;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0%,但较上年同期590.93%的爆发式增长大幅跳水。
然而,就在探路者将精力投向芯片赛道时,国内户外市场正迎来爆发窗口期。2021年起,露营、徒步跃升为中产消费新风口,头部品牌竞争格局加速重塑:始祖鸟凭借高端功能性面料筑牢行业地位,凯乐石借登山赛事IP实现品牌破圈,而曾经的“后辈”伯希和更是以惊人增速实现赶超。
据伯希和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从3.5亿元飙升至17.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22.2%;同期探路者户外主业营收始终徘徊在10亿元左右,昔日“中国户外第一股”被新锐品牌甩在身后。
不过,探路者并未陷在“两头顾不上”的尴尬里,公司近期也开始尝试弥合跨界断层,推出智能滑雪头盔、下肢外骨骼装备等产品,试图将芯片技术嵌入户外产品,打造差异化优势。
探路者的尝试,显然是为两大赛道找到协同发力的突破口。但市场的质疑仍在,自研芯片技术的成熟度、与户外产品的融合深度,以及最终消费者的接受度,仍是待解的疑问。
如今的探路者,一边是增速放缓、仍需验证的芯片业务,一边是被对手超越、增长乏力的户外主业,创始人离场、新管理层跨界,每一个变量都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曾经的“户外第一股”能否在双主业中找到平衡,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