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虽无楼市“金九”,但重点城市推地积极,各色背景的房企拿地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土拍市场波澜不断。
9月25日,成都在中心区推出位于锦江区一心桥片区2号地块,属于纯住宅用地,占地只有18.71亩,容积率2.5,起拍楼面地价2.1万元/㎡!
这注定是成都9月以来一次不寻常的土拍盛宴。此次土拍共吸引了厦门国贸、中海、锦江统建、建发4家央国企参拍。
本周二的9月23日,成都曾推出龙泉的东安湖与十陵各1个地块以及新都老城1个地块,这3块地为“住宅+公用地”且均是低效用地变性再开发,最终被3家地方房企底价摘得。
9月24日,成都天府新区麓湖板块东区有2宗合计近95亩的连襟宅地推出,被中国铁建和成都产投联合摘得,溢价率16.4%,楼面价1.63万元/㎡。
去年9月,“四川本土房企”滨江润达丰曾以2.43万元/㎡楼面价一举麓湖片区乃至天府新区地王,至今无人超越,与2023年11月摘得紧邻的楼面地价1.69万元/㎡的一地块,就是已呈现的“麓湖丽世缦华”楼盘,合起来楼面价也不菲。
如今,成都锦江一心桥2号地最终被厦门国贸地产溢价19.5%摘得,成交楼面价2.51万元/㎡。
要知道,今年6月中旬,厦门国贸地产曾高溢价摘得锦江区一心桥片区1号地块,成交楼面价3.55万元/㎡,溢价率75.74%,号称“成都楼面价第二高”,该地块38.5亩,容积率也是2.5。
也就是说,厦门国贸两次溢价摘得连襟地块,前次拿地成本偏高,后一次拿地相对较低,综合起来可以相对拉低实际楼面价,但成本依然不菲。
自9月以来,作为成都核心区的五城区已有多个热点地块被成功出让,但房企拿地热情实际跟上半年比明显有所回落,应该说跟3季度房企销售端整体不佳或低迷有关。
比如9月16日,涉及成华区2个住宅地块,其中槐树店约19亩地被龙湖以1.58万元/㎡楼面价溢价5.3%竞得,另一宗位于八里庄的98亩地,被成华旧改和四川华西联合底价摘得,楼面价1.08万元/㎡。9月17日,成都金牛区国宾板块2宗宅地被成都轨道城投以1.21万元/㎡底价摘得。
综合成都9月已出让用地看,底价或低溢价成交居多,说明房企在销售端未有提振或下滑后,要么直接不拿地,要么谨慎补仓,比如龙湖属于急需补仓类型。
前不久,某TOP房企高层曾公开表示,近两年来随着优质低密地块和核心地块的供应,被压制的高端需求已逐步释放。高端市场热度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会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投资策略。
“有些一二线城市地王频出,比起上半(下半年)风险在加大。全国市场仍没有企稳,特别是7月和8月的情况比预期还更差,相比去年同比也在往下走。”
从全国房地产市场机会与风险监测系统数据看,今年8月,全国5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7月下降5%,同比下降20%,创十几年来同期新低。
据机构监测显示,今年前8个月,销售额破千亿房企只有5家,但占百强房企总销售额近乎半壁江山,“二八法则”愈发明显。
有意思的是,按克而瑞全口径统计,厦门国贸地产首次杀进房企销售额TOP20,前8个月销售额254.8亿元,位列第18位;权益销售额152.6亿元,排名第23位;新增土储货值184.6亿元,拿地耗资93.9亿元,排名均为14位。
厦门国贸地产背靠厦门国贸集团,近些年发力地产明显,被追捧为闽系地产国企“三剑客”之一,另两家是厦门建发和厦门象屿。
来源:地产密探图库
厦门国贸地产今年最近3个月内两次重仓成都核心区溢价拿地,足见其对高能级核心城市的重视。据查,其2021年首次入蓉,首个项目是接手融创的并联合开发的“国贸锦原”。
在彼时上述项目发布会上,厦门国贸地产成都负责人曾信誓旦旦地说,集团已明确川渝发展目标,剑指西南,3年必破百亿,并强调“坚定深耕成都,已制定远期拿地战略”。
2022年3月底,厦门国贸地产曾以1.39万元/㎡楼面价底价竞得位于青羊区康河街道董家坝社区8组,马厂社区2、3组的一块宅地。2023年5月,其以溢价近11%竞得武侯区红牌楼片区42.76亩宅地,成交楼面价1.72万元/㎡,清水最高被限销售均价3.13万元/㎡。
今年前8个月,在成都楼市销售排行榜中,前三甲分别是华润置地、中国铁建和成都轨道城投,91.17亿元、87亿元和61.53亿元,厦门国贸地产销售额14.86亿元,排名第38位。2024年,厦门国贸地产销售额只有10.62亿元,排名第39位,而2023年未入围成都房企销售额50强。
从经营角度看,厦门国贸地产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5.46亿元,同比增幅约71.6%;净利润4.39亿元,同比暴增235.1%。该期末,其货币资金余额101.1亿元,无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37.4亿元,较上年底减少23.7亿元,一年期以上的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195.4亿元。
从以上数据看,厦门国贸地产今年中期业绩喜人,短期偿债无压力,业内预估其接下来至年底前还会择机高频拿地,毕竟当前重点土地市场整体已趋于理性,手中有钱自然要加大补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