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9月25日消息 近日,一段“汽车电池在热失控下弹射出去”的演示视频引起网友热议。
视频中,一辆车身贴着“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研究中心”海报的汽车进行动力电池弹射技术演示。该技术能在电池热失控的时候,将电池抛出车身数米外,实现车电分离。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起争议。有网友评论称“把安全给自己,把危险留给别人”,还有网友称其为“公路鱼雷”……
9月24日,红星资本局联系到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研究中心(下称“碰撞中心”)负责人,对方表示,网传视频是动力电池弹射技术的内部测试画面,测试是在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该项技术不存在“甩锅”给他人的情况,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热失控电池的拆卸以及维修问题。
相关演示画面截图
碰撞中心负责人:视频为内部测试画面
该技术适用修车场景
视频中称,这项电池弹射技术,由碰撞中心与均胜电子(600699.SH)联合推出。
均胜电子9月23日回复红星资本局:均胜电子与碰撞中心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开发协议,网传的“电池弹射技术”与公司无关。
9月24日,红星资本局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下称“汽修行业协会”)采访了解到,碰撞中心是汽修行业协会下设的研究中心,由企业运营,协会进行监督和指导。
随后,红星资本局联系到碰撞中心负责人。对方表示,动力电池弹射技术是碰撞中心开发的,网传视频是动力电池弹射技术的内部测试画面,测试是在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红星资本局了解到,该技术于2023年申请专利,目前专利处于实质审查中。
许多网友担忧,电池从车身中弹射出去,是否会对周围行人、行车等造成伤害。该负责人称,这个技术并非“甩锅”给别人,出发点是解决汽车电池的安全隐患问题、解决维修行业将来要面对的热失控电池拆卸以及维修问题,适用的是修车场景。
该负责人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标准要求电池系统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对于维修行业来说,则需要进一步考虑电池热失控2个小时之后的维修问题。
“2小时之内不起火、不爆炸,(但是)电池热失控并没有被控制,怎么办呢?眼睁睁看着这台车被烧掉吗?让4S店来拆,谁敢拆?通过弹射技术就能够把电池在安全的情况下弹射到一个安全区域,电池如果能修就修,即使不能修也不至于把整车都烧掉。”该负责人称,“系统手动(操作)的前提是安全,不是谁想在哪个地方弹它就能弹的。”技术基础上,目前大部分汽车具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环境感知系统,能够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判别。
从业者谈电池弹射技术
“车企更偏向于提高电池安全性”
对于动力电池弹射技术的应用情况,碰撞中心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该项技术目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还不确定未来是否会应用,要看市场是否认可。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该负责人所在的企业就属汽车维修行业,是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工具以及养护产品的制造商。
9月25日,红星资本局咨询多位业内人士对动力电池弹射技术的看法。
有汽车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是用于维修场景,有一定价值,可以避免整车起火。另有汽车行业人士介绍,目前很多车企都在自研电池,更偏向于从底层直接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电池弹射出去。而且为了整体设计结构的一致性,车企偏向自研和协同创新。
还有电池行业从业者表示,目前来看,这个技术还只是概念技术,需要更多测试。
一名新能源车换电产业人士则认为,该电池弹射技术的核心问题是,目前看,弹射受损且有起火风险的电池时,无法控制弹射轨迹与落点,即便能让电池与整车剥离,剥离后的电池仍会因不可控性带来危险。相比在危险发生时剥离电池,更关键的是提前预防,通过技术手段将电池热失控和起火的几率降到最低,这才是解决电池安全问题的根本思路。
红星新闻记者 符小茵 吴丹若
编辑 陶玥阳
审核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