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社会发展的“引擎”,人类文明的“燃料”。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消耗石油7.56亿吨、天然气4260.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年需要石油0.56吨。正是源自高效优质的能源供给,支撑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市场。
9月25日,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中国石油迎来成立7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忆往昔,中国石油人的每一次求索与跨越,都印证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看今朝,中国石油“三个1亿吨”格局的形成与持续巩固,正加快向“油气热电氢”和“炼化生精材”综合性国际能源与化工公司转型跨越。
艰苦创业,为祖国“站起来”壮筋骨
时光回溯至1949年,新中国百废待兴,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存续与发展命脉。
中国石油就在国家建设最急迫期间孕育而来。随着玉门油矿的解放,以及石油管理总局开始规范运行,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开始由分散走向集中统一管理,并拉开了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川南地区钻井作业现场
从发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到建成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再到展开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川中会战,石油工业发展初见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为扭转局面,党中央作出“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松辽盆地则成为“战略东移”的主战场。
1959年,松基3井喜喷工业油流,震惊世界的大庆油田横空出世。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和“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的惊天壮举,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一举跻身世界产油国前列,持续强壮国家经济命脉。从克拉玛依到大庆,从辽河到华北,一场场石油会战,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能源根基,中国石油也由此成为共和国当之无愧的“工业血液”输送者。
改革图强,为祖国“富起来”当先锋
改革开放的春雷,为中国石油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国石油勇于自我革命,率先在国企中实行“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极大激发了企业活力。198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迈出关键一步。1998年,顺应国家战略重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正式组建,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运营,开启了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果断“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能源体系。从1993年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项目起步,到成功开拓苏丹、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等国际市场,中国石油的海外足迹遍布五大洲。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石油已建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运营着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跨国油气运输通道,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亿吨以上高水平。这不仅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辟了多元渠道,更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友谊带向了世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担当,为祖国“强起来”赋新能
新时代以来,中国石油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肩负起“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时代重任,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乌图美仁凯驰100万千瓦伏电站
——能源保供“顶梁柱”作用更加凸显。中国石油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长庆油田建成年产超过65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西南油气田迈向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富满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国内油气产量当量持续增长,形成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油气供应新格局并不断巩固。广东石化、塔里木和长庆乙烷制乙烯等一批标志性炼化项目建成投产,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炼化生精材”产业结构初步构建。覆盖全国的近2万座加油站,日夜不息地为经济社会运转和民生需求提供着可靠保障。
——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石油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明确提出“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从松辽盆地的风光发电项目到环渤海湾的地热项目,从玉门油田的“绿氢”示范基地到逐步遍布全国的综合能源服务站,中国石油正加速从传统的油气生产商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2024年,中国石油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公司国内能源供应比例已达7%。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石油已战略性布局可控核聚变等未来终极能源技术,展现了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
——科技创新“国家队”实力彰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石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高地、人才高地。今年年初,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成功钻探至万米以上,并在陆地万米深层全球首次发现油气显示,标志着我国深地油气勘探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围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等领域深挖技术潜能、突破瓶颈制约,中国石油在页岩油气革命、超深钻探、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同时,中国石油还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信息化补强核心工程国内全面上线,自主研发的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赋能全产业链,智慧油田、智能炼厂、智慧销售成为现实,正在重塑能源行业的未来图景。
——社会责任“践行者”本色不改。无论是在抢险救灾一线,还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亦或是北京冬奥会、成都世运会等国际盛事的服务保障中,中国石油始终挺身在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年“旭航”助学、百亿帮扶投入、万千石油志愿者身影,深刻诠释了“中国石油是党的中国石油、国家的中国石油、人民的中国石油”,彰显了心系家国、服务社会的央企担当。
七十五载栉风沐雨,九万里风鹏正举。站在新的历史方为,中国石油已描绘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宏伟蓝图。展望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使命,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篇章,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路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