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网站发布的批复显示,该局核准宫永媛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消金”)董事、总裁的任职资格。
2025年1月,建信消金原总裁李建峰升任董事长,此后总裁这一职位空缺至今。据了解,宫永媛原本来自建信基金,今年7月24日,建信基金曾发布公告称,原副总裁宫永媛因“股东方另有工作安排”,离任公司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首席信息官三项核心职务。
建信消金迎第二任总裁
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出的批复指出,核准宫永媛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裁的任职资格。
在批复中,北京金融监管局对建信消费金融提出明确要求。公司需督促宫永媛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有关监管规定,自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到任情况。若未在规定期限内到任,该批复文件将失效,决定机关也将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此外,建信消费金融还应督促宫永媛持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
本次获批后,宫永媛也将成为建信消金第二任总裁。此前,建信消金首任总裁为李建峰,其于今年1月出任建信消金董事长一职,接替该公司原董事长童雪锋,完成建信消金的首次“换帅”。
据了解,宫永媛已加入建行二十余年,与上一任总裁李建峰一样,宫永媛也曾于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任职。
公开资料显示,宫永媛于2001年7月加入建设银行,在个人金融条线深耕超过17年,先后任职于个人银行业务部、个人金融部及个人存款与投资部。2015年11月,宫永媛升任个人存款与投资部资深副经理。2018年6月,宫永媛跨界进入建信基金,担任纪委书记、党委委员。2023年2月,宫永媛被任命为建信基金副总裁,随后在同年12月兼任财务负责人,2024年3月再添首席信息官头衔。
就在两个月前,7月26日,建信基金发布了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此次高管变更涉及多个重要职位,离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宫永媛,其同时担任的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首席信息官职务均发生变动。
这位身兼三职的核心高管突然卸任所有职务,这距离她2023年2月升任副总裁仅过去两年六个月。一人同时卸任三个高管职位,在国内公募行业相对少见,这一变动彼时曾引发市场关注。
公告显示,宫永媛的离任原因是股东另有工作安排,离任日期为2025年7月24日,且不会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建信基金在公告中对宫永媛女士任职期间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了深切感谢。
上半年净利润下降超95%
作为注册资本位列行业第三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建信消金成立于2023年6月,是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建设银行(持股83.33%)、北京国资公司(持股11.11%)、王府井集团(持股5.55%)共同组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据悉,建信消金注册资本为72亿元,位列行业第三,仅次于蚂蚁消金的230亿元和招联消金的100亿元。
不过,在业绩方面,建信消金表现不及预期。建设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建信消金资产总额126.71亿元,较去年末增长0.78%;上半年净利润0.03亿元,同比下降95.24%。
与同业比较之下,以资产总额进行排名,建信消金则被排名在31家持牌消金中的20名开外。
同业中,与建信消金资产总额及排名相近的几家消金公司,在2025年半年业绩披露中呈现不同态势。其中,阳光消金总资产超越建信消金,实现总资产144.18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7.38%;净利润方面与建信消金一样,均呈下降趋势,为0.17亿元,同比下降72.6%。
此外还有同一梯队的北银消金在上年交出不错成绩单,实现资产总额154.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3%,净利润达1.02亿元,同比增长50%。
当前,在竞争激化、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尾部消金机构面临加剧挑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持牌消金行业整体将朝着智能化、普惠化、场景化方向发展,金融科技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头部机构将继续依靠技术、资金和场景优势,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腰部机构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风控能力,以应对监管和市场竞争;尾部机构仍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消费金融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新阶段。尾部机构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主要还在于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尾部消金自身受限于资本实力弱、场景资源匮乏、科技投入不足,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又面临头部机构下沉挤压和监管合规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获客难、资金贵等问题。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建信消金作为背靠建设银行的持牌机构,虽凭借股东背景在资金、风控基础上具备先天优势,但此次净利润大幅下滑与资产规模排名靠后的表现,也暴露其在消费场景拓展、数字化运营效率上的短板。未来,建信消金能否借助股东资源补齐短板,将成为其能否在持牌消金行业竞争中“突围”的关键,也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