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人常讲“天狂有雨,人狂有祸”,这话放在香港富二代古汉宁身上,再贴切不过。谁能想到,两年前他面对讨薪员工撂下的狠话,如今竟一字不差地应验在自己身上。
2023年,古汉宁因为发不出工资,被员工堵在公司大楼里。他不慌不忙,反而对秘书轻描淡写地说:
“让他们去仲裁呗,一审二审慢慢来,拖到最后说不定公司破产,钱都不用我还了。”
这话听起来嚣张,却也透着一丝天真。他大概没想到,法院的清算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2025年9月,上市公司亿晶光电发布公告,原实际控制人古汉宁所持有的公司股权,已全部被法院处置完毕。他持股归零,彻底“裸奔”出局。
这些股权,是他父亲古耀明在2019年花了整整30亿元买下来的,原本指望能成为家族转型的“金母鸡”。
谁料到,交到儿子手里不过四年,不仅没孵出蛋,连鸡窝都赔了个精光。
古汉宁是个标准的“房二代”。他1993年出生,香港永久居民,父亲古耀明是广东河源人,80年代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那个年代少见的高材生。
古耀明赶上深圳大开发的浪潮,从测绘技术员干起,慢慢拉起一支施工队,1996年在布吉拿下第一块地,创立了“勤诚达”。
这家公司后来在深圳房企中排进前六,尤其擅长旧城改造,业务一度拓展到广州、长沙。
旧改这行当,周期长、垫资大,对资金链极其敏感。2017年左右,古耀明察觉到地产行业风向有变,开始寻找新出路。他选中了光伏行业,盯上了亿晶光电。
谈判谈了两年,2019年,他终于以30亿元拿下亿晶光电的控制权,本想自己先带路,再逐步交给儿子。
没想到,2020年一场风波打乱了计划——深圳龙岗区一位副区长被调查,而古耀明早年正是在龙岗起家。
虽然他最后有惊无险,但这场风波加速了他的交班。2021年,28岁的古汉宁正式接手公司。
古汉宁接手时,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下行周期。但他不信邪,认为这只是短期波动,不但不该收缩,还应该“抄底”。
抄底需要钱,可勤诚达当时已经借不到什么钱。于是,古汉宁做了一个致命的决定:用亿晶光电的股权,为地产板块的融资做担保。
这个决定,等于把父亲好不容易从地产篮子里拿出来的“鸡蛋”,又塞了回去。
结果可想而知。地产没抄到底,勤诚达反而崩得更快。到2023年,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了,这才有了文章开头员工围堵讨薪的那一幕。
而亿晶光电的股权,也因为担保连带责任,被法院轮候冻结。债主们纷纷上门,官司一场接一场。
古汉宁当年对员工说“仲裁慢慢来,破产就不用还钱了”,没想到法院真的来了,但不是帮他逃债,而是帮债主讨债。
从2023年开始,他持有的亿晶光电股权被陆续冻结。2024年底,法院启动司法拍卖。可惜光伏行业也不景气,股权几次流拍,直到2025年9月才全部处置完毕。
30亿买来的公司,四年时间被全部清零,古汉宁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富不过三代”。
有人可能觉得,古汉宁失败是因为他年轻、没经验。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出在他的态度和能力上。
公开资料显示,古汉宁2018年时25岁,仍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读本科。25岁还没毕业,难免让人怀疑他的学习能力和责任心。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很多老板也没读多少书,不照样成功?
但我们要看清楚,那些“没读书”的老板,大多是因为当年没条件读书,而不是有书不想读。他们在商战中摸爬滚打,练就了极强的学习和应变能力。
反观古汉宁,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完整的接班计划,却连最基本的风险隔离都没做到。
还记得2023年,北京石榴集团的老板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当场下跪,发誓用生命保障投资人权益。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他展现了负责的态度。
而古汉宁面对讨薪员工,却是一副“你们随便告,我无所谓”的姿态。这种态度,不仅寒了员工的心,也让外界对他的经营能力彻底失去信心。
企业的生死,往往不在于外部环境多差,而在于老板有没有担当、有没有能力。
商场如战场,不管你爹是谁,最终要靠真本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