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费心懿
编辑丨骆一帆 江佩佩 张嘉钰
一场历时两年多的“豪门内斗”迎来终章。
2025年9月29日,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朋泽贸易)与杉杉集团管理人、重整投资人联合体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有中国“民营船王”之称的任元林有望入主。重整投资人包括新扬子商贸、新扬船、TCL产投、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等。
这场由创始人郑永刚猝然离世引发的控制权争夺战,历经其子郑驹与其妻周婷的董事席位之争、董事长更迭、司法强制执行最终落幕。如今,随着新实控人任元林的登场,杉杉股份不仅将迎来新的资本掌舵者,更面临业绩复苏、产业整合与战略重塑的多重考验。
350亿杉杉股份重整进展
72岁中国民营船王或将入主
9月30日晚间,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杉杉股份”,600884.SH)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杉杉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杉杉集团管理人(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指定的杉杉集团和朋泽贸易合并重整案管理人,下称“管理人”)与江苏新扬子商贸有限公司、江苏新扬船投资有限公司、厦门TCL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等重整投资人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
根据公告,重整投资人拟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保留股票表决权委托”三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集团、朋泽贸易持有的杉杉股份 23.36%股票的控制权。
杉杉股份称,如上述重整成功,公司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投资人持股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任元林。
根据协议,该联合体受让股份对价共计约32.84亿元,以取得杉杉股份23.36%股权的控制权。
值得关注的是,现年72岁的任元林是国内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的创始人,在业内有“中国民营船王”之称。
2007年,扬子江船业在新加坡上市。扬子江金控则是扬子江船业于2021年分拆出来的投资业务部门,并于2022年4月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新扬子商贸作为扬子江金控旗下的主要国内投资平台,对外投资企业达57家,涉及金属、船舶、化工、新能源等行业。
豪门恩怨落幕
2023年2月,“杉杉系”在创始人郑永刚去世后不久麻烦不断。先是其子郑驹和遗孀周婷之间“豪门之争”引发混乱,随后不断发酵的资金链危机最终让这家昔日的服装巨头、如今的锂电材料龙头陷入了控制权生变的低谷中。
郑永刚去世后,其长子郑驹迅速行动,在2023年3月全票当选杉杉股份董事长,但这一结果遭到遗孀周婷的强烈反对。周婷主张自己应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并一度以“合法继承人”身份介入公司治理。此后,双方在董事会席位、信息披露、公司战略等多个层面展开拉锯。
转折发生在2024年11月,杉杉股份公告郑驹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周婷接任。这场持续近两年的继承人之争看似以遗孀胜出告终。然而,风波并未平息。2025年2月,杉杉集团被裁定进入破产重整,家族控制的时代正式终结。
更关键的是,因连带担保责任,郑驹所持的181万股杉杉股份被法院强制执行,持股归零,彻底退出公司治理舞台。
2025年2月25日,宁波市鄞州区法院裁定受理杉杉集团破产重整案。3月20日,法院裁定对杉杉集团和其全资子公司朋泽贸易进行实质合并重整。6月6日,管理人发布意向投资人招募公告。
锂电行情强势复苏
杉杉股份年内股价翻倍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电动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锂电行业迎来了一场“强势反弹”。作为锂电核心材料环节的负极赛道,率先走出此前的调整周期,呈现出“量价齐稳、集中度提升”的向好格局。
在此背景下,人造石墨负极龙头杉杉股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两大核心主业合计实现净利润达4.15亿元。截至9月30日,杉杉股份股价上涨5.37%,年内上涨113.42%,报15.9元/股。
2025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支持锂电、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为负极材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除了把握国内政策红利,杉杉股份还在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以应对全球锂电市场的增长需求。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芬兰建设的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项目进展顺利,已通过EIA(环境影响评估)环评公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杉杉股份辐射欧洲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的重要基地,有效降低关税、物流成本,提升公司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还与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拓展天然石墨材料市场,进一步完善全球供应链布局,快速响应全球客户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
从技术积累来看,杉杉股份在负极赛道的“先发优势”难以复制。自1999年开始产业化负极材料以来,公司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已拥有20多年的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是国内负极材料产业的“先行者”和“技术引领者”。负极材料子公司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则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这些荣誉背后,是公司深厚的技术沉淀。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领域已拥有授权专利359项,其中包括12项国际专利、234项国内发明专利和113项实用新型专利。
对于负极材料下半年的走势,业内普遍持乐观态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储能“抢装潮”的延续,锂电行业的高景气度有望进一步延续,负极材料作为核心环节,其需求增长将更具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杉杉股份凭借其在技术、产能、客户、供应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有望继续享受行业复苏的红利。
从行业层面来看,负极赛道的“结构性机会”仍将持续。
随着下游客户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循环寿命要求的不断提升,快充负极、硅基负极、硬碳负极等新型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杉杉股份作为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者,有望凭借产品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同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趋势将继续,头部企业的竞争壁垒将进一步强化。【详见:】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江佩佩 张嘉钰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