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洞见ESG》9月刊
我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监管声音
监管声音|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监管声音|生态环境部李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稳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9月2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现场发布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介绍了2024年以来全国碳市场的进展和成效。碳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持续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稳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主体和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好发挥市场功能,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和创造力。【点击查看详情】
监管声音|央行副行长陆磊: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并披露可持续信息要求
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碳市场是形成碳定价的重要基础制度,合理碳价能够有效引导资源配置。从全球碳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部门参与碳市场建设有助于活跃碳市场交易,提高碳定价效率,防范价格过度波动风险。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责无旁贷地支持碳市场健康发展。【点击查看详情】
监管声音|央行张蓓:转型金融试点贷款破600亿,精准滴灌城市发展
近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全球治理框架下的绿色金融创新与合作论坛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十周年年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蓓重点介绍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最新进展。人民银行在广泛征求相关部委、国际机构、研究机构以及金融机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生物多样性金融(或简称“生多金融”)标准,在有能力、有意愿的部分地区启动试用。【点击查看详情】
政策速递
政策速递|详解“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答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
9月1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在碳市场建设上,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后,覆盖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点击查看详情】
政策速递|“人工智能+”能源落地提速,能源企业抢占新赛道
人工智能正在赋能千行百业,而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领域,也迎来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关键进程。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能源行业智能化发展正在从顶层设计走向规模化落地,这将深刻影响市场主体的发展。【点击查看详情】
政策速递丨输配电价定价办法启动修订,增加适应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要求
9月8日,围绕输配电价定价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和《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的修订征求意见稿。根据近年来行业发展情况,结合工作实践需求,在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地方、企业、专家意见基础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优化,政策框架和主要方法保持总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情】
封面文章
封面文章|中国提出全经济减排目标,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在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点击查看详情】
封面文章|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落地: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
行业洞见
行业洞见丨酒类全品类覆盖!中国酒业ESG评级平台2.0重磅更新
9月18日,2025 年中国酒业协会酒与社会责任促进工作委员会年会暨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酒业ESG评级平台2.0版本的全品类覆盖成果成为核心亮点,该平台已从最初的白酒、啤酒、葡萄酒3大品类,扩容至涵盖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露酒、果酒、威士忌、白兰地、利口酒及配制酒、酒精在内的十多种品类,实现酒类全赛道覆盖。【点击查看详情】
行业洞见|上合组织“千万千瓦”级别风光项目已定,中企新能源出海再提速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上海合作组织正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力量。近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在京正式揭牌。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指出,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是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能源合作的必然要求。据悉,结合此前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的,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双千”项目),平台建设将为“双千”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点击查看详情】
行业洞见丨全国碳市场首份中央文件释放强信号!企业ESG信披迫在眉睫
中办、国办近日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近年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人民银行、国资委、证监会出台了多份企业可持续信披政策和指导文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截至9月3日,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2523家披露了2024年ESG报告,披露率为46.49%。
ESG会客厅
ESG会客厅丨专访许小峰: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将成为常态|首席气候官
今年华北地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气候现象:雨季提前并延长,极端暴雨与持续高温并存,刷新了多项历史记录。同期全国平均气温达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位列次多,极端暴雨与持续高温在区域内分化并存,引发社会对城乡安全、能源稳定及气候适应能力的广泛关注。【点击查看详情】
ESG会客厅丨专访张人禾:1.5℃温控下,气候变化重塑行业格局|首席气候官
ESG会客厅丨专访周大地:“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重塑,新能源与储能迎新机遇
ESG会客厅丨专访张为国:聚焦污染物、能源与水资源,交易所下发ESG新指南
直击服贸会
直击服贸会丨服贸会“绿意浓”!记者带你打卡金融、环境服务专题展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开幕。今年的金融服务专题展览分布在5号馆和6号馆,展览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围绕“数智驱动 开放共赢”的主题,由专题展览、配套活动、洽谈交流、成果发布四部分组成。线下参展企业达97家,包括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71家。金融服务专题的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展商选择来到服贸会,共同拥抱金融发展的新机遇。【点击查看详情】
直击服贸会丨服贸会绿意浓:氢能应用深化,零碳园区落地提速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开幕。作为服贸会核心专题之一,环境服务专题展在北京首钢园7号馆同步亮相。以“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为代表的能源企业纷纷展示氢能、CCUS(碳捕获和封存)等绿色低碳技术新方案。与此同时,零碳园区建设已逐步走出政策蓝图,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正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之路上加速前进,“含绿量”持续提升。【点击查看详情】
直击服贸会丨AI赋能、遥感监测……服贸会热议“双碳”新路径
近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火热进行中。开幕日下午,服贸会环保主题论坛——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在首钢园举办。围绕“科技领航启新程,智绿融合创未来”主题,探讨如何为环保产业绿色变革注入新动能。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技赋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应通过强化可再生能源、AI监测等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全球气候治理。【点击查看详情】
直击服贸会丨环保产业协会郭承站:共享减污降碳技术成果,推动全球节能减排
“走出去”分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装备材料、包括人才走出去,三是产业。中国环保产业特别是“双碳”战略的各项技术装备材料,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在新技术方面,核电技术在全球现在已经领先,光伏、风电技术不仅技术先进,而且成本较低,本身就节能减排。我国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也具备了“走出去”的优势。【点击查看详情】
直击服贸会丨服贸会秀“绿”绩:42.4万亿信贷筑基,碳减排工具成效初显
出品:陈晨星
监制:耿雁冰 丁青云 曹金良
统筹:李博 李新江
主编:李德尚玉
编辑:陈洁 包芳鸣 朱益民 张星 周上祺 黄剑 曾芳
记者:雷椰 卢陶然 周潇枭 唐靖
视频编辑:张迎 柳润瑛 许婷婷
新媒体统筹:谭婷
新媒体运营:黎雨桐 陆秀 洪丹华
设计统筹:林军明
设计:王冰
开发:黎信文 赵崇贺 江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