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起,中国已经没有再从美国进口大豆,这一变化意味着27年来的首次。造成这一局面的,是双方互相加征的高额关税。美国挑起了贸易冲突,而中国则做出了回应。虽然两国的行动都符合贸易规则,但它们的后果却充满了冲突。
特朗普在8月时曾亲自推销美国的大豆,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应。美国农业州的农民开始向华府发声,抱怨找不到买家,收割机的忙碌却没有人前来购买。到了10月1日,特朗普终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计划在即将召开的APEC峰会上将大豆问题作为一个“主要议题”进行讨论。他甚至表示,将用从关税中“赚到的钱”来补贴农民,同时指责前任总统拜登,让中国放弃了数十亿美元的大豆订单。
然而,这个损失远远不止几十亿美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的总值达到120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更严重的是,美国今年的大豆销售季里,中国的订单为零,不是少,而是完全没有。市场的反应非常直接——当你关闭了自己的大门,别人就会去其他地方找买家。
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在中国市场表现抢眼。它们的关税仅为3%,而阿根廷还暂停了粮食出口税,进一步提高了竞争力。对于商人来说,价格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哪里更便宜,哪里更稳定,买家就去哪里。
美国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也在增加。就在特朗普发文的前一天,共和党议员和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举行了闭门会议。会议之后,大家都认识到,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大豆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现象。这个事实,已经不再是政治上的“表演”,而是现实中的利益考量。
在9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公开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55%的关税,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现状”。他接着提到,政府希望找到一些能够让双边贸易“自由增长”的领域,比如美国农产品和中国消费品。但这番话显然存在矛盾。一方面,你关闭了市场的大门,另一方面却试图谈判合作。这种逻辑显然无法自圆其说。
美国曾依赖中国市场作为大豆的主要买家,而现在,由于高额关税的影响,中国买家已经开始寻找其他供应源。特朗普希望将大豆作为谈判筹码,用“更多买大豆”来换取关税的松动。然而,市场的变化不是通过一条推文就能逆转的。订单已经转移,新的供应商已经崛起,价格、物流和合同的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要改变这一切,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特朗普提到,他计划用关税所获得的资金来补贴农民,听起来像是“打了你一下,再给你抹点药”。但这个补贴能维持多久?能够弥补的损失有多大?这些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更让人尴尬的是,他还把责任推给了拜登。这样做能让仓库里的大豆多卖出一吨吗?对于农民来说,补贴是一时的,而销路才是长久的,谁都清楚这一点。
此前,中美曾达成共识,暂停关税战,窗口期持续到11月10号。如果无法达成协议,美国计划对中国加征145%的关税,中方则会对美方加征125%的关税。这一举措几乎意味着双方的贸易将陷入全面瘫痪。美国的通胀将会飙升,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将会进一步增加。而美国这两年已经面临着较大的生活成本压力,牛奶、鸡蛋和汽油等商品的价格,已经让不少家庭感到吃力。这些问题远不是简单的政治话术,而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困境。
许多人猜测,中国会不会在APEC峰会上给美国一个“台阶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取决于实际行动。是撤销不合理的关税,还是继续空谈?是解开市场的束缚,还是继续加紧压制?在没有实际诚意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轻易给予“口头承诺”。大豆只是这一系列问题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规则、公平和稳定预期的重要性。
美国农业州的压力和国会的务实态度,已经非常明显。然而,政策层依然在坚持“我们是受害者”的叙述。将责任推给外部,可能能够赢得一时的掌声,但却无法赢得市场的长久支持。越是强调自己是被动的一方,越说明中国的反制措施正中要害。简单来说,谁不尊重市场,市场就会给予回应。
再看南美国家的崛起。许多人问,南美的红利能持续多久?关税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阿根廷暂停粮食出口税的政策,增加了更多的竞争优势。中国的供应链多元化,实际上是商业常识。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稳定供应,这些都是重要的基本需求。谁能满足这些基本需求,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
有人提醒,中美彼此间仍有合作需求,谈判是必要的。没错,谈判是必须的。但真正需要谈的,是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谈来解决问题。如果一方面高举55%的关税,并称之为“良好现状”,另一方面却试图向中国市场销售农产品,并用“增加采购”作为谈判筹码,那么这种局面注定难以有好的结局。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关税就像是一个看不见的税单,直接增加了每个家庭的支出。虽然补贴能帮助缓解一时的压力,但通胀会持续跟进。而对于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来说,市场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供应来源更加多样化,议价权和产业链的安全性也更强。这是一场进退之间的博弈,时间将最终给出答案。
最后,特朗普可能需要思考的是,将关税战当作第二任期的政绩,并希望通过强硬的立场来获得支持,听起来虽然很有气势,但这样的做法到底会付出什么代价?是农场主、卡车司机,还是超市前的年轻父母?政治的喧嚣终会过去,剩下的只有账本,而账本不会撒谎。
大豆的确会上桌,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一道菜。关税、规则和信任,任何一个缺失,都会使整个局面不稳。真正的抉择,在于如何行动:继续坚持55%的关税,还是通过实际的措施,撤销不合理的关税,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问题不在于谈判,而在于是否将谈判变成一场政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