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然而这一次的制裁引发了不少争议。表面上看,欧盟好像在对俄罗斯出手,但细一琢磨,发现制裁的重点似乎是中国的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难道欧盟不仅要打击俄罗斯,还暗藏了想要“收拾”中国的意图吗?
冯德莱恩的这轮制裁可谓相当严厉。原油的价格上限被直接从每桶60美元降低到了47.6美元,这意味着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将大幅缩水。冯德莱恩在新闻发布会上气吞山河,表示过去三年俄罗斯在欧洲的石油收入已经下降了90%,并且这次制裁将进一步“关紧水龙头”,使俄罗斯彻底失去欧洲市场。
然而,冯德莱恩的言论并不完全成立。她所谓的“俄罗斯石油收入下降90%”,指的仅仅是欧盟的市场。事实上,俄罗斯早就将其石油出口的重心转向了亚洲。欧盟的制裁看似强硬,但却没有考虑到俄罗斯市场的调整。
另外,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冯德莱恩推动这么激烈的制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掩盖欧盟内部的分歧。中欧的一些国家,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深受俄罗斯能源依赖,因此多次在制裁问题上制造阻力。比如,在2024年,匈牙利就否决了第16轮制裁中禁止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提案,而波兰和匈牙利也曾因制裁问题激烈争执,导致对俄罗斯煤炭禁运的条款被删除。
除了内部压力,欧盟还面临来自美国的巨大外部压力。特朗普政府要求欧盟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例如印度,征收100%的关税。虽然欧盟没有完全照搬这一要求,但仍然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促使欧盟在制裁问题上更加强硬。美国财长贝森特明确表示,除非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买家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否则美国也不会对其他主要买家征税。
不过,特朗普政府自己对印度征收的关税只有50%,这让人觉得他要求欧盟加大制裁力度,似乎只是为了找个借口,避免自己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
面对俄乌战事的僵局,欧盟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制裁手段,希望突破目前的僵持状态。在这些新措施中,最为激进的就是打算动用俄罗斯被冻结的主权资产本金。这个举措将挑战国际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风险可谓极高。此前,七国集团(G7)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做法,仅仅是冻结了收益,金额大约为500亿美元,而欧盟这次直接锁定了俄罗斯1940亿的主权资产本金。
冯德莱恩为这项计划设计了一个名目:“赔偿贷款”。这笔钱将不需要抵押,直接借给乌克兰,并且只有在俄罗斯向乌克兰支付赔款后,才需要偿还。这一计划在法律上充满争议,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也表达了担忧,认为这不仅突破了现有法规,甚至可能会损害欧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誉。
欧盟的这种“强硬”做法,实际上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盟因失去俄罗斯廉价能源的供应,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损失惨重。2023年,欧盟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德国和法国的工业产出也出现下滑。而普通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电力、燃料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急剧增加。
与此相对,俄罗斯的经济却展现出惊人的韧性。普京在今年9月宣布,俄罗斯的GDP已经恢复到2022年的水平,外汇储备也稳定在6000亿美元以上。而且,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成功“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土耳其,这些国家成为了俄罗斯石油的新买家,虽然失去了欧洲市场,但对俄罗斯影响并不大。
如果仔细分析这轮制裁,表面上看欧盟是在对俄罗斯施压,实际上却也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纳入了制裁范围。中国的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成了制裁的重点,甚至在高科技出口方面也加大了管制力度。美国的压力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朗普一直要求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加大关税,虽然欧盟没有直接回应,但他们通过制裁俄罗斯,间接地影响了这些亚洲买家。
有意思的是,虽然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但欧盟的重点制裁对象却是中国。这种选择性制裁让人不禁怀疑,欧盟是否想借此机会打压中国相关产业。
综上所述,欧盟这轮第19轮制裁,不仅没有给俄罗斯带来决定性打击,反而暴露了欧盟在经济困境和内部分歧中的真实处境。欧盟表面上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实则是一场冒险的高风险赌博。制裁作为一把双刃剑,不仅伤害对手,也在伤害自己,最终买单的,可能还是普通老百姓。
你对这次制裁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