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忽视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对血管的伤害。
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伤害血管?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
正在伤害血管
■ 高糖饮食
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宵夜,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
■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比如常吃炸鸡啤酒、汉堡烧烤,血液里的脂肪就像污水中的淤泥,专门找受损的血管壁“安家”,造成动脉粥块,把血管挤成“羊肠小道”。
■ 久坐与熬夜
久坐不动、熬夜刷剧,会让血管弹性变差。此时心脏不得不加倍马力泵血,高压的血流就会把血管壁冲得脆弱不堪。
不能忽视的4个血管“求救”信号
■ 四肢发麻与间歇性跛行
若你常感到手脚冰冷或发麻,可能是因为四肢血管被堵住了。
血液不仅供应氧气和营养,还会把体内的热量传递到各个部位,保持温暖。当血管内胆固醇和脂肪逐渐堆积,血管通道变窄,血液流动受阻,就会导致手脚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和氧气,从而出现冰凉和麻木的现象。
而运动时肌肉需要更多血液支持,供血不足还可能让腿部酸痛、乏力,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缓解)。
想初步自测四肢血管状况,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平躺,抬起双腿呈45度,保持1~2分钟,观察腿部颜色变化。腿部颜色基本不变或轻微变淡则正常。若明显发白、发凉,放下后呈紫红色,需要警惕。(注意:冷、贫血或患有甲减可能影响结果)
■ 头晕头痛与视力模糊
如果血管淤堵,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会引发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随着堵塞的加剧,还可能出现平衡障碍、肢体无力,痴呆和脑梗死。
快速识别脑血管问题,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面部表情:对着镜子微笑,观察是否有一侧嘴角下垂。
手臂力量:闭眼平举双臂10秒,看是否有一侧手臂下落。
语言能力:说一句完整的话,检查是否口齿不清。
提醒:出现以上任何一种异常,建议立即就医,即使症状短暂消失也要就医。
■ 胸闷气短与异常疲乏
血管堵塞,心脏会陷入“水压不足”的危险境地。
最初,可能在快走、爬楼梯、搬重物后感觉胸闷、发紧或有压迫感,平时轻松的家务活动开始变得异常吃力,还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
长期心脏缺血,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肌肥厚,严重或引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等突发性疾病。
怀疑心血管有问题,试试这个简单测试法:
静坐5分钟后,同时测量双臂血压,计算高压的差值。双臂压力差<15mmHg为正常;双臂压力差≥15mmHg,需要警惕。(注意:测量姿势不当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 全身性表现
除了上面几个身体局部的症状,血管不健康、堵塞还会出现全身性的问题。
比如,老是觉得累、没有力气,稍微动一动就喘;伤口好得特别慢,一个小口子很久都不愈合;轻微磕碰就淤青;皮肤干燥、脱皮、瘙痒等,都可能是血流不畅的信号。
做好这4点,预防血管堵塞
除了吃对食物,我们日常还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进一步预防血管堵塞:
■ 保持适量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沉积。
每天散步、慢跑、骑车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每周3-5次,帮助血管保持通畅。
■ 控盐控糖
过多的盐分会增加血压,吃太多的糖则会影响血脂代谢,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少吃高盐、高糖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对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 保持良好的作息
不规律的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代谢节律,影响血管健康。
建议中老年人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适量午休,帮助血管恢复,防止过度劳累引发血管问题。
■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血管健康状况,特别是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青岛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