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几天时间,家住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的谭某(化名)购买的股票就赚了5万元,于是对“理财专家”深信不疑。
殊不知,他以为的“致富密码”,正是骗子精心设下的圈套……
股票大涨赚了5万元
今年7月15日,谭某像往常一样在家刷短视频,一条股票投资的视频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在视频下方留言后,很快就有一个陌生人主动联系他。
两人相谈甚欢,随后对方让谭某下载一款名为“财某来”的聊天软件,并添加了一名叫“李某某”的好友。
通过这款软件,他们又聊了几天,“李某某”自称是投资理财专家“吴某”的助理,还表示“吴某”可以分享购买股票经验,让谭某去网上查询“吴某”的信息。
谭某查询后,发现网上还真有个和对方描述相符的“吴某”,便信以为真。
在“吴某”的“指导”下,谭某购买了几支股票,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些股票真的涨价了,谭某赚了5万元左右。
初尝甜头的谭某对“吴某”更加信任。此时,“吴某”称股票市场赚钱太慢,向谭某推荐了一款投资平台,声称这是一款理财软件,投资越多赚得越多,并给谭某发来平台的下载链接。
谭某下载并注册账号后,“吴某”告知他这个投资软件平台和股票平台类似,让他在上面打新股。
谭某按照提示操作,竟然中了7、8支新股。8月12日,谭某联系投资平台的客服进行充值,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85万元。
然而,当谭某满心欢喜地准备用平台上的钱继续购买新股时,却在尝试提现时发现已无法提现,这才意识到被骗,于是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骗子“层层套路”只为收割
据警方介绍,此案中所谓的“投资理财专家”在社交平台广泛撒网,利用人们对投资理财的关注,通过发布看似专业的股票投资视频,吸引像谭某这样的潜在受害者。
之后,“理财专家”便以专业人士的口吻与受害者交流,让受害者产生信任感。
此案中,“吴某”团队就是通过打造“理财专家”的人设,让谭某在心理上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很靠谱。
骗子深知“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先让受害者在股票投资中尝到一点甜头,让受害者放松警惕,从而为后续更大的骗局埋下伏笔。
当受害者对“理财专家”初步信任后,骗子便以股票市场赚钱慢等理由,诱导受害者转换到他们指定的投资平台。
据了解,这些平台往往是骗子自行搭建的虚假平台,后台数据完全人为操控,并在平台上制造盈利假象,骗子通过操控数据,让受害者在打新股等操作中“屡屡得手”,进一步刺激受害者加大投资。
本案中,谭某在骗子指定投资平台“中多支新股”,这是陷阱。受害者被假象迷惑投入大量资金后,骗子以系统维护、账户异常等理由拒绝其提现,最终切断联系、卷款跑路。
“稳赚不赔”投资极有可能为诈骗
兰州公安紧急预警,在网络世界中,对于主动添加好友并提及投资理财的陌生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和说辞。无论是在哪种社交平台上,都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涉及钱财的事情更要慎之又慎。
不随意下载不明APP。像本案中的“财某来”和指定的投资平台,这类来历不明的软件往往存在巨大风险。正规的投资理财平台通常会在各大官方应用商店上架,并且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对于需要通过链接下载的APP,尤其是涉及资金交易的,坚决不要下载安装,以免手机被植入恶意程序,导致个人信息和资金被盗。
核实投资平台资质。在进行任何投资之前,务必核实投资平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确认平台是否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如果无法查到平台的相关信息,或者平台提供的资质证明模糊不清、无法验证,那么这个平台很可能是非法的。
不盲目相信高收益承诺。投资市场有风险,任何声称“稳赚不赔”“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都极有可能是诈骗。如果有人向你承诺超高的投资收益,一定要冷静思考,切勿被利益冲昏头脑。
保护个人隐私和资金安全。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和资金信息。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要确保交易环境安全,避免在公共网络或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同时,要定期查看自己的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并及时采取措施。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