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具身科技”)在中国—欧洲中心举办“从速度到耐力:天行者2号开启四川智造长跑”发布会,正式发布西南地区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并预告全国首款情感陪伴机器人“爱湫”将于年底亮相,为成都高新区人形机器人赛道再添重磅名片。
55自由度+2小时续航 解锁全能应用新形态
据四川具身科技CEO冯振宇博士介绍,作为四川具身科技从0到1全栈自研的第二代产品,“天行者2号”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爆发轻量化关节模组与全身级运动算法,在整体灵活度、运动控制算法和人机交互方面实现颠覆性提升。
从本体性能来看,“天行者2号”高165cm、重55kg,灰黑色金属壳外形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头部集成柔性屏可定制各类情感互动表情包,搭配极具灵活性的仿生腰部枢轴,让机器人动作更贴近人类姿态。其搭载的55个自由度,不仅支持高仿真肢体动作,更能通过全身协调的力运动控制,轻松完成复杂地形行走、抓取搬运及动态避障——这一突破源于关节模组的技术升级,续航能力也随之大幅优化,支持2小时持续作业,彻底解决初代产品“续航短、难量产”的痛点。
从感知交互来看,“天行者2号”搭载多模态感知系统,融合激光雷达、3D视觉,可实现空间定位与环境建模,可适应工厂巡检、康养服务等场景的实时需求。
在应用场景布局上,“天行者2号”主要面向智能制造、科研教学与康养服务三大应用场景,形成“能干活、懂交互”的全能型伙伴,既能适配工业领域的高精度作业,也能为科研提供实验平台,更将逐步拓展至养老陪护与康养照护。
“天行者2号”将上线京东 情感机器人“爱湫”年底问世
当天,四川具身科技与中国电信、京东、腾讯科技、阿里云、百度云、成都华微电子等行业龙头,及华高场景、美迅达、华睿等本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共同为“AI机器人智慧巡检场景孵化基地”揭牌,推动四川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发展。
其中,“天行者2号”已率先接入京东Joyinside大模型,实现更自然、更拟人的交互体验。同时,“天行者2号”也将作为西南地区首个上线京东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借助京东生态优势加速落地。
发布会上,四川具身科技同步推出了数据采集平台,作为天行者2号的应用补充,搭载团队自主训练的模型。在现场,笔者看到平台完成了“指令识别—饮料抓取—手部识别—饮料递送”的全过程自主操作,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任务执行中的自然交互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四川具身科技预告将于年底推出全国首款情感陪伴人形机器人——爱湫。四川具身科技创始人、天府绛溪实验室交互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彭倍介绍:“爱湫”将情感计算技术与康养需求深度融合,未来不仅能为银发群体提供陪伴服务,还能走进普通家庭,成为“从第一个朋友到最后一个家人”的情感伙伴。他认为,“爱湫”的问世将填补人机情感交互领域的空白,为康养机器人发展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锚定全球赛道 持续培育“成都高新造”新标杆
从追求技术突破的“速度”,到兼顾产业化落地的“耐力”,在天府绛溪实验室、成都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加持下,四川具身科技一年内完成了天行者1号到“天行者2号”的跨越式迭代,成为西南地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黑马”,展现出四川人形机器人在本体性能、交互智能与产业化落地上的全方位突破。
冯振宇博士表示,未来,具身科技将依托成都高新区在数字经济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积淀,以及成都高新区持续优化的扶持政策,继续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技术创新走向场景落地,让“成都高新造”的名片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更加响亮。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平台建设上,依托天府绛溪实验室,联合鼎桥、芯华创新中心、四川具身科技打造“三中心一训练场”(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机器人训练技术创新中心、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机器人训练场),围绕机器人大脑、交互人形机器人关节、运动数据采集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同时,充分发挥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的制造能力和生态带动作用,加速机器人本体快速实现可量产制造。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平台33个,包括3个国家级中心、5个省级实验室,为产业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提供核心支撑。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以政策赋能激发创新活力,以平台搭建聚合全球资源,以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持续培育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性创新成果,助力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文/程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