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行业,眼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近,各餐饮上市公司的年报陆续出炉,展现出的行业态势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热闹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整个餐饮行业仍在持续探底。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冰火两重天”
从已发布的年报数据来看,百胜中国在2024年实现营收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9.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海底捞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4%;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65%。巴比食品2024年营业收入为16.71亿元,同比增长2.53%;归母净利润为2.77亿元,同比增长29.42%。这些企业在营收和利润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看似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公司名称 |
2024年营收(亿元) |
营收同比增长 |
2024年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同比增长 |
百胜中国 |
1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亿元) |
3% |
9.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亿元) |
10.2% |
海底捞 |
427.55 |
3.14% |
47.08 |
4.65% |
巴比食品 |
16.71 |
2.53% |
2.77 |
29.42% |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幸运。
九毛九2024年收入60.74亿元,同比增加1.5%,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580.70万元,同比下降87.69%。
味千(中国)2024年营业额为17.1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4%,公司股东应占亏损2022.4万元,去年同期则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81亿元。
广州酒家2024年营业收入51.24亿元,同比增长4.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4亿元,同比却下降10.29%。
太兴集团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集团实现收益增长2.5%至约32.92亿港元,年內股东应占溢利为6274.9万港元,同比下降33.1%。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反映出行业内部的复杂与分化。
公司名称 |
2024 年营收 (亿元) |
营收同 比增长 |
2024年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 同比增长 |
九毛九 |
60.74 |
1.5% |
0.55807 |
-87.69% |
味千(中国) |
17.17 |
-5.4% |
-0.21 |
- |
广州酒家 |
51.24 |
4.55% |
4.94 |
-10.29% |
太兴集团 |
约32.9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 |
2.5% |
0.6274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0.55亿元) |
-33.1% |
背后的原因剖析
宏观经济的“阴霾”笼罩
当前全球经济周期转换,国内经济也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宏观数据来看,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有限,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餐饮方面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人们在选择外出就餐时,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对于价格较为敏感,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餐饮产品。曾经热衷于高端餐厅的消费者,如今可能更多地转向中低端、平价餐饮品牌。
门店数量“爆炸”后的供过于求
过去多年,餐饮行业看似门槛较低、现金流较好,吸引了大量资本和创业者涌入。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的餐厅数量已经超过900万家。如此庞大的餐饮门店数量,远远超出了市场实际需求。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市场整体下降30%-35%,部分品类下跌幅度超过50%,连刚需的快餐,下滑幅度都超过25%。夏日旺季行情彻底消失,下降势头有增无减。大量新开业的门店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源,不得不展开激烈的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行业利润空间。
消费者需求的“深度”变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吃饱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健康、品质和体验。消费者对于食材的来源、烹饪方式、菜品的营养搭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餐厅的环境、服务质量、个性化体验也愈发看重。传统餐饮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洞察并满足这些变化,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一些主打精致餐饮的企业,由于未能及时调整策略,菜品依旧高高在上,忽视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导致客流量大幅下降。
成本“大山”难以撼动
餐饮行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等多方面的上涨压力。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肉类、蔬菜等食材价格持续攀升,直接增加了餐饮企业的采购成本。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等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地产租金虽有一定调整,但在一些核心商圈,租金依然居高不下。这些成本的增加,使得餐饮企业的利润被严重挤压。一些小型餐饮门店,由于无法承受成本压力,只能无奈选择关店。
未来走势预判
行业整合加速,“马太效应”加剧
在行业持续探底的过程中,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大、运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将有更多资源和能力应对危机,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整合市场。而那些缺乏竞争力、经营不善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未来,餐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头部企业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2025年连锁化率预计突破24%,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品牌加速下沉,库迪咖啡成为第七个“万店品牌”。头部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如蜜雪冰城毛利率超30%)和数字化能力(智能点餐系统降本20%-30%),进一步蚕食中小品牌份额。
图:2020-2025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趋势
数字化转型成为“必选项”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餐饮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通过数字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精准营销,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偏好定制菜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数字化还能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未来,那些积极拥抱数字化的餐饮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用餐习惯,合理安排食材采购、菜品准备,减少浪费,提高运营效率。
多元化、特色化成“突围利器”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在菜品上进行创新,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融合不同菜系元素,推出新颖独特的菜品。另一方面,拓展经营模式,除堂食外,大力发展外卖、自提等业务,延伸消费场景。打造具有特色的餐厅主题、装修风格和服务模式,提升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以此吸引更多客源,突出重围。
平价、高性价比成“主流旋律”
鉴于消费者消费心理更加理性、节约,追求性价比,未来平价、高性价比的餐饮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餐饮企业需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优化成本结构,通过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等方式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推出小份菜、平价套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降低消费者的用餐成本。
从年报数据的“冰山一角”,我们看到餐饮行业正处于艰难的探底过程。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只要企业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积极应对变革,就有可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寻得新的生机与发展机遇。
餐饮行业的“至暗时刻”,也是洗牌加速的转折点。当价格战难以为继、规模神话破灭,唯有那些将效率做到极致(如百胜中国经营利润率13.4%),或将体验融入基因(如奈雪艺术化门店)的企业,才能在这场生死局中幸存。未来3年,行业或将迎来“连锁化率30%+外卖占比40%”的新常态,而今天的阵痛,正是为了明天的重生。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