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翁榕涛 广州报道
近日,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部湾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
北部湾银行董事长黎栋国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通过克服经济下行、利差收窄等压力和困难,主要经营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5203.71亿元,同比增加492.43亿元,增幅10.45%。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965.17亿元,同比增加12.84%。各项存款余额3842.32亿元 ,同比增加11.40%。
从经营业绩来看,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221.12亿元,同比增加2.81%;净利润31.12亿元,同比增加7.02%。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是非利息收入增长较快。
2024年,北部湾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8.75亿元,同比减少0.01%;净息差1.67%,同比下降 0.17个百分点。主要是利率受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呈下行走势,生息资产收益率、计息负债成本率均下降所致。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和大部分商业银行类似,受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综合影响,近年来北部湾银行的净息差水平持续下降。
而与利息净收入相比,北部湾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增长较快,2024 年公司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4.04亿元,增幅13.63%。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同比增长所致。
其中投资收益从2023年的23.9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63亿元,同比增长27.80%,构成了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同比增长0.25亿元。
可以发现,在非利息收入方面,北部湾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占比较低,而投资收益成为推动其营收和利润增加的新引擎。
不过,投资收益和市场行情关系密切,难以成为业绩增长的持续保证。
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称,过去一年银行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债券市场的良好表现,部分银行通过兑现债券浮盈推动了收入的增加。而鉴于债券市场近期的回调态势,年初在高位购入的债券已出现较显著的账面亏损。
大公国际的评级报告也指出,北部湾银行的资产主要由信贷类资产和证券投资类资产构成,但非标投资规模较大,且个别投资资产已发生违约,相关信用风险需持续关注。
截至2024年6月底,北部湾银行的证券投资类资产总额为1726.7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34.11%。公司投资资产以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债券投资为主,同时配置基金、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债权融资计划等。
其中以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债权融资计划为主的其他投资规模为423.22亿元,底层资产行业分布在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建筑业等。证券投资类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本部不良类投资资产账面余额为0.69亿元,个别投资资产已发生违约,相关信用风险需持续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2年以来持续上升的不良贷款率得到初步遏制。数据显示,北部湾银行2021年至2024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25%、1.43%、1.43%。2024年的不良贷款率和2023年持平。
北部湾银行在2024年中报表示,逾期贷款主要是疫情纾困政策到期后,经济复苏较为缓慢,部分小微客户经营尚未完全恢复,未能按计划落实还款,逾期贷款有所增加。
为了持续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北部湾银行综合运用自主催收、诉讼催收、担保代偿、呆账核销等手段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2021年至2023 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处置不良贷款22.53亿元、24.08亿元、40.85亿元和16.93亿元,受此影响,2024年不良贷款率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不过未来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部分行业和区域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相关风险需保持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北部湾银行的一二把手在过去两年都是“空降”而来。2023年8月,原董事长王能到龄退休。同月,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副行长黎栋国接任北部湾银行董事长。2024年7月,杨育智出任该行行长,其此前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任职多年。
黎栋国自上任后积极推动北部湾银行的IPO工作,在2023年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选聘了国泰君安、金杜律师事务所作为其服务商,显示其推动IPO的决心和进展。
不过,截至2025年4月底,北部湾银行尚未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但上市准备工作仍在推进。此外,桂林银行已于2023年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接受中信证券的上市辅导。柳州银行的IPO进程较为缓慢,尚未有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