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又有企业冲刺“A+H”股。
5月12日晚间,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沃尔核材”,002130.SZ)宣布了两则重磅消息,一是公司筹划赴港上市,二是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周文河书面辞职报告。
根据公告,周文河以个人年龄为由申请辞去董事长等职务。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人事变动与赴港上市两大消息于同日披露,这不禁引发市场猜测,是否属于公司规划的战略安排?两项重大事项之间是否有潜在关联?
为了解相关事项,《华夏时报》记者发采访函至公司董秘办邮箱,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对方回复。
截至5月1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1.14元/股,较前一交易日微涨0.81%,总市值达266.34亿元,年内股价累计跌幅为16.28%。
核心市场毛利率下滑
据公开信息,沃尔核材主营业务聚焦在电子通信和新能源电力行业,具体可分为电子材料、通信线缆、电力、新能源汽车及风力发电五类业务。公司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均设有生产基地。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27亿元,同比提升21.03%;实现归母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加21%。
对于业绩增长,沃尔核材方面指出,“主要得益于通信线缆、新能源汽车产品和电子材料收入不同程度的增长。”
不过,这一数据背后也暗藏隐忧,年报披露,2024年,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31.73%,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具体到不同板块业务,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电子材料和通信线缆成了“优等生”,电子材料毛利率达40.52%,通信线缆产品毛利率为17.11%,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3.6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
但电力、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业务就没那么乐观了。电力产品毛利率38.11%,比去年少赚4.3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品毛利率为24.45%,同比下降了3.06%;风力发电产品毛利率虽为67.56%,但也比去年同期下降1.96个百分点。
从销售区域来看,华南和华东是公司的“主战场”,两大地区贡献了超七成营收,合计占比高达71.07%。然而,去年这两大核心区域的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华南地区毛利率下滑3.75%,华东地区也缩水1.45%,直接影响到公司整体利润水平。反观海外地区,2024年,毛利率提升5.3个百分点,达到29.36%。
群龙无首
对于沃尔核材而言,一段婚姻变动,重塑了公司股权版图。
2009年8月3日,公司第一大股东周和平与邱丽敏办理离婚登记,彼时,未对登记在周和平名下的沃尔核材股票进行实际分割过户,但双方签署了《离婚财产分割补充协议书》。根据补充协议约定,周和平将其持有的沃尔核材股票过户至邱丽敏名下。
十年后,沃尔核材2019年9月份披露了《关于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提示性公告》,正式宣告公司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状态。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周和平,直接持有公司139,563,801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11.08%;周和平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公司15.05%的股票,公司的股权格局较为分散。
公司“无主”后不久,沃尔核材的掌舵人也经历了更迭。据了解,自1998年6月起,周和平便担任董事长职务,执掌公司长达21年。2019年10月30日,其兄长周文河接过管理接力棒,正式成为公司董事长。过往履历显示,周文河出生于1955年。2003年11月加入公司,历任公司内审部经理、企业文化推进委员会主任、基建部项目负责人。 在加入沃尔核材前,他曾担任满城县中学教师、乡校长,满城县教育局基建项目负责人。
从这几年的经营成果来看,周文河自任职公司董事长后,沃尔核材业绩有所改善。2019年,2019年至2024年间,营收从39.78亿元增长至69.2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1亿元跃升至8.48亿元,利润实现数倍增长。
然而,原本应于2025年11月1日到期的任期,却因“年龄原因”提前画上句号。周文河的突然辞职,与公司筹划赴港上市的消息在同一天公布,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不禁让市场猜测,二者之间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关联?另外,公司现在处于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这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管理及赴港上市事宜?
为了解相关事项,《华夏时报》记者发采访函至公司董秘办邮箱,但截至记者发稿前,未收到对方回复。
谈及对沃尔核材赴港上市的影响,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会因此成为监管审查的重点,香港联交所及证监会会关注无实控人结构的合理性,要求充分披露治理机制及风险应对措施。同时需证明公司具备稳定的管理层和决策流程,避免因股权分散影响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公司在市场接受度方面也会有分歧,如机构投资者可能认可公司的治理独立性,但亦可能担忧潜在的管理不确定性。”
掀起赴港上市潮
2025年5月12日,沃尔核材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议案》,公司方面只简单用“为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概括上市动机,而对于具体原因,业务规划与区域发展布局未作详细披露。
沃尔核材表示,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推进本次发行的工作,除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关于发行的具体细节尚需进一步商讨。发行能否通过审议、备案和审核程序并最终实施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沃尔核材的选择并非个例。今年以来,赴港上市的企业显著增长。港交所官网显示,截至4月30日,仍有130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在处理中,已上市19家,待上市的公司18家。
据中信证券研报披露,仅2025年4月单月披露港股上市计划的公司数量及市值总和就已超过2025年一季度,A股公司的港股发行潮预计将发生在2025年下半年。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前A股市场为了呵护二级市场,基本上大幅放缓IPO节奏,很多希望上市的公司,就选择到港股进行上市融资,所以出现了港股的上市潮。这也体现出港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港股上市估值上可能没A股高。但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它也有自身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
需要关注的是,财务数据层面,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达109.19亿元,其中,应收账款高达25.59亿元,占比较大。货币资金9.66亿元,短期借款5.2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81亿元,长期借款8.82亿元,也成为其上市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另外,自2024年8月以来,公司股东频繁减持,引发了部分投资者不满。就在年报公布前三天,公司还披露了股东2%的减持计划。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公司不回购股份,反而股东一意减持,是不看好公司后续发展吗?公司回复表示,部分股东减持系基于其自身资金需求。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